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容戎;安学东;赵生慧;王佳;
以黄芪、陈皮、炒白术为主药的补中益气汤,是仝小林教授临床辨证治疗脆性糖尿病中气亏虚证的效方。其辨证要点有二:一曰体倦乏力、二曰脉细弱。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常用剂量30~120 g;炒白术补气健脾,常用剂量9~30 g;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常用剂量9~15 g。用于以体倦乏力、舌淡脉虚为主要表现的脆性糖尿病患者,亦可用于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以及重症肌无力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同时,大量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以上三味单药及其组成的复方均有显著的双向调节血糖效果,为脆性糖尿病患者通过中医手段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
2020年12期 v.40 1541-1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高泽正;杨映映;李青伟;顾成娟;赵林华;
脾气虚弱,运化、统摄、升清功能不足,是痞满、便秘、泄泻、肥胖、糖尿病、血证、脏腑组织脱垂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机。仝小林院士认为,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当抓住其核心病机,根据不同疾病症状表现和病情程度,灵活加减,精确施量。临床常以黄芪、人参、炒白术三药合用,黄芪长于益气,炒白术功在健脾,人参大补元气,三药配伍,共奏补脾益气,固表复脉,统血摄津,升阳举陷之功。方中黄芪临床剂量范围为15~60 g,人参为3~15 g,炒白术为9~60 g。
2020年12期 v.40 1544-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林家冉;王新茹;顾成娟;
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仝小林教授认为,在诸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因素中,寒、湿、瘀为本,内外阴邪勾结引动为因,临床应大力温阳散寒除湿、活血通络,可选用露蜂房、鹿衔草、豨莶草三味小方配伍治疗。方中露蜂房祛风止痛,常用剂量为9~15 g;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常用剂量为15~30 g;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常用剂量为15~30 g。
2020年12期 v.40 1547-1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翼天;魏秀秀;顾成娟;王佳;
仝小林教授在辨治气滞血瘀型胃痛时,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檀香、九香虫、五灵脂三味小方,根据疼痛程度及病邪深浅调整剂量,檀香常用6~9 g,九香虫6~15 g,五灵脂6~15 g,三药均走脾胃,功专行气活血止痛,全方合用可靶向的改善患者胃痛症状。
2020年12期 v.40 1550-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张莉莉;金籽杉;于同月;王蕾;
仝小林院士认为鼻炎的治疗当辨涕之脓清,辨过敏之有无。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精选三味药物——辛夷、鹅不食草、苍耳子合成三味小方,总结鼻炎的治疗要点为1)脓涕合凉膈散,清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过敏加过敏煎,头痛合都梁丸。2)季节倾向明显者,在季节来临之前,预防性服用,效佳。3)对冷空气敏感者,晨起以冷水洗鼻。该小方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辛夷3~9 g,鹅不食草10~30 g,苍耳子6~15 g。
2020年12期 v.40 1553-1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顾成娟;赵晓华;赖杏荣;吴学敏;
仝小林院士认为,血尿酸升高是由膏人中满,气血运行不畅,积聚成浊,或进一步流注经络而成,治疗重心在脾与胃肠,利湿去浊是治疗高尿酸血症基本治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用土茯苓、威灵仙、萆薢三味小方。针对"湿浊态",三药均能利湿去浊,通利关节;针对血尿酸升高,三药均具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态靶同调。方中土茯苓常用剂量为15~60 g,威灵仙常用剂量为9~30 g,萆薢的常用剂量为15~30 g,应定期复查血尿酸水平,随其施量。
2020年12期 v.40 1556-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9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韩旭;赵艳;李柳骥;
遗精是男科临床常见病证,古籍自《黄帝内经》起即有相关记载,常见病因病机有肾气虚、肾阴虚、心肾不交、湿热下注及肝脾气弱、心脾虚陷、肺肾不固等。本文通过分析众多小方的配伍,总结了遗精的证治思路包括:补肾助阳;滋阴泻火;补益心肾;补心宁神,滋肾泻火;疏肝清热,固肾涩精;温化湿浊;交通心肾;滋阴降火,补肾利湿;清心泻火,镇心安神;滋阴补阳,益气固精。彰显出古人因人因证因机施治的灵活性以及对药性的全面把握,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2020年12期 v.40 1562-1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珑;陈松;刘溪泉;
为了提高功能性胃肠病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疗效,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从中医"五脏一体观"的角度,分别从肺、心、脾、肝、肾来探讨功能性胃肠病躯体化障碍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具体选方用药。
2020年12期 v.40 1566-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雨晴;朱文莲;张红林;
"按之应手"初见于《灵枢·本输第二》,是指以手指按压穴位表面皮肤,医者感觉有动脉搏动的指下感觉。《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载了"按之应手"常见的生理、病理表现。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常动之脉可以体现经络的气血盛衰;病理状态下,本应平静的穴位因邪气的侵袭出现异常的搏动,指导临床确定有效穴位。因此"按之应手"在临床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术,医者通过体会手下动脉的感觉进行选穴,使穴位位置更加准确,从而实现气至病所,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020年12期 v.40 1569-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蒋雪松;胡亚男;高宇;胡鑫鑫;聂金娜;王利锋;沈娟娟;高玲;徐方易;
"灾宫"理论是《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素问·五常政大论》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详细地记载了岁运不及之年易出现"灾宫"。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记载的"灾宫"理论及河图、洛书中的数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进行分析,认为"灾宫"是指在岁运不及的运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灾害的时间段和(或)地域,以此来预测"灾眚"的发生,中医学中比较重视的"灾眚"主要是瘟疫,通过分析2003年非典型肺炎和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提出"灾宫"理论可以作为瘟疫预测方面的补充。
2020年12期 v.40 1573-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印螺;王乐鹏;
