- 赵雨薇;亓润智;程孟祺;花宝金;
《脾胃论》中"肺之脾胃虚论"的思想对于指导肺癌的治疗有其独到的理论及临床价值。肺癌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机失调,脾胃失和,肺之宣发肃降失司。健运脾胃、固护中焦使肺气得充,培土生金、调畅气机、健运脾胃以调肺气,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有明显的疗效。
2021年09期 v.41 1140-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龙华君;张珊珊;张真;薛洪兴;柏正平;
失眠是困绕现代社会人们的常见疾病之一。柏正平教授在临证中善用症状截断之治法,总结不寐治疗重在调神,首先改善失眠症状,再配合多维用药法以辨证施治。自拟安神宁寐方在治疗失眠临证中效果显著。
2021年09期 v.41 1143-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强;熊壮;邵帅;金天一;宋悦;邓厚波;
邓厚波教授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关键在于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气血俱虚,具有正虚邪实的病理特点;临证遣方用药以扶正清热化瘀为法,扶正祛邪并举,清热毒,通肝络,补气血,使得邪去而正安。
2021年09期 v.41 1146-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欧阳雪琴;翟颖;沙树伟;
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病久可见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消渴病初期热象明显,标实证表现突出时,此时为急,重用清热之剂治标;热盛缓解,以本虚为突出表现时,当以益气养阴为主治本;兼有痰浊、血瘀者给予化痰、活血之品。临床所见热盛津伤证和气阴两虚夹瘀证较为常见,采用具有清热生津、开郁清胃功效的石葛消渴方及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祛瘀功效的参精降糖颗粒辨证治疗。
2021年09期 v.41 1149-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佳睿;姚美玉;
姚美玉教授辨证治疗输卵管炎认为本病"正气不足为之本""邪毒外侵为之始""湿热缠绵为之形""瘀阻管道为之终"。治疗分为3个阶段:初期邪毒外袭,予以清热解毒为治;进展期湿热内蕴,缠绵难愈,予以清热利湿之品,并少佐化瘀药,既病防变;终末期瘀阻管道,予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补益正气之法贯穿于整个病程。
2021年09期 v.41 1153-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艳;丛慧芳;
丛慧芳认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之本是正虚邪恋。从"正气与伏邪"的角度,从女性脏腑、生理特点和体质等方面探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产生的病因病机:一方面,"正虚之处即是容邪之所",湿瘀伏邪随正气虚弱而伺机停留,缠绵难愈,正气愈虚,邪气愈发作无时;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女性多肝郁之体对三焦水湿代谢的影响与本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治疗上以温、和二法为指导原则,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2021年09期 v.41 1158-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袁颢瑜;王善庆;李赛美;
李赛美认为,不明原因发热,常有时间节律性且病情变化快。临证时,病变部位多在三阳经,发热特点表现为病在太阳恶寒重,入于阳明发热重,居于半表半里则发热休作有时。临床运用仲景经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往往有非常好的疗效。
2021年09期 v.41 1161-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仕丽;冯少华;蔡冬洁;胡少丹;孙峰;刘颖新;刘琪华;徐雁南;王檀;仝小林;
目的 2021年1月,吉林省通化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输入性病例。本文以通化市COVID-19病例资料为基础,分析此次疫情临床症状,以期为早期识别病例,总结经验和调整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通化市中心医院COVID-19病例资料经逻辑核对后一般资料采用构成比,频数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本次疫情型重型及危重型62例(19.07%),其中重型患者34例,平均年龄(70.25±8.84)岁;危重型患者27例,平均年龄(73.48±10.31)岁。症状上,咳嗽出现频次258人次(80.63%),发热184人次(57.50%)、咳痰173人次(54.06%)、乏力69人次(21.56%);首发为单一发病形式87例(52.18%),首发单一发热患者42例,占首发病例24.70%;发热在发病3 d内出现患者67例(63.21%)。淡红舌127例(39.69%),苔白腻106例(33.13%)、黄腻57例(17.81%);脉滑数74例(23.13%)、滑脉61例(19.06%)、弦滑36例(11.25%);寒湿郁肺证120例(37.50%);低钾患者96人(31.48%),正常低值血钾129人(42.29%)。结论通化市疫情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比例较高,以高龄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出咳嗽多,发热少的特点;腹泻为呼吸系统以外的主要临床表现;乏力出现频率较低,或为中医药早期介入整体调控有关。初始辨证以寒湿郁肺证为主要证型;多见舌淡,苔腻,脉滑,均为寒湿特征。血钾偏低患者普遍,低钾可能反映感染程度,应密切监测并及时治疗。
2021年09期 v.41 1165-1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颖源;南征;
目的通过对南征教授治疗的消渴肾衰患者的疗效及回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南征治疗消渴肾衰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征治疗的750例消渴肾衰患者,根据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进行分层,观察其治疗9周及5年长期随访中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对消渴肾衰(DKD分期V期)患者肾功能、24 h尿蛋白及血糖的改善作用,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短期疗效,治疗3个疗程(9周)后,CKD2~5期患者均得到改善(P<0.05),年龄、病程、血压与肾功能的改善情况均没有相关性(P>0.05);长期疗效,采用解毒通络益肾导邪法治疗的初诊肾功能为CKD2~4期的患者在接受治疗5年及以上者,肾功能持续改善,CKD2期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CKD3期和4期的患者,CKD3期的患者肾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CKD4期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71%;初次就诊时分期为CKD5期的患者在治疗第2年开始因肾功能无法改善而出现残余肾功能持续丧失,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7.03%;同时与治疗时间短于1年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的诊疗方案治疗消渴肾衰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越早期使用缓解肾功能减退的作用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
2021年09期 v.41 1171-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爽;黄瑜坤;郭晓媛;贾晓蕾;田震;王友;吕翠岩;刘铜华;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法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7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通络法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99%,107/123)优于对照组(68.57%,48/70)(P<0.05);观察组尿浊、腰酸乏力、眼睑浮肿、肢体麻木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UT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指标BUN、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HbA1c %低于对照组(P<0.01),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络法可改善糖尿病肾病肾虚络脉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UTP、HbA1c %、TC、TG、LDL-C水平,保护患者肾功能。
