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学术探讨

  • 从伏痰论治痛风

    刘东武;于静;姜兆荣;金明秀;高明利;

    中医认为湿热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前提条件,湿热痹阻关节是本病的病机。伏痰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饮食、外邪、瘀血、体虚均可触动伏痰,痰动闭阻经络关节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分期论治是主要治则。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健脾、益肾、祛湿、化痰,且针药结合治疗疗效确切。

    2019年01期 v.39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古代医学文献“覆溢脉”的诊断学意义

    陈欣然;王天芳;

    "覆溢脉"最早出现于《难经》,是根据脉象的长度与本位长度的关系进行定义,即覆脉是尺脉超过一寸覆于尺部,溢脉是寸脉超过九分溢于鱼际。因《难经》的脉诊学理论确定了寸关尺三部脉诊,所以覆溢脉脉象特点亦在此有特征性描述,即"尺寸俱沉,鱼际现浮"与"尺寸俱浮,尺外现沉"的区分。此脉象形成原理体现了人体阴阳上下相离、孤阴独阳的病机特点,故而临床运用时应与长脉的辨识加以区分,充分发挥"真脏脉"在危证病人诊断和抢救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01期 v.3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短链脂肪酸调控5-HT探讨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

    冯文林;伍海涛;

    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微生态失调及肠5-羟色胺(5-HT)系统紊乱是其基础病因。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可调节肠5-HT的生成,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CFAs异于常人。目前,中医药的相关研究局限于分别通过调控5-HT、SCFAs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可以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改变SCFAs生成进而影响肠5-HT的合成与释放,降低内脏高敏性,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提供思路。

    2019年01期 v.39 7-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从理法方药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常兴革;侯云云;徐京育;

    心气虚乃慢性心衰发病之根本。心气虚而致瘀,瘀血不行而化水、化痰,痰、瘀、水等病理产物反过来进一步耗损心气。痰由瘀来,瘀因痰生,在心衰后期痰瘀互结与心之气虚阳虚相互交错。针对虚、瘀、痰等复杂的病机特点应以补心气为根本,在慢性心衰3期分治过程中灵活运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药物。心气虚贯穿整个慢性心力衰竭全程,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在慢性心衰的不同时期运用益气温阳、活血祛痰法治疗。

    2019年01期 v.3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朱佳教授清补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

    武心茹;朱佳;

    支气管扩张以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有时伴有咯血为特征。朱佳教授认为此症符合中医"肺痈"的范畴,认为稳定期患者往往表现为气阴两虚与痰热郁肺并存,提出肺虚是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缠绵难愈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也强调清肺热、化痰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本病病机属邪恋正虚,治则为扶正祛邪,治法当予益气养阴、排脓解毒、清热化痰等,并自拟清补汤辨证施治。

    2019年01期 v.3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孟建霞;徐旭英;

    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认为湿、瘀、虚是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三大病理因素,其中湿为标,瘀、虚为本。治疗原则主张祛瘀补虚为主,利湿为辅。遣方用药注重攻补兼施,气血同调,温阳通脉,药性配伍。

    2019年01期 v.39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量效研究

  • 桂枝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申睿;赵林华;邸莎;朱向东;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桂枝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3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桂枝最佳剂量。如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治疗汗证、咳嗽、瘾疹、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为9~30 g;温通心阳,治疗睡眠障碍、老年性痴呆等病为6~15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温经散寒、化瘀通脉常配伍茯苓、桃仁、乌头、吴茱萸等,温阳化气常配伍茯苓、泽泻、黄芪、薏苡仁等。

    2019年01期 v.39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杜仲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邸莎;杨映映;王翼天;赵林华;韩林;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杜仲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8~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杜仲最佳剂量。如杜仲发挥补益肝肾功效时常用于治疗痹证、妇科疾病(月经不调、滑胎等)、高血压、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脂等),为3.8~60 g;补益脾肾、安胎时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崩漏、痛经、产后疾病等)、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为9~45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益肝肾常配伍桑寄生、黄芪、党参,补益脾肾、安胎常配伍党参、白术、当归等。

