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973”专项

  •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呕血的“同功穴”分析

    姜研舒;闫冰;王富春;

    目的整理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分析呕血的"同功穴"及其规律谱,为腧穴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两种途径,检索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呕血的腧穴,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统计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主治呕血的"同功穴"有40个,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所在部位以上肢部、胸腹部为主。将出现频率在19~23次的腧穴作为1级谱,共4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4~15次的腧穴作为2级谱,共10个腧穴;把出现频率在1~3次的腧穴作为3级谱,共26个腧穴。结论《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治疗呕血的7个腧穴,与呕血的"同功穴"相一致。

    2016年07期 v.36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学术探讨

  • 性早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

    杨丽珍;汪凤茹;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尚不明确。对目前中西医学临床及学术资料研究,从青春期发育亢进学说、促卵泡成熟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胰岛素抵抗、雄激素水平异常增高、肥胖及中医学认识6方面探讨性早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结果显示,性早熟实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患因素之一。早期有效治疗女童性早熟,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患因素消灭于萌芽阶段,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07期 v.36 653-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治养并重、养治结合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张向磊;卢立伟;唐世霞;李勇;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慢性乙型肝炎的调养愈发重要,"治养并重,养治结合"已成为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公认原则,其贯穿慢乙肝疾病治疗的始终。未接种疫苗者要及时接种疫苗并注重生活调摄;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另可配合口服健脾补肾的中药;慢性乙肝患者除定期复查外,治疗上以疏肝健脾、清化湿热、活血化瘀为治,结合调养,注意饮食调控、适度劳逸,避免接触肝毒性大的药物。

    2016年07期 v.36 656-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实施试管婴儿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研究及其干预

    翁晓晨;张勤华;

    实施试管婴儿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常常伴随取卵不利、胚胎数量少、移植失败等问题,因此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焦虑抑郁状态往往与治疗结局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其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扰乱激素正常分泌而导致的。目前,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整主要采取认知和应对训练、心身治疗(包括瑜伽冥想放松)以及针药结合的方式。其中,中医辨证论治、针灸耳穴治疗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状态,调节内分泌血激素水平,提高卵细胞胚胎质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手术结局等方面均获得肯定疗效。

    2016年07期 v.36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多梦证

    宁式颖;杨玉赫;宋锐;惠文佳;张博;郑璐;

    中医学认为,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如情志损伤、痰火内扰、阴血亏虚、劳欲过度、饮食失节等是多梦证的病因病机。针对这一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多梦证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以滋阴补肾、补气补血为主要治则,同时兼以化痰、健脾、养肺等法。另外针灸疗法、耳压疗法、药膳疗法、拔罐按摩也是治疗多梦证的常用方法。临床治疗上根据梦因、梦量、梦境的不同辨证论治,灵活用药。

    2016年07期 v.36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冯松杰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乔松芝;冯松杰;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为主,脾肾虚衰为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冯松杰认为,临床以肾虚、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等证型最多见,治疗用其经验方。补肾气方补益肾气,柴苓汤清利湿热,参苓白术散健脾补肾。强调四诊合参,准确辨证,选药平和,标本兼顾,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灵活加减用药,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针对临床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表现突出者,结合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2016年07期 v.36 667-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仲瑛教授消癌解毒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机制

    郭海;赵晓峰;吉福志;朱丽丽;皇玲玲;

    探讨周仲瑛教授消癌解毒方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周师认为,癌毒是发病和决定转归的根本原因,特别强调抗癌解毒法的主导作用,强调抗癌解毒法贯穿始终,早、中期不应过于注重补益,晚期扶正不忘癌毒存在。研究表明,消癌解毒方与化疗同步应用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化疗完成率,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延缓复发转移的时间,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消癌解毒方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蒽醌类和皂苷类,主要机制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诱导肿瘤细胞调亡,下调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降低外周血及肿瘤组织TGF-β、MMP-2、IL-6、VEGF及干预肿瘤组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2016年07期 v.36 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心悸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

    陈晴晴;王振兴;陈晓虎;

    中医针对心悸心律失常复杂的病因病机,将其辨证分为心气不足、心脾两虚、心肾阳虚、心血瘀阻、气阴两虚、痰浊内阻等证型,以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针灸等多种途径施以益气宁心、补益心脾、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等治疗方法。随着对中医中药抗心悸心律失常的现代研究更加深入,其辨证认识及治疗策略也不断更新、突破,但在降低病死率方面仍有诸多不足。未来应探索、总结疗效确切的中药验方,研究开发新型中医中药制剂,拓展中医中药抗心律失常新方法。