2021年09期 v.41 1176-1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玉龙;祁金涛;王宇翔;梁国庆;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血瘀阻证真心痛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心血瘀阻证真心痛合并血脂异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瓜蒌薤白半夏汤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57/63)高于对照组(76.19%,48/63)(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上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血瘀阻证真心痛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能够行气解郁,通阳散结,宽胸开痹,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水平并减轻炎症反应。
2021年09期 v.41 1180-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红伟;刘艳梅;
目的观察通脉降浊方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胸痹症状缓解及调脂作用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脉降浊方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胸痛、胸闷、心悸、乏力)、心绞痛缓解状况(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每周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及血脂代谢指标(TC、LDL-C、TG、HDL-C)改善状况,比较2组心电图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乏力积分,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及每周硝酸甘油片的用量,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0%,43/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降浊方能够调节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代谢,可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
2021年09期 v.41 1184-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婕;郑诗韵;姜东萍;金文琪;朱丽娟;李小嘉;周大成;
目的评估芩蓟凉血合剂治疗急性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平行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90例急性出血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芩蓟凉血合剂口服,对照组予安络血口服,疗程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便血症状、痔核黏膜状态、痔核体积、排便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1.1%,41/45)优于对照组(77.8%,35/45)(P<0.05);观察组便血症状、痔核黏膜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芩蓟凉血合剂治疗急性出血性内痔疗效确切。
2021年09期 v.41 1189-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翠茹;高彬;周淑文;
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汤对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活血补肾组与常规组,各12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活血补肾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活血补肾汤治疗,连续服用1个月。2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3天、6个月的疼痛、伤椎前缘高度、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术前、术后1、6个月的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情况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活血补肾组总有效率(94.17%,113/120)高于常规组(84.17%,101/120)(P<0.05)。术前、术后第3天、6个月,2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依次降低,且术后6个月,活血补肾组VAS、OD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2组伤椎前缘高度依次升高,且术后6个月,活血补肾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2组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值依次升高,且术后1个月,活血补肾组竖脊肌软组织张力位移值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心理精神功能、疼痛症状、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功能评分低于术前,且活血补肾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活血补肾汤可改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竖脊肌软组织张力及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提高伤椎前缘高度,进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
2021年09期 v.41 1192-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郝秀丽;刘应科;王坤;杨晔;
目的探究黄芪桂枝汤联合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免疫功能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5例,A组患儿采用维生素D治疗,B组患儿采用黄芪桂枝汤治疗,C组患儿采用黄芪桂枝汤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C组免疫指标(IgA、IgG、IgM、CD3~+、CD4~+、CD4~+/CD8~+)以及血清炎症指标(IL-2、IL-4、IL-6)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汤联合维生素D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2021年09期 v.41 1197-1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闫成秋;包晗;刘欢;陈亮;
目的观察满药消痈膏治疗痈疮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痈疮患者随机分为鲜品组、干品组和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组,各36例。鲜品组应用消痈膏鲜品外敷,干品组应用消痈膏干品外敷,百多邦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外用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总体疗效。结果鲜品组、干品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均优于百多邦组。结论满药消痈膏治疗痈疮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2021年09期 v.41 1201-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云录;南敏轮;李会影;欧喜燕;李晓兵;赫玉芳;