    2019年01期 v.39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1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大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毕超然;张鹏;朴春丽;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大黄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3~12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大黄最佳剂量。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黄疸、上消化道出血、代谢综合征,为6~75 g;逐瘀通经止血,常治疗吐血、衄血、下焦蓄血之妇科疾患,为10~1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泻下攻积、利湿退黄消脂常配伍郁金、金钱草、栀子、茵陈、车前子、黄连、黄芩,逐瘀通经止血常配伍桃仁、石菖蒲、赤芍等。

    2019年01期 v.39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1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知母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丁齐又;赵林华;邸莎;郑玉娇;仝小林;

    整理历代医家文献,总结知母临床用量及配伍特点如下。1)临床用量范围为6~90 g。2)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知母的最佳剂量。如用于治疗以阳明热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为30~90 g,若要发挥较好的降糖功效,须达30~60 g;而若用于清虚热、养阴、生津以治疗内科杂病时,知母用量可在6~30 g。3)所治疗疾病不同,知母的配伍不同。如清解阳明热毒时常配伍石膏,降糖时常配伍赤芍、桑叶、黄连等;若用于滋阴清虚热则配伍黄柏、青蒿、鳖甲等。

    2019年01期 v.39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菟丝子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邵建柱;郭杏林;张婧;赵林华;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菟丝子临床用量及配伍具有以下特点。1)临床多用6~60 g。2)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菟丝子最佳剂量。如补益肾精肾气可治疗滑胎、胎动不安、耳鸣、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10~30 g;补益脾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为15~2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补益肾精肾气常配伍桑寄生、续断、黄芪等,补益脾肾常配伍山茱萸、黄芪、熟地黄等。

    2019年01期 v.3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多学科综合管理对二级预防效果的研究

    于彦;袁伟红;王文科;王志强;

    目的探讨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多学科管理模式,对脑梗死二级预防效果研究。方法入组脑梗死患者172名,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S-A-S(抗血小板-他汀-降压药)为核心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多学科综合管理,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各项指标。结果经过6个月综合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非平和体质明显下降,高血压达标率明显升高,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1);观察组能力缺陷低下比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 <0.05);观察组卒中后抑郁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 <0.01);观察组NIHSS、残疾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学科综合管理,对改善患者体质,降低能力缺陷、卒中后抑郁和残疾率,促进脑梗死恢复方面较单独用药疗效更好。

    2019年01期 v.39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芪龙通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汪宁;张保朝;温昌明;

    目的探讨分析芪龙通络胶囊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病例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药物、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服银杏叶胶囊和芪龙通络胶囊模拟剂;研究组加服银杏叶胶囊模拟剂和芪龙通络胶囊。对比分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VEGF、NO、SOD、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EGF、NO、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观察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和观察组的32.50%(P <0.05)。结论芪龙通络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2019年01期 v.3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李巍;马西虎;秦兰;

    目的探讨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危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进行治疗,于治疗1个月、3个月时评价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及优势。结果 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1个月后5例西医临床疗效无效,比较其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血瘀证和肝气郁结证积分均明显下降(P <0.05);4例出现血瘀证证候,其中临床痊愈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5.00%;5例出现肝气郁结证证候,其中临床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0.00%。3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计数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症状及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3个月后血管舒缩症状者17例,总有效率为82.35%;肝气郁结证者20例,总有效率为90.00%;血淤证者18例,总有效率为61.11%。结论疏肝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高危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够有效降低血小板计数,改善临床症状。

    2019年01期 v.3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邱岳;潘雪;孟林凤;刘金民;

    目的系统评价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NKI、VIP以及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10月。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筛选文献、资料提取以及评价偏倚风险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RCT,包括1 8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COPD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同时可有效改善肺功能、血气分析、中医证侯积分,而在呼吸困难评分方面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减(或联合西医常规方案)治疗COPD疗效肯定,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其疗效及安全性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2019年01期 v.3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补肾通络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

    石武谛;柯雯昙;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鲑鱼降钙素喷鼻剂;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络方进行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及骨代谢等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 <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治疗后骨密度和血钙浓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5);联合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结论补肾通络方用于治疗RA伴发骨质疏松,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调节骨代谢。