    2016年07期 v.36 674-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

    任朦;郑亚江;祝峻峰;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医学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其归属于"胁痛""积聚""黄疸"等疾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湿、热、瘀、虚所致。临床上多采用气血津液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为肝郁脾虚、肝肾亏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等证型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尚不足,对其辨证分型论治尚需进行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2016年07期 v.36 678-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芪参益气滴丸在社区冠心病2级预防中的应用

    黄述华;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在社区冠心病2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共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45例。对照组为西药常规治疗组;治疗组为西药常规治疗加服芪参益气滴丸,芪参益气滴丸0.5 g(1袋),餐后30 min服用,3次/d。2组均在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评价芪参益气滴丸在社区冠心病2级预防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LVDd、LVEDV、LVESV较对照组低,2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积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整体左室功能及临床症状。

    2016年07期 v.36 682-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水泛型小儿脑积水

    冯涛珍;宋虎杰;孙宇博;袁嫣;

    目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小儿脾虚水泛型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患儿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氢氯噻嗪加小牛血清去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健脾温阳利水中药及针灸疗法。比较治疗1个疗程(28 d)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分级及证候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分级提高,证候评分降低。治疗组的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的64.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通过温脾利水、通络开窍、填精益髓等方法,内调外治,使脑积水患儿整体症状得以改善。

    2016年07期 v.36 686-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宣肺化痰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朱海波;

    目的观察宣肺化痰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治疗组服用宣肺化痰汤,观察组服用急支糖浆治疗,观察治疗7 d后对患者咯痰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治疗有效率92.2%;观察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治疗有效率76.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咳痰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41例,有效19例,有效率93.8%;对照组临床治愈21例,有效31例,有效率81.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化痰汤通过僵蚕清滞,姜黄行气,石膏解热,大黄抗菌,麻黄消肿,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使肺升清降浊功能得以恢复。

    2016年07期 v.36 689-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滋阴清热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杨波;寇媛;

    目的探究与分析滋阴清热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肾小球肾炎9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西药组与中药组,每组各45例。西药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中药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医滋阴清热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药组综合总有效率为71.11%,中药组的综合总有效率为88.89%,中药组的综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3.33%,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1.11%,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西药组及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清热滋阴法可有效促进尿液排出,燥湿利水,补益脾气,有利于促进免疫力及抵抗力的提高。

    2016年07期 v.36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尹红章;万淑琼;

    目的观察中药调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PCOS)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共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法:服用决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并注射用尿促性素(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组在采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调经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用B超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测定主导卵泡膜血流,并对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做好记录;分别监测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水平、瘦素(PI)水平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监测并记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注射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雌二醇(E2)水平、血清睾酮(T)水平以及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对治疗后患者月经恢复率、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做好记录。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月经恢复率(93.02%),排卵率(86.04%)和妊娠率(72.09%)均比对照组月经恢复率(69.77%)、排卵率(55.81%)和妊娠率(39.5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I比治疗前有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FSH水平,LH水平和E2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T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FINS水平、IR水平和LP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础治疗加上调经汤共同治疗,对患者卵巢血流、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质量起改善作用,提高卵泡质量,继而对排卵率和妊娠率起到显著的提高作用。

    2016年07期 v.36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丹莪妇康煎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朱俊;钟丽艳;

    目的探究丹莪妇康煎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44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研究组患者应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对照组应用丹那唑治疗,用药连续3个月经周期后对疗效进行比较,并评估其对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结果 72例患者采用丹莪妇康煎膏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治愈率加显效率为84.72%;72例患者采用丹那唑治疗,总有效率为98.61%,治愈率加显效率为84.72%。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明显更高,即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莪妇康煎膏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且能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2016年07期 v.36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强身丸治疗少弱精子症

    耿强;赵玉;欧阳斌;袁红霞;

    目的观察补肾强身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补肾强身丸,1丸/次,3次/d。对照组口服左卡尼汀,20 m L/次,1次/d,治疗12周,观察疗效。结果 4例失访,共56例完成观察,在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精液量、精子密度、PR、总活率以及精子畸形率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身丸治疗少弱精子症能够有效提高精子密度、活力,提高精子正常形态,降低精子畸形率。