目的探讨祛痰止咳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CB)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烟熏联合气管内注射LPS的方法建立CB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受试药物祛痰止咳胶囊30 d。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及肺组织P物质 (SP)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嗜中性粒细胞(PMN)噬吞指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百分比(A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M%);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止咳胶囊1.26、0.63、0.315 g/kg 3个剂量组SP、TNF-α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1.26、0.63g/kg给药组PMN吞噬指数及IL-8含量明显下降(为P<0.05);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释放,升高巨噬细胞比例,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减轻肺内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祛痰止咳胶囊可以通过抑制PMN和多种炎性细胞的趋化、激活,改善肺组织病理情况及炎性反应环境,达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2021年09期 v.41 1205-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驰坤;靳宏光;成光宇;欧喜燕;丁云录;李晓兵;
目的探讨冠心病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寒凝血瘀证组,各20只。将寒凝血瘀证组的大鼠放入-15℃环境持续受冻1 h,后再恢复到20℃室温,并给予垂体后叶素20 U/(kg·d)进行腹腔注射,建立冠心病寒凝血瘀证的动物模型,观察2组大鼠肛温、心电图及血栓素 B_2 (TXB_2)、6-酮-前列环素F_(1α)(6-Keto-PGF_(1α))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肛温降低(P<0.05);心电图J点位移明显增加(P<0.01),心率显著降低(P<0.01);6-Keto-PGF_(1α)水平有所下降(P<0.05),TXB_2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寒冷刺激加上垂体后叶素的注射可成功复制出冠心病寒凝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客观性强,符合中医证候特点。
2021年09期 v.41 1209-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郭骏骐;张淼;曹文正;于澎;高红梅;
目的对防风饮片内、外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并进行初步的等级划分。方法收集不同批次的30批防风饮片,测定30批防风饮片的直径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测色仪对饮片的颜色进行测定,以CIELAB颜色空间对颜色值进行表达。建立HPLC法测定防风饮片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54 nm,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批防风饮片的外观性状和内在质量多个指标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所有样品聚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显示造成差异的主要指标是浸出物含量及颜色中L*和E*ab;按照聚类分析得到的等级划分依据,将所有样品划分为2个等级,其中,二等品14个,来源药材产地多为内蒙古,其余16个均为统货,无一等品。结论来源于内蒙古的防风饮片质量较好,与来源其他产地饮片差异显著。
2021年09期 v.41 1213-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海宇;张莉莉;韦宇;卫若楠;陈科宇;于同月;刘乐;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菊花具有以下特点:临床用量范围为3.75~150 g,常用汤剂剂量为5~30 g,丸散剂中剂量偏小,多用1.25~2.76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菊花疏风解表,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常用10~15 g;清肝明目,治疗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病,用量在1.25~30 g;疏风解郁,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志类疾病,常用12~30 g;清热解毒,治疗疔疮热毒炽盛时,常用15~30 g。据病随证配伍相应中药,如疏风解表配伍桑叶、连翘等;清热解毒配伍蒲公英、板蓝根等;平肝明目配伍钩藤、枸杞子等。
2021年09期 v.41 1218-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伟;范文涛;王倩;
抑郁症是一种持久而显著的以心境低落和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疾病。现代临床主要采用西药进行抗抑郁治疗,但根据临床观察可得,长期服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明显。药对是中医遣方用药中一种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药味虽少,但力专效宏。中药药对在治疗抑郁症时符合现代医学提出的多靶点,多层次的用药理念,现从疏和补治疗原则下选择疏肝解郁的柴胡配伍酸甘敛阴的白芍、清热除烦的栀子配伍行气活血的川芎、清心安神的百合配伍滋阴补血的地黄、醒神开窍的石菖蒲配伍镇静益智的远志和解郁安神的合欢皮四组抗抑郁药对进行探析,希望中药药对能成为新的抗抑郁治疗方法,并将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上。
2021年09期 v.41 12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郭杏林;于同月;丁齐又;邵建柱;
通过搜集古医书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出白茅根具有以下特点:白茅根临床用量为1.59~300 g,常用剂量为30~60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选用白茅根的剂量也相应不同,如清心凉血,交通心肾治疗耳鸣、耳聋等,常用剂量为10 g;清热凉血治疗银屑病、发热等,常用剂量为10~60 g;清热利尿治疗肾炎、慢性肾衰、前列腺炎等,常用剂量为6.33~90 g;凉血止血治疗鼻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用剂量为2.11~300 g;清热降气治疗呕逆等,常用剂量为1.59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配伍也有相应差异,如清心凉血,交通心肾时常配伍生地黄、竹叶;清热凉血时常配伍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利尿时常配伍茵陈、小蓟等;凉血止血常配伍生地黄、小蓟等;清热降气常配伍陈橘皮等。
2021年09期 v.41 1226-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9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朱思宇;于同月;朴春丽;
通过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太子参及其用量经验,得出汤剂中太子参临床用量范围为6~45 g,常用剂量为10~30 g,丸剂用量为0.9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养阴生津治疗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顽固性失眠时,汤剂为10~30 g,丸剂为0.9 g;益气健脾治疗慢性胃炎、肝硬化、贫血、经期延长、哮喘、干燥综合征时,为6~4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养阴生津常配伍麦冬、五味子等;益气健脾常配伍茯苓、白术、黄芪。
2021年09期 v.41 1230-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艺璇;孙尧;王健;成光宇;张洪铭;解生旭;郑明善;
目的建立芪参地黄颗粒(QSDH)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QSDH中黄芪、党参、枸杞子、狗脊、当归、陈皮、葛根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测定QSDH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图斑点颜色很清楚且阴性无影响;黄芪甲苷在其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黄芪甲苷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0.73%(n=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芪参地黄颗粒的质量控制。
2021年09期 v.41 1234-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