中医"四大经典"之说在学术语境中欠确切谨严,应当将《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称为医学六经。从宋代以来经典流传的书籍制式和传承状况考察,《素问》《灵枢》不当合称《黄帝内经》,张仲景著作亦应分别称《伤寒论》《金匮要略》而不当合称《伤寒杂病论》。中医经典具备年代持久性、价值普适性、阐释延续性、功能扩展性等基本特征。经典提供了高于现实的思维模式、洞察医学本质的视角、原创的医学理论框架,因而久远地成为不同时代人们激发新思想的火石和培育新理论的种子。
2020年12期 v.40 1577-1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纳贝;施岚尔;朱章志;
朱章志教授擅于运用经方治疗内分泌疾患,尤其是消渴病。在病机辨治上,朱师认为消渴病应首辨阴阳,以阳气虚损为主,再辨六经,以三阴辨证为要;在谴方用药上,强调可先顾护中轴脾脏,进而宣肺气祛时邪,再温肾阳利水湿,最后平调寒热以统筹全局。如此辨治阳气便可达全身各处而疾病向愈。本文探讨朱章志教授辨治消渴之思路,以传承和发扬经方,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治疗消渴提供参考借鉴。
2020年12期 v.40 1580-1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玲;裴瑞霞;
裴瑞霞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外感邪毒及情志失调引起,基本病理改变是以少阳不疏为本,热毒、气滞、痰凝、血瘀为标,并根据病程进展将其按初期、中期、恢复期3期辩证论治,提倡以"和"法贯穿治疗始终,治疗上总体以"和解少阳、调和肝脾"为基本思想,用药平和,全面兼顾,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一则。
2020年12期 v.40 1583-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子翔;陈朝明;
陈朝明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试验与经验总结出痛风性关节炎分期治疗法,将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慢性期,然后通过针刺局部阳性反应点及相关腧穴,并随症加减配穴,结合经络整脊疗法,分期进行治疗;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嘌呤代谢及调节气血等作用达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20年12期 v.40 1586-1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聪;唐艳鹏;丁杰;李欣怡;胡胜华;郝宏文;
慢性唇炎是儿科常见病,多表现为唇部持续干燥、脱屑及皲裂等,病情迁延反复。郝宏文教授基于小儿"脾常不足"之生理特点,认为小儿慢性唇炎发病之病理基础为脾胃虚弱,病机责之为脾胃伏火,伤阴化燥。治疗时以健脾清热为则,佐以养阴润燥,选用泻黄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使清热而不伤脾,健脾而不助热,润燥而不滋腻,标本兼治。
2020年12期 v.40 1590-1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光达;马云飞;李晓晓;程培育;王笑民;
王笑民教授认为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实为大寒之品,治疗后所产生的皮疹、腹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病机在于中阳外泄,即中焦阳气浮越于外所致。治疗上应以温中焦之寒、补脾胃之虚配合清热凉血活血、祛风燥湿止痒为基本原则,标本兼治,寒热并调,最终使得患者中焦阴阳平衡,升降得序,外泄阳气归于体内,不良反应得到缓解。
2020年12期 v.40 1593-1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田琳;陈梦竹;刘玥;胡少丹;王泽玉;
目的探讨宣肺逐淤化痰法治疗间质性肺炎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1例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联合宣肺逐瘀化痰法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肺功能(VC、FEV_1/PEF)及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12%,优于对照组80.00%(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具有明显改善,VC、FEV_1/PEF提高,IL-6、TNF-α、hs-CRP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逐瘀化痰法治疗间质性肺炎,可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缓解炎症反应。
2020年12期 v.40 1597-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付琳;李冀;佟欣;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联合氟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3周、第6周、第9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0年12期 v.40 1601-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艳玲;胡珊;刘昊;王丽芬;
目的探讨改良督灸联合归脾汤能否提高心脾两虚不寐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1例心脾两虚不寐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予临睡前口服右佐匹克隆片,B组早晚口服归脾汤,C组在归脾汤组的基础上增加改良督灸(心俞至胃俞),疗程均为30 d。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睡眠质量均得到了改善(P< 0.05);B组和C组患者心脾两虚的中医证候症状均得到了改善(P<0.05)。1个月后随访时:C组有效率(81.5%)高于A组,P<0.05;C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B组中医证候与治疗前比较,P<0.05;C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改良督灸联合归脾汤提高了心脾两虚不寐患者的远期疗效,可有效持久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中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2020年12期 v.40 1605-1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柳玉佳;廖亮英;吴伊莹;王莘智;范伏元;
目的观察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Ⅱ型肺泡表细胞表面抗原(KL-6)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20 mg,每日1次,起效后逐渐减量;联合环磷酰胺片口服,100 mg,隔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通痹颗粒冲服,6 g,每日2次。以3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血清学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TGF-β1及KL-6变化;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和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的变化;放射学肺部HRCT评分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2组患者ESR、CRP和DSA28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指标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TLC、FVC、FEV_1、MVV及肺部HRCT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治疗组TLC、FVC及肺部HRCT积分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GF-β1、KL-6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通痹颗粒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炎症活动度,提高肺部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KL-6等纤维因子实现的。