    2016年07期 v.36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市售鹿茸饮片及鹿茸粉的DNA条形码鉴定

    高晓晨;刘冬;崔丽娜;孙佳明;张辉;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市售鹿茸饮片、鹿茸粉进行鉴定,并建立统一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鹿茸饮片及鹿茸粉分别进行DNA提取、COI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建立分子鉴定方法,并对市售鹿茸饮片、鹿茸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鹿茸饮片均可以使用COI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物种之间相互区分明显;市售40份药材中14份为药典规定物种,26份为非药典规定物种;鹿茸粉未成功获得COI序列。结论COI序列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可准确、有效鉴定市售鹿茸饮片,此方法为市场监管鹿茸饮片提供科学手段。

    2016年07期 v.36 706-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补脾益肾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防治作用研究

    谭英华;熊仁青;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5组,每组10只。去卵巢手术制备骨质疏松症模型。药物治疗12周后,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ALP、OC、MMP-2、PICP、TGF-β1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ALP、OC、MMP-2、PICP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骨密度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ALP、OC、MMP-2、PICP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脾益肾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具有防治作用,能有效抑制骨量丢失,促进骨形成。

    2016年07期 v.36 709-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参叶缓痴胶囊对模型大鼠慢性脑缺血性认知功能障碍改善作用机制研究

    李驰坤;陈声武;欧喜燕;李晓兵;丁云录;张永和;

    目的观察参叶缓痴胶囊对慢性脑缺血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动物空间辨别力的影响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参叶缓痴胶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血管阻塞(2VO)改良法复制大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法对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行为进行测试,以动物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行为为观测指标。酶联免疫法观察脑组织BDNF、SOD、MDA等变化情况。结果参叶缓痴胶囊可以缩短模型动物逃避潜伏时间并提高其空间探索能力;提高脑组织中BDNF含量,提高脑组织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结论参叶缓痴胶囊可以改善慢性脑缺血认知功能障碍模型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参叶缓痴胶囊调节脑内神经因子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2016年07期 v.36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丹红共煎剂对乳鼠肥大心肌细胞ATP影响的研究

    索红亮;孙治霞;柴松波;韩丽华;王振涛;

    目的观察以丹红共煎剂为代表的活血治法对乳鼠肥大心肌细胞ATP的影响,进而观察活血治法在干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为活血中药防治心衰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模拟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环境,制作肥大心肌细胞模型,观察丹红共煎剂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细胞活性及ATP的影响。结果丹红共煎剂含药血清干预12、24、48 h,干预组心肌细胞活性高于模型组,24 h各组ATP含量无明显变化,48 h时干预组ATP含量低于模型组。结论丹红共煎剂可改善AngⅡ所致肥大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

    2016年07期 v.36 716-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真武汤药效物质基础及温阳利水机制研究

    鞠静;杜武勋;

    目的探讨真武汤温阳利水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回顾真武汤药物成分测定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研究文献,将真武汤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真武汤水煎液中共鉴定出45种成分,主要为来源于附子、白芍和茯苓的生物碱类、多糖类和萜类等成分;共鉴定出真武汤挥发油中的82种成分,主要来自生姜和白术。真武汤温阳利水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降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含量、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抑制细胞凋亡以温心阳,调节水通道蛋白AQP1、降低AQP2,调节渗透压调定点,平衡水液代谢以达到利水目的。结论真武汤温阳机制包括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以温肾阳,降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温心阳,通过调节渗透压、调节水通道蛋白增加尿量以达到利水功效,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16年07期 v.36 719-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中医古籍方剂数据挖掘养发育发药物组配的研究

    陈广坤;李园白;李萌;潘艳丽;王静;杨阳;丁刘刚;郭晓蕾;

    目的挖掘具有养发育发功效的单味药及高频药物组,便于临床指导用药和配伍。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具有养发育发功效方剂共计605首。利用Excel 2010对方剂药物进行数据整理、频次统计、药对数据挖掘。结果养发育发方剂单味药统计频次前10名,分别是生地黄、茯苓、当归、熟地黄、人参、牛膝、何首乌、枸杞、甘草、川芎。养发育发药物组前10名药对,分别为人参-茯苓、茯苓-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当归-茯苓、当归-生地黄、枸杞-茯苓、熟地黄-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牛膝-茯苓、菟丝子-牛膝。结论养发育发功效药物以滋补肝肾、补益气血药物为主,此类药物在治疗头发疾病方面占有很大的比重。

