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阳婧;方祝元;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冠心病位居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且年龄标化死亡率明显上升,死亡人数明显增加。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已有上千年的记载,在预防、改善预后及防复发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方祝元教授从"气血""阴阳"着手,认为脏腑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度,心脉痹阻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治疗当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出发,采用"和"法,通过调气、和血、平衡阴阳以及重视未来血证论,将微观的血管内皮与宏观的机体稳态结合起来,治疗与预防并举,为中医临床诊治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8年04期 v.38 378-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姝婧;孙铭声;高树中;马玉侠;
通过对痛经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以中华医典所收录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源,结合手工检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1)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类药物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五灵脂、肉桂、延胡索,各7次;2)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性方面以温热类居多,占总药物频次的56.9%,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寒凉类药物和平性药物;3)药物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味方面,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且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苦味和甘味药物;4)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药物在归经方面,较多归属于肝经、脾经、胃经药物。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为:药性方面多用温热类药物,药味方面以辛、苦、甘味应用频次较高,归经方面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
2018年04期 v.38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尉若山;苗青;吕翠霞;
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环境形势和大气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以及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影响了五运六气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而人类运动改变下垫面与温室气体排放过度也逐渐改变着五运六气的运转机制。显然,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天体运行并无直接相关,却间接联系,而且必然有其联系的中介。太阳以11年为周期的活动和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五运六气学说中,天干、大运和主运可能与稳定黑子有关,地支、客运可能与不稳定黑子有关。主运和主气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天体运行影响太阳活动从而改变能量变化最终结合地球自转周期形成五运六气的模式为五运六气的本质。
2018年04期 v.38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茂云;刘宏岩;
探析"营卫"及"营卫和谐理论"的中医含义,阐释"营卫失谐"类老年疾病及其临床辨治,认为"营卫失谐"与"老年不寐""老年半身汗出""老年荨麻疹或皮肤瘙痒症""老年更年期综合征""老年缺血性中风"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均有密切联系,并提出"调和营卫"为主的治疗思路,以助于调整机体的免疫机制,增强老年人的抗病能力、保护内在脏腑经络的功能免受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强调恢复"营卫和谐"是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途径。
2018年04期 v.38 394-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山军;赵文轩;郑宏波;刘小莹;罗思宁;张瑞娟;王一龙;
目的探讨益气和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1月116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分成2组,对照组58例,恩替卡韦等西药治疗,观察组58例,加用益气和血方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中医证候,2组治疗后在胁痛、腹胀、纳差、恶心、身倦乏力、抑郁烦闷、便溏上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WBC、PLT均显著升高,脾长径、脾厚、MPV、SPV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对照组临床痊愈率20.69%、总有效率77.59%,观察组临床痊愈组41.38%、总有效率89.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和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显著。
2018年04期 v.38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伟;李婷;顾乃龙;
目的观察顾乃龙扶正祛瘀消癥方治疗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3例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辨证为气虚毒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结局测试者设盲,2组均给予合理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联合扶正祛瘀消癥方口服,治疗周期为28 d,比较2组的瘤体稳定率、生存质量、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稳定率相当,在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改善率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存质量、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有一定优势。结论顾乃龙扶正祛瘀消癥方在非小细胞肺癌气虚毒瘀型的中医辨证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从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状。
2018年04期 v.38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远杰;
目的探讨自拟肝脂清膏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及对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纳入9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睡前口服,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肝脂清膏方(方药由柴胡、陈皮、砂仁、桃仁、红花、丹参、山楂、茯苓、白术、泽泻、补骨脂等组成),2次/d,每次15 g,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2组治疗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γ-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得到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项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肝脂清膏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
2018年04期 v.38 41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荣宝;杨翠萍;祝晶;于艳平;
目的补气健脾升清法治疗糖尿病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就诊于我院糖尿病和脾胃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病例均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自拟补气健脾升清方,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5 mg,1次/d口服,经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效率为68%,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餐后不适、上腹部饱胀、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组治疗后生化结果变化明显,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健脾升清法治疗糖尿病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缓解症状有较好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对糖尿病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深入研究,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得到了体现,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8年04期 v.38 417-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小燕;
目的探讨加减苍附导痰汤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受孕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苍附导痰汤。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肥胖相关指标、性激素水平、月经周期、排卵情况、受孕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臀围、瘦素水平、T、PRGE、PRL和Gn RH水平均明显降低,E2、SHBG、Cor、ACTH、CRH均明显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体质量、BMI、瘦素水平、T、Gn RH、E2、SHBG、Cor、ACTH和CRH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正常排卵率、受孕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能降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体质量,改善性激素水平的平衡状态,提高受孕率。
2018年04期 v.38 42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张敬华;赵峰;惠振;黄迟;王敬卿;宋珏娴;高利;赵杨;
观察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的诊断在中风辨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147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84例,恢复期63例;分析不同阶段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的不同表现。结果发现中风患者急性期多红舌10例,薄黄苔31例、黄腻苔40例,恢复期患者多以淡红舌35例、薄白苔34例。舌下络脉曲张,恢复期明显38例,急性期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患者不同阶段舌象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判断疾病的病机,病情演变,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指导意义。
2018年04期 v.38 425-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左立春;李研;刘霞;孙艺玲;葛悦;张洪长;王恩鹏;