2020年12期 v.40 1609-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林谐伦;张允岭;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患者共80例,均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2组治疗均持续2个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β2-MG、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治疗后,2组β2-MG、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梗死治疗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β2-MG、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12期 v.40 1614-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天彬;彭飞燕;吴瑕;盛囝靖;陈国忠;
目的研究七方胃痛颗粒对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Caco-2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七方胃痛颗粒(药物组成为红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丹参、木香、黄连、吴茱萸、白芍、枳实、炒鸡内金)药物血清干预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Caco-2,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七方胃痛颗粒药物血清对Caco-2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药物血清对Caco-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浓度下对Caco-2细胞凋亡的干预强度。结果七方胃痛颗粒药物血清对抑制细胞株Caco-2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时间越长、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而其对Caco-2细胞的凋亡作用随药物血清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七方胃痛颗粒药物血清能够有效抑制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Caco-2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2020年12期 v.40 1618-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波;王涤;刘颖;景伟;杨圆圆;吴壮;陈明星;
目的?观察针康法不同时间介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功能及大脑皮质内 Akt、14-3-3 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 7日龄新生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 A 组(假手术组)、B 组(模型组)、C 组(针刺组)、D 组(康复组)和 E 组(针康组),每组再分为24 h、72 h 和 7 d 3 个亚组。B组、C组、D组和 E 组用 Rice-Vannucci 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A组、B 组不予任何治疗;C 组进行头穴丛刺疗法,留针 2 h;D 组采取转笼、转棒方法,每次 10 min;E 组同时进行 C组、D 组2种治疗。结果?与 A 组相比,B组、C组、D组和 E 组 Bederson 评分、细胞凋亡数在各时间点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kt、14-3-3 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 E 组在各时间点与 B 组比较,其 Bederson 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其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Akt、14-3-3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E组比较,C组、D 组 Bederson 评分在72 h 和 7 d 时间点上均显著减少(P<0.05),其细胞凋亡数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kt、14-3-3 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康法可保护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损伤,可能与促进脑细胞中 Akt、14-3-3 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2020年12期 v.40 1621-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路;魏岩;尤文;柴晶美;段继昌;丁艳霞;周丽雅;
目的观察连朴饮对小鼠脾胃湿热证的炎症因子与凋亡基因、抑癌基因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辛开苦降法对脾胃湿热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因湿热法即高脂高糖饮食复制脾胃湿热证动物模型。SP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滑石汤组,连朴饮低、中、高剂量组(6.2、12.4、 24.8 g/kg),每组10只。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en-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用HE染色法观察胃肠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cl-2、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4、IFN-γ/IL-4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连朴饮各剂量组均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含量(P<0.05)。高剂量组的指标降低最明显,其次是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的指标降低的较少。结论连朴饮能降低IFN-γ、IL-4值,抑制Bcl-2、p53蛋白的表达,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改善免疫状态,恢复免疫平衡。
2020年12期 v.40 1625-1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彭亚婷;莫燕丽;陈书俞;王凡;刘建浩;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GFAP、EAAT2表达的影响,基于星形胶质细胞探讨针刺水沟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水沟组,每组再分为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水沟组造模(MCAO)成功后电针水沟穴干预,并观察每组6 h、24 h、72 h GFAP、EAAT2 mRNA相对定量表达和GFAP、EAAT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水沟组GFAP mRN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6 h、24 h水沟组EAAT2 mRN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72 h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沟组GFAP EAAT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当发生急性脑梗死时,针刺水沟穴后GFAP、EAAT2含量呈缓慢增长,考虑为针刺水沟穴后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EAAT2分泌量以达到治疗目的。