    2019年01期 v.3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阿奇霉素联合加味五虎汤口服和硝黄散外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陈又华;梁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奇霉素+硝黄散+加味五虎汤)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阿奇霉素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硝黄散外敷与加味五虎汤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住院天数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等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P <0.05)。2组患儿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联合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0.01)。联合组咳嗽、发热和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均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阿奇霉素+硝黄散+加味五虎汤)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增强临床疗效。

    2019年01期 v.3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麻杏蝉苏汤治疗小儿干咳夜咳

    刁宏;

    目的观察自拟麻杏蝉苏汤结合常规治疗对干咳夜咳患儿咳嗽情况和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干咳夜咳患儿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各70例。研究组给予麻杏蝉苏汤结合常规治疗(抗感染、雾化吸入及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非那根口服液结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对比分析2组咳嗽情况、病程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 <0.01)。研究组干咳夜咳患儿气促缓解、咳嗽消失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干咳夜咳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自拟麻杏蝉苏汤结合常规治疗可有效缓解干咳夜咳患儿气促,减少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缩短病程。

    2019年01期 v.39 64-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

    燕丁丁;

    目的分析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五虎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显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比较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湿啰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CD4~+/CD8~+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五虎汤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因子水平。

    2019年01期 v.39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自制止遗汤对遗尿患儿遗尿程度、睡眠深度等相关指标的影响

    范亚丽;

    目的探讨自制止遗汤对遗尿患儿遗尿程度、睡眠深度、次症和舌脉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遗尿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缩泉丸治疗(2 g/次,3次/d),治疗组采用自制止遗汤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共6周。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后遗尿程度、睡眠深度等相关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50%(P <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鼻塞流黄涕、遗尿程度、睡眠深度及相关症状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 <0.05)。结论自制止遗汤能有效改善遗尿患儿遗尿症状。

    2019年01期 v.3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以下游产品开发带动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

    张楠茜;王亚苹;张辉;孙佳明;

    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对鹿产业及鹿产品进行研究,针对国内市场对鹿茸的需求增加,国外廉价马鹿茸趁机涌入,严重冲击梅花鹿养殖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探讨了梅花鹿产业发展的机制:在明确市场经济效益机制的基础上,瞄准鹿茸产品进行深加工的研发;应用高科技技术针对中医古籍对鹿产品精方、验方进行筛选、分析定位,开发出具有引领效应的产品;依据肽键热振荡理论示范性开发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通过梅花鹿下游产品开发破解梅花鹿产业下滑的障碍,最终带动梅花鹿产业的发展。

    2019年01期 v.39 72-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复方三金胶囊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瘤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宽宇;冯月男;孔祥定;陈静;祝金华;覃迅云;肖洪彬;

    目的研究复方三金胶囊对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体内的细胞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裸鼠接种人乳腺癌MCF-7细胞,待瘤体积超过5 mm2时,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三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及环磷酰胺对照组,连续给药2周后,取血、瘤组织及脾脏,用于各项指标测定。通过测量给药前后荷瘤小鼠瘤的重量,计算出复方三金胶囊各剂量组的抑瘤率;待裸鼠瘤体积超过5 mm2时,每3 d测量1次裸鼠瘤的长径与短径,用于计算瘤体积,观察复方三金胶囊对小鼠瘤体积的影响。结果在瘤体积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于给药第14天、17天、20天、23天瘤体积均降低(P <0.01),给药第26天,复方三金胶囊高、中剂量组瘤体积降低(P <0.05),环磷酰胺组各时间段瘤体积均降低(P <0.01);在瘤重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金胶囊高、中剂量组、环磷酰胺组均可以显著降低瘤重(P <0.01);在抑瘤率方面,复方三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4.76%、33.12%、14.61%,环磷酰胺对照组的抑瘤率为43%;在脾重及脾脏指数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复方三金胶囊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加脾重、增大脾脏指数(P <0.01),低剂量组能够降低脾脏指数(P <0.01)。结论复方三金胶囊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表现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体积的增长、降低瘤重及对脾脏无明显影响。