目的观察通筋正骨胶囊与玻璃酸钠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膝痹(肝肾亏损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两年收治的60例中重度膝痹(肝肾亏损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组口服通筋正骨胶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5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及总体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VAS、WOMAC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筋正骨胶囊与玻璃酸钠内外联合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2018年04期 v.38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登科;宋辉;
目的探讨逐瘀活络方联合毫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9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单双分成2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加用逐瘀活络方联合毫火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范围、分支、时间、触发、抽搐、频率)和血清指标p物质均显著低于治疗前,β-内啡肽、5-羟色胺则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疼痛积分和血清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率14.58%,总有效率72.92%,观察组治愈率29.17%,总有效率91.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逐瘀活络方联合毫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
2018年04期 v.38 44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春禹;刘晶晶;陈春海;
目的观察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均表现为腰痛伴左下肢麻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疗效为观察指标,采用针刺肓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针刺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后其有效率达96.6%,治愈率76.6%,治疗前后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腰腿痛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肓俞穴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效地控制了复发率,且依从性好、安全系数高。针刺肓俞穴缓解腰痛是机体内发生的一个从外周到中枢各级水平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将随着细胞水平及基因水平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
2018年04期 v.38 445-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陈涛;时圣瑞;左海峰;王遵来;
通过案例探讨三小定点整脊术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三小定点整脊手法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作者曾有机会跟随国内著名整脊专家王遵来教授学习,文章介绍王教授采用三小定点整脊手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一则,希望传承名师的精湛技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提供参考,以便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2018年04期 v.38 448-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琛瑛;王毅;罗云;胡智海;王雯;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近十年的文献发表情况及研究趋势,探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的检索,筛选纳入符合标准文献,通过SPSS 18.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数据库检索出文章119篇被发表在49种期刊中。这些期刊文章主要是以国内的为主。近十年文献的发表率尚不稳定,研究数量由多而逐渐减少。文献研究方法分类主要为临床研究(50.4%)、理论研究(3.1%)、病案分析(1.5%)、经验总结(2.3%)、实验研究(2.3%)、杂谈(10.7%)和综述(29.8%)。以临床研究占多数,病案分析、实验研究和经验总结的相关文献较少。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受到时间的限制,但临床应用广泛,适应症不断扩大,临床疗效显著。文献分类虽以临床研究为主,但有些临床研究的方法不够严谨,缺乏可信度。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多学科综合的临床研究验证,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的合理性和临床疗效。
2018年04期 v.38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贺小卉;张少明;谭开云;石文英;
目的观察带脉埋线治疗产后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带脉埋线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臀比例、腰身比例、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清瘦素的变化。结果 2种治疗方法均有疗效,治疗组(穴位埋线)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腰臀比例、腰身比例、BMI及体脂肪率、血脂、血清瘦素变化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脉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8年04期 v.38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蒋梦姣;顾一煌;
顾一煌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对慢性腰肌劳损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广泛的研究,他认为此病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打损伤、劳欲太过等因素相关,主要特征是局部缺血,通过再灌注活动可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故治疗在于增加局部血流灌注、疏通经脉,因而顾教授总结出电针结合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有效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临床上,他从寒湿型、湿热型、肾虚型、血瘀型四型入手,通过辨证、调神、合理有序运用电针与浮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针与浮针相结合,使气血运行通畅。临床表明,此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这一疼痛类疾病有显著疗效。
2018年04期 v.38 458-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娜;王素芳;李洋;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4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积分,压痛数、肿胀数和VAS评分变化,及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4.47%)(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压痛数、肿胀数和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可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2018年04期 v.38 462-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艺;李雪松;孙滨;李敏;周婷婷;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牵引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2018年04期 v.38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何飞;吕延伟;李大勇;温旭;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中医症状指标分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中医症状指标分数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明显,中医症状指标分数降低显著。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糖尿病足病所导致的足部疼痛、麻木、皮肤发红等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18年04期 v.38 468-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秋;吴文忠;郑曼;李莎;朱泽荃;
术后恶心呕吐是手术主要的并发症,针灸干预对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调衡"具有调节机体平衡,促使失衡的病理状态向平衡的生理状态转化的作用。针灸"调衡"贯穿于围手术期的整个过程,术前可能调整机体失衡的状态归于平衡,减轻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以达最佳的术前准备状态;术中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减轻手术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损伤;术后调整机体气血平衡,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针灸"调衡"调整机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失衡状态,使机体处于相对"自衡"的稳定状态,而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
2018年04期 v.38 471-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旭;王育林;
中医医籍辑录体目录以《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为代表。对比这3种医籍考不仅可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也能为更好的利用这3种医籍目录提供便利,同时可以为相关目录的著录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写作时间、收书取材、著录目的与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医籍考》为另两本目录书的著录提供了借鉴,《宋以前医籍考》更侧重版本上的记述,而《中国医籍通考》则扩宽了收书时间与范围。从对比中还可以了解到不同中医书籍在所有书籍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医籍分类与材料删减方面同时存在的问题。
2018年04期 v.38 474-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禹思宏;
钱秀昌撰写的《伤科补要》绘人穴、骨度、器具,制三十六则,集医方为歌,附各家秘方、急救方,在内外治疗及手法、用药、经验、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当时伤科的统一诊断标准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后世精确测量和诊断等奠定了基础,填补了伤科空白,在中医骨伤方面有巨大的贡献与影响,对研究中医骨伤学科及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所载,《伤科补要》的现存版本包括清嘉庆23年刻本4种,其他清刻本2种,清抄本2种,民国石印本2种,影印本4种。今据已有3种刻本进行比较,浅析该书成书与版本情况,考证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
2018年04期 v.38 478-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宪正;李成卫;王庆国;
为进一步丰富《金匮要略》的诊治思路和体系,并为中医临床和中医学习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今尝试应用"典型—非典型—变化"的新模式来分析《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原文,探索其诊治疾病的思路及思考的重点。结论认为,用这一模式来分析《金匮要略》黄疸病诊治思路是十分恰当的,也更贴合原著的旨意,其诊治思路可以拆分为典型、非典型和变化3个步骤。明确这个问题,无论对于黄疸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疾病诊治思维、还是辨证论治思维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2018年04期 v.38 482-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