2020年12期 v.40 1629-1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洋;王东;
目的阐述脾瘅宁通过抑制TNF-α/NF-κB的过度活化改善葡萄糖调节受损大鼠脂、糖代谢,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诱导葡萄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并给予脾瘅宁水煎剂经口灌胃干预,测定给药前后血糖、体质量等观察指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对TNF-α/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脾瘅宁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血糖、体质量及脂肪组织中TNF-α、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脾瘅宁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血糖、体质量及脂肪组织中TNF-α、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除空腹血糖外,脾瘅宁组和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脾瘅宁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作用可能是其抑制慢性炎症反应,调节脂代谢和糖代谢的作用机制之一。
2020年12期 v.40 1633-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潘谊;吴辉坤;
目的?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肝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含药及空白血清,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含药血清组、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组。通过CCK8法,比较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观察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VEGF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毒痰瘀脾虚方含药血清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下调HepG2细胞的VEGF的表达,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2020年12期 v.40 1638-1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春玲;王贺玲;卢艳;
目的初步探究人参皂苷Rh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培养至第3代。通过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分离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人参皂苷Rh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p-Akt蛋白表达变化。特异性抑制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人参皂苷Rh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多角形和棱形,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多以棱形为主。对培养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进行了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h2能够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促进PI3K、p-Akt表达(均P<0.01)。与Rh2处理组相比,抑制剂LY294002能够显著抑制PI3K、p-Akt表达(P<0.05或P<0.01),降低细胞活力(P<0.01)。结论人参皂苷Rh2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2020年12期 v.40 1642-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吴萍;郑广晶;赵源慧;李亚东;高嵩;崔宪利;徐建;
目的?优选风寒感冒颗粒中紫苏叶、防风、白芷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量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比较研磨法与饱和水溶液法的包合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法,以β-环糊精用量、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条件。结果?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加5倍量水,浸泡1 h,水蒸气蒸馏5 h,收集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法挥发油包合率高于研磨法;挥发油包合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 l:10,包合转数为50 r/min,包合时间为4 h;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率均在92%以上。结论?优选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稳定、可行,为风寒感冒颗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12期 v.40 1647-1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魏晨阳;范文涛;王倩;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乳香、没药两味中药的认识及应用具有独特的见解。在对所载182首方剂分析研究发现,乳香、没药同用方剂21首,占比达到11.54%,其中治疗涉及心、肺、女科、中风等病证十一类。其灵活应用含有乳、没经方,不局限二药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功效,并根据临床病情探求出行气、伸筋、定诸经之痛等功用。张氏创制许多含二药新方,重视乳、没配伍,拓展给药方法,尤其指出乳、没最宜生用,炒用则流通力减。