    2019年01期 v.3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丹参饮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形态与黏附的影响

    袁茵;邓思瑶;黄雅晨;张玉昆;牛雯颖;肖洪彬;

    目的从血小板黏附以及纤溶功能分析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丹参饮对寒凝血瘀的治疗的机制。方法选取8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空白组和寒凝血瘀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和丹参饮高低剂量组,10只/组。大鼠复制寒凝血瘀模型,连续造模15 d,每日灌胃给药,末次颈总动脉取血,测定血小板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P <0.01),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DW显著降低(P <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显著降低(P <0.05);丹参饮低剂量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FN含量显著降低(P <0.05),其余无显著变化。结论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丹参饮可能是通过降低PDW、MPV,由此降低血小板活性,从而起到了抗栓的作用,其中丹参饮降低血浆内v WF和FN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可能是治疗寒凝血瘀证的机制之一。

    2019年01期 v.39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独正岗接骨膏对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

    黄琼;向阳;曾楚华;

    目的观察独正岗接骨膏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生长良好第3代BMSCs分组培养。依据培养基中加入影响因子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影响因子;独正岗接骨膏组,分别加入三种不同浓度独正岗接骨膏水提液(5%、10%、20%);Chordin干预组,分别于三种不同浓度独正岗接骨膏水提液(5%、10%、20%)中均加入Chordin (100μg/L)进行干预;Noggin干预组,分别于三种不同浓度独正岗接骨膏水提液(5%、10%、20%)中加入Noggin(100μg/L)进行干预。各组分别于培养第4、7、10天进行指标检测。采用MTT法测定各组BMSCs细胞相对数量;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MP-2,7,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加药干预4、7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均有明显增殖趋势(P <0.05),其中各组内10%浓度细胞增殖趋势显著高于同期5%、20%浓度(P <0.05),20%浓度细胞增殖趋势高于同组5%浓度(P <0.05);加药干预10 d后,各组细胞增殖趋势低于对照组(P <0.05);加药干预4、7、10 d后,除对照组外,各组细胞ALP活性、BMP-2,7,9基因表达量均在7 d时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P <0.05);各组间比较,在各时间段(4、7、10 d),独正岗接骨膏组ALP活性、BMP-2,7,9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同期Chordin干预组和Noggin干预组(P <0.05);结论独正岗接骨膏可能通过促进BMP的早期表达,促进BMSCs向OB分化,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2019年01期 v.3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小鼠补血作用有效部位的筛选

    刘颖新;刘利利;邱艳明;彭丽英;毛群芳;

    目的考察四物汤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筛选四物汤补血作用有效部位。方法采用ip环磷酰胺(CTX)复制小鼠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模型。以驴胶补血颗粒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药物组分别ig给予四物汤的多糖、挥发油、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部位。测定外周血象、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HPLC法对四物汤不同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BC、HCT、HGB、PLT、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表明血虚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四物汤多糖部位可明显升髙RBC、HCT、HGB、PLT、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P <0.05);二氯甲烷部位可明显升高HCT、HGB、PLT、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P <0.05);挥发油部位可明显升高HGB、PLT和脾脏指数(P <0.05);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升高HCT、RBC、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 <0.05);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升高PLT(P <0.05)。四物汤正丁醇部位含有川芎嗪、芍药苷和阿魏酸。二氯甲烷部位含有5-羟甲基糠醛和藁本内酯。乙酸乙酯部位含有5-羟甲基糠醛。挥发油部位含有藁本内酯。结论多糖、二氯甲烷、挥发油和正丁醇部位均为四物汤补血作用有效部位,其中多糖和二氯甲烷部位补血作用最强。

    2019年01期 v.39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壮药一匹绸薄层鉴别和咖啡酸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

    陈勇;李金洲;魏江存;谢臻;阙祖亮;陈子隽;庞丹清;