    2016年07期 v.36 724-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张金良从肝论治脾胃病用药规律

    刘影哲;曹晔;潘祥宾;

    目的传承名老中医张金良主任医师从肝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通过数据挖掘寻找和探讨其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将所有纳入病历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建立最佳的病案数据挖掘模型,系统诠释证、症和方、药的对应规律。结果药物使用频次统计显示共使用药物126种,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饮片包括茯苓、白术、柴胡等20味中药;用药模式分析共得到常用药对82个,3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163个,4味药及以上的核心药物组合339个;通过挖掘方剂内部间的关联性,发现处方中金钱草、柴胡、青皮、川楝子、枳壳等疏肝理气药物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而且往往多种理气药物同时出现。结论张金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重用疏肝药物、补疏结合、擅用金钱草。

    2016年07期 v.36 729-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汤抗肾纤维化机制探讨

    江铭倩;王利;彭文;王浩;

    目的归纳整理近年来黄芪汤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探讨黄芪汤治疗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通过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中英文数据库检索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黄芪汤组方成分中黄芪和地黄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茯苓通过干预嘌呤及氨基酸代谢途径,麦门冬通过抑制纤维素沉积,五味子通过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炙甘草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共同发挥保护肾脏、抗纤维化的作用。结论黄芪汤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分化,抗氧化、抗凋亡作用而起到延缓肾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2016年07期 v.36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探讨

    陈丽;张议文;王健;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所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太冲、上巨虚、阴陵泉、下巨虚,经脉主要集中于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本病处方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为主,辅以背俞穴及胃肠下合穴,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四肢部和胸腹部。

    2016年07期 v.36 737-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血瘀型银屑病

    何静岩;白彥萍;刘久利;钱佳丽;马腾飞;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予以活血解毒汤,水煎200 m L,2次/d,凡士林外用2次/d,火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单纯给予活血解毒汤口服,凡士林外用,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皮损变化、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上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瘀型银屑病较单纯药物治疗对皮损变化及中医证候等方面有改善作用。

    2016年07期 v.36 74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高莉;孙晓莲;符丽娜;范文涛;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主穴选择百会、印堂、神庭、心俞、内关、三阴交、血海,施平补平泻,1次/d;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20 mg/d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HAMD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治疗组在同一时间HAMD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降低患者HAMD评分。

    2016年07期 v.36 74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疟疾病证名复音词研究

    孟小燕;王育林;

    我国历代有关疟疾病证名的记载浩繁庞杂,多根据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命名。运用训诂学方法结合众多医学资料,细致考察历代各种疟疾病证名复音词(含个别短语)的名与实,辨析词义。并归纳其源流,总结其变迁过程,以利于准确理解把握这一疾病,也是对中医医学史的建构之一。

    2016年07期 v.36 746-749+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证候特点概述

    荣立洋;王明三;李毓秋;

    目的对中风病气滞血瘀证型进行更加系统的分析整理,为临床治疗中风病提供帮助。方法对中风病气滞血瘀证的相关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临床客观化研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文献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从病因而论,气血内虚是最终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进而发为中风;而从病机而论,瘀血阻于脑脉,脑脉不通,清窍失灵,亦发生中风。此外,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发现,气滞血瘀证型在中风病所有证型中分布广、频率高的特点,以及气虚血瘀型中风病在发病部位和血液检验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掌握气虚血瘀的证候特点在临床上对判断中风病病因病机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通过现代的影像学与血液检验学特点可以更好的针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该病的疗效。

    2016年07期 v.36 750-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黄芩素抗病毒作用研究

    姜茗宸;汪受传;徐秋月;

    目的总结黄芩素抗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根据近20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对黄芩素抗病毒作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芩素显著的抗病毒作用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抗RNA病毒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HIV-1干扰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灭活作用、抑制登革热病毒复制作用、降低流行性感冒病毒导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具有抗DNA病毒作用,表现在可抗EB病毒早期抗原,可降低人巨细胞病毒活性,可预防日本脑炎病毒感染等方面。结论作为我国传统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虽目前缺乏临床研究,但其抗病毒作用广泛,可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应用价值。

    2016年07期 v.36 75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