通过分析总结张锡纯对乳香、没药的临床用药经验,对提高现代临床用药,扩大药对主治范围,开发新型药物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期 v.40 1651-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魏虹;唐雯琦;马萍萍;胡玉珍;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胃肠道术后顽固性呃逆(I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胃肠道术后I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穴位按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胃动力学相关指标、血清Ca~(2+)、Cl~-水平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0.33%(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胃排空率均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Ca~(2+)、Cl~-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呃逆症状及TE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治疗胃肠道术后IH,可显著改善患者呃逆症状,升高血清Ca~(2+)、Cl~-水平,从而恢复患者胃肠功能,提高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0年12期 v.40 1655-1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邢蓉;张松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肝火证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试验组50例采用针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穴位选择百会穴和双侧的风池穴、太阳穴、三阴交穴、太冲穴、肝俞穴、行间穴及头部的阿是穴2~3个。观察评价2组的有效率(包括即时疗效、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VAS评分。结果实际统计病例96例,其中试验组47例,对照组49例。2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即时疗效和近期疗效经统计分析,2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远期疗效对比,经统计分析,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的即时、近期和远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在VAS评分改善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肝火证经行头痛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0年12期 v.40 1659-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崔镇海;金美英;李宗洋;赵文海;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伤科的特有名词,既属于病名,又属于骨与筋在受伤后的病机变化。中医认为,外伤劳损、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产生骨错缝、筋出槽。临床上的肌腱、韧带、筋膜的撕裂、撕脱、粘连与痉挛等亦都属于"筋出槽"。明确病因,方可有的放矢。本文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通过探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引起的高血压病与咽部异物感同时分享其相关病例,能够引起对本病的关注以及更加全面的认识、更系统的总结,为临床诊疗该病时找准病因,提供精准治疗。
2020年12期 v.40 1663-1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宫玺;徐征华;
目的观察循经点穴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循经点穴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对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中PPI、PRI、VAS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PPI、PRI、VAS评分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椎JOA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82.86%(P<0.05)。结论循经点穴推拿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确切,尤其对疼痛、腰椎活动功能改善明显。
2020年12期 v.40 1667-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罗权;朱海燕;
目的观察脉法针灸疗法治疗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脉法针灸进行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液指标、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BG、HbA1c以及LDL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局部瘫痪、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脉法针灸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加快患者的神经恢复。
2020年12期 v.40 1671-1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李娟;吴喆;李杰;
康莱特注射液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中药注射剂,可单用或配合现代治疗手段。康莱特不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还可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延缓耐药及调节免疫,从而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但关于康莱特注射液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估,相关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指导有待更明确的揭示。
2020年12期 v.40 1675-1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贺忠宁;张培彤;
综合分析近10年国内外有关胰腺癌抑郁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胰腺癌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流行病学、病因病机及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胰腺癌相关抑郁的发病率位居肿瘤相关抑郁发病率的首位;胰腺癌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多因脏腑虚衰,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产物胶结日久而发,也与年龄、婚姻状态、遗传因素、肿瘤分期、治疗方式以及疼痛等影响因素明确相关,可能与性别、BMI、宗教信仰、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因素等因素相关,可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胰腺癌抑郁的发病率高,多种因素均能增加其患病风险。因此,应重视胰腺癌抑郁的预防,及时筛查识别高风险者,予以早期治疗。
2020年12期 v.40 1679-1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雪;梁建庆;何建成;马利芳;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相当于中医颤证范畴。近年来针对PD的中医证候研究较多,这些证候研究对PD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然中医对PD证候的认识仍存在辨证主观、分型混乱、病机侧重不同等问题,影响了中医治疗PD优势的发挥。文章就PD相关证候文献,总结了国内研究PD的著名中医学家任继学、王永炎、谢海洲、周仲瑛、何建成的观点,论述了PD文献资料的证型分布、临床分期的证型演变、患者年龄的证型差异、证型基本要素的规律,亦描述了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证侯与蛋白质、神经递质、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等微观指标的演变特点。以期通过PD证候研究进展为中医临床与科研提供借鉴。
2020年12期 v.40 1682-1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