    目的通过用咖啡酸作为指标性的成分,建立壮药一匹绸的含量测定和薄层鉴别方法,比较壮药一匹绸在不同产地咖啡酸的含量。方法应用硅胶GF254来作为薄层鉴别的薄层板,展开剂为体积比甲苯:甲酸:乙酸乙酯(5:1.2:3)的溶剂,以365 nm紫外灯下作为观察环境。流动相:甲醇-0.1%磷酸(23:77),检测波长320 nm,含量用色谱柱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碳十八柱(4.60×250 mm,5μm)与色谱柱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C18柱(4.60×250 mm,5μm)测定,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结果薄层色谱中能够验出咖啡酸,其专属性强,斑点显示清楚。咖啡酸进样量在0.015 1~0.453μg(R2=0.999 9)范围之内时,与峰面积呈现比较良好的线性关系。壮药一匹绸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4%(RSD=2.68%)、97.56%(RSD=1.57%)、99.79%(RSD=2.05%)。结论此方法可以有效鉴别一匹绸,可将一匹绸中的咖啡酸准确测定。此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显色稳定性好、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2019年01期 v.39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归芎头痛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初洪波;王健;张影;

    目的建立稳定的归芎头痛颗粒的煎煮和制剂成型工艺,建立可靠的薄层鉴别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水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处方中柴胡、当归、川芎、天麻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煎煮提取工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优化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选择可溶性淀粉作为制粒辅料,加入比例为稠膏:可溶性淀粉=1:2,制成的颗粒成品的成型性和溶化性良好;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归芎头痛颗粒的提取成型工艺简便可行,川芎、当归、天麻、柴胡的薄层色谱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2019年01期 v.39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复方黄苦膏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赵南;张永萍;沈冯君;徐剑;

    目的优选复方黄苦膏提取工艺。方法正交试验方法优选提取工艺,评价指标为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百分含量及出膏率,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溶剂使用量、乙醇体积分数。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10倍加量水,水煎煮2次,第一次1.5 h,第二次1 h,65%乙醇静置24 h,分离上层液浓缩干燥即得。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复方黄苦膏的提取。

    2019年01期 v.3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李克绍临证用药规律分析

    闫方杰;姜璐;姜侠;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系统,挖掘李克绍临证用药规律。方法将李克绍临证相关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李克绍医案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取类等方法,分析李克绍临证用药的规律。结果收集李克绍临床验案74个,涉及中医疾病50种,中医证候50个,症状219个。从药物频数分析来看,甘草、茯苓、大枣、生姜、白芍、半夏、桂枝、当归等为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李克绍常用药对3组,分别为当归+甘草,白芍+甘草,茯苓+甘草,挖掘得到潜在药物组合2组,分别为全蝎、牡蛎、石菖蒲、僵蚕、半夏、夏枯草和甘草、茯苓、龙骨、炒白术、炮姜。结论李克绍常用药对多为健脾胃、益气血之药,新方组合有化痰熄风、健脾安神之效,说明李克绍在临床中多重视脾胃气血,研究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李克绍临床用药规律,实现了名医经验的有效总结与传承。

    2019年01期 v.3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延胡索药理作用研究

    尚坤;李敬文;常美月;孙云龙;毕莹;张欣;

    延胡索是传统中药中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最近几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报道了关于延胡索的生物活性及药物功效的学术研究,其中不乏有已研究得到较好的临床应用。延胡索主要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经闭痛经、脘腹疼痛、产后气血运行不畅等病症。本文通过分析延胡索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对确定延胡索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01期 v.39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2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5 ] |[阅读次数:1 ]

论著_针灸推拿

  • 蜂毒液与不同介质刮痧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对照研究

    黄瑞迎;李万瑶;黎志光;

    目的临床比对使用蜂毒液或其他介质刮痧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方法临床收集颈源性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清水组,万花油组,蜂毒液组,各30例。清水组、万花油组、蜂毒液组依次使用常温清水,跌打万花油以及蜂毒液对患者进行刮痧治疗。结果从简化Mc Gill量表看出,5次治疗后,3组SF-MPQ评分均有所下降;10次治疗后,蜂毒液组和万花油组评分持续下降,且蜂毒液组明显低于万花油组,与清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临床疗效上,蜂毒液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76%,均明显高于其余2组(P <0.05)。结论蜂毒液中含有多种消炎止痛活性物质,运用蜂毒液作为刮痧介质,配合刮痧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

    2019年01期 v.39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问题行为

    方艳;宋虎杰;赵宁侠;王星;王玉洁;聂会芳;张守芬;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问题行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交替穴位注射复方麝香注射液及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以及联合靳三针及针刺临床经验用穴治疗。3个月为1疗程,以孤独症儿童ABC、CARS量表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结果治疗组ABC、CARS量表分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穴位注射与针刺相结合,可充分发挥药液与腧穴的协同作用,使脏腑得调,经脉得通,气血充足,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问题行为,促进孤独症患儿功能改善与康复。

    2019年01期 v.39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分析

    侯雅泉;屠建锋;金美林;杨娜娜;叶阳;周平;郑洋;刘存志;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以期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提供选穴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的6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34个,其中最常用的腧穴包括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等;选穴分布于11条经脉,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147次),占总频次的52.13%;涉及特定穴10种,最常用的2类特定穴是下合穴和募穴。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腧穴类型以下合穴、募穴等特定穴为主。

    2019年01期 v.39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自拟止泻方联合推拿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王志彦;王敏红;

    目的探讨自拟止泻方联合推拿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8例秋季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4例。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自拟止泻方和推拿法等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23%、91.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04%、84.62%(P <0.05)。2组患儿治疗后腹泻、腹痛、腹胀、大便性状以及HAMA评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止泻方联合推拿法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以中药健脾渗湿,改善脾胃气虚之证,以推拿法充实脏腑促进气血运化和肠道蠕动,两者合用,可改善消化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019年01期 v.39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优选方案研究

    张野;刘明军;陈邵涛;仲崇文;

    目的基于中医对单纯性肥胖症的认识和治疗,探讨不同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查找2017年12月1日以前关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文献260篇,再筛选出具有相同治疗标准的文献16篇,分类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8种治疗方案并分为针刺组、推拿组、耳穴组、中药组、针刺配合推拿组、针刺配合耳穴组、针刺配合中药组和推拿配合中药组,并对各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耳穴、中药单一疗法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8%,通过针刺复合推拿组、针刺复合耳穴组、针刺复合中药组、推拿复合中药组复合方法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结论相对单一疗法,复合式疗法能够相互弥补不足,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更加可靠,且复合疗法中针刺配合推拿、针刺配合耳穴、推拿配合中药组有效率较高,更具发展优势。

    2019年01期 v.39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9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孙萍萍;齐瑞;施婕妤;马玉玺;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对症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8周后的神经功能恢复(NIHS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3周和8周后的MBI评分和FMA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其中以治疗8周后的评分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协助提高了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2019年01期 v.3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徐亭亭;朱生樑;程艳梅;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应答通路的异常,Th2异常表达引起相关敏感细胞的增多,组织渗透导致迷走神经对酸敏感性增加,并引起相关症状;诊断以食管嗜酸性粒细胞≥15/HPF,并伴有食管功能障碍为主。治疗则以膳食疗法和激素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感受外邪、肝郁痰扰、脾胃虚弱和肾虚水泛,治疗多采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降气化痰。现从中西医方面对该病诊疗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9年01期 v.39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于盈盈;茅建春;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为肾督两虚、阳失布化,外因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中医治疗方法多样,内治疗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以祛风寒湿之邪,缓解期则补肾强督,活血通络。寒湿痹阻者温经散寒;湿热痹阻者清热利湿;肾虚督寒者温肾壮督;肾虚血瘀者补肾活血;或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能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外治疗法有针灸、中药熏洗、穴位贴敷及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等,具有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恢复自信及促进功能康复。

    2019年01期 v.39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1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吉林中医药》稿约

    <正>《吉林中医药》杂志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类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辟有学术探讨、经验传承、临床研究、动物药、实验研究、方药纵横、针灸推拿、综述等栏目。现诚向国内外征集优秀论文。要求来稿须保证稿件真实性以及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对于

    2019年01期 v.39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省总医院)始建于1958年,设有本部、附属经开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和烧锅医院,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03张,诊疗设备先进,是吉林省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药。

    2019年01期 v.39 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