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磊;余文惠;高志成;尹锦楠;
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书中概括了八纲辨证与医门八法,多篇幅阐述对疼痛的治疗经验。强调辨证应注重辨疼痛表里、深浅、上下、左右;辨明虚实,寒热以及虚实与寒热之间不同;辨疾病伤寒六经传变、转归及预后;辨疾病的发展初、中、末不同时期、病情的主症与兼症。论治则应融寒温于一炉,法方对应,随症化裁,灵活运用八法。
2014年02期 v.34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倩;霍介格;王小宁;
胃癌病变在胃,关乎脾,涉及气血阴阳。脾与胃生理上经络连属,互为表里,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往对胃癌的治疗更多关注正虚、毒结、气虚等,但在临床实践发现不少患者存在阳气不足。阳气乃生命之根基,肿瘤的形成与阳气的虚衰密不可分,故温阳法在胃癌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温阳法治疗胃癌须标本兼顾,辨证与辨病论治结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014年02期 v.34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雷昕;徐延波;马丽丽;陈海琛;黄国显;胡杨;唐宜莘;
在临床工作中掌握小儿阑尾炎与腹型过敏性紫癜在诊断过程中的异同点,可以有效防止漏诊、误诊。其鉴别诊断关键在于:小儿阑尾炎多右下腹部固定压痛,腹型过敏性紫癜痛处多不固定,且常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治疗时阑尾炎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但对于轻型阑尾炎应积极辨别有无腹型紫癜可能。对于阑尾炎确诊病例术后再次出现腹痛,也应考虑有无腹型紫癜的可能。
2014年02期 v.34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天谊;姜惟;
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瘀阻脑络证,药用红花、川芎、桃仁等;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证,常用大黄、胆南星等;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证,选黄芪、党参等;针对痰瘀互结,毒损脑络证予清热解毒法,配伍夏枯草、野菊花等;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证,常用制何首乌、淫羊藿等。
2014年02期 v.34 130-13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王郁金;周永学;苏衍进;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功在和中降逆,补脾助运,其主要适应证为"心下痞",其病因有偏寒、偏热的不同,但挟湿是其共性,舌苔以白腻、黄腻居多。现代医家运用其治疗胃肠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结肠炎,胰腺炎等,取其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寒热并调之功,为治痞之良方。
2014年02期 v.34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朱凌云;杨芸峰;秦嫣;
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胃、肝、肺相关,病位在食管,为胃气所主,常因肺气上逆、脾胃升降失常、肝胆气机疏泄不及,致痰浊内生上犯所致。临床治则包括疏肝和胃、辛开苦降、健脾调气、清肝泄火、祛痰降气法。所选用中药主要以降气、健脾、疏肝、清热为主,常选旋覆花、半夏、茯苓、柴胡、郁金、吴茱萸等。
2014年02期 v.34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常征;王小平;
中医外治法通过药物或者刺激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以克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灭活作用,临床上多用于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另外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外敷、中药外洗、巴布剂、针灸、推拿、磁疗等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目前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仍存在疗效标准相对主观,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文献报道普遍没有随访数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等,应进行更加规范和客观的临床深化研究。
2014年02期 v.34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洪玲;王娜;
目的观察荆防败毒散加减配合拔罐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确诊为风寒感冒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口服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麻黄等,1次/4 h,体温降至38℃以下,改为1剂/d)的基础上配合背部督脉及膀胱经拔罐,1次/d;对照组31例口服葛根汤颗粒(3次/d,6 g/次)治疗3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6.7%,显效46.7%,有效13.3%,无效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22.6%,显效41.9%,有效16.1%,无效19.4%,总有效率8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防败毒散加减配合背部拔罐治疗风寒感冒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葛根汤颗粒,风寒之邪入侵皮毛后,尽快予以拔罐,可驱邪外出,防止入里传变。
2014年02期 v.34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付霆;许斌;张介眉;
目的探讨宁神贴敷脐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以宁神贴贴敷神阙穴(每晚贴1次),对照组口服阿普唑仑(0.8 mg/d,睡前0.5 h服),共观察28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的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神贴敷脐疗法可滋阴潜阳、交通心肾、镇惊安神,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2014年02期 v.34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蒋文波;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龙家骏的经验方龙氏加味温胆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龙氏加味温胆汤治疗,药物组成:竹茹10 g,法半夏10 g,枳实6 g,陈皮6 g,茯苓10 g,远志6 g,党参10 g,酸枣仁12 g,合欢皮12 g,丹参30 g,炙甘草3 g。随症加减:形寒畏冷,舌淡苔薄白,脉细,阳虚者,加熟附子10 g,肉桂(后下)3 g;心烦易怒,舌红苔少,脉弦数,心肝火旺者,加牡丹皮10 g,黄连3 g,栀子10 g。1剂/d,7 d为1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谷维素(20 mg,3次/d)和艾司唑仑(1 mg,每晚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21 d后,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龙氏加味温胆汤可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4年02期 v.34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春平;曹家铭;高翯;马天阳;
目的观察参芪益气通脉颗粒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参芪益气通脉颗粒(人参、附子、黄芪等,10 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心宝丸(5粒/次,3次/d)。结果 2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心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66%,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益气通脉颗粒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温阳益气滋阴、活血散寒通络,疗效较好。
2014年02期 v.34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饶伟良;周小舟;邢宇锋;徐韶敏;马文峰;孙新峰;周大桥;高辉;
目的观察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临床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导滞汤加减(砂仁、干姜、炙甘草、山楂等,1剂/d)治疗,对照组采用脂必妥片(脂必妥片3片/次,2次/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观察2组治疗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指标、肝功能指标、肝脾影像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7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血脂指标(TC、TG)、肝功能指标(AST、ALT)及肝脾影像指标(肝脾CT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TC及肝/脾CT比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导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可有效恢复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减轻脂肪肝病情程度,延缓病情发展。
2014年02期 v.34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邓维海;
目的观察淡渗清凉法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予淡渗清凉法治疗,采用清热渗湿汤合葛根芩连汤化裁(茯苓、泽泻、通草、白术等,1剂/d),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3 g/次,3次/d),疗程3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淡渗清凉法重在利水渗湿、清热止泻,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有良好疗效。
2014年02期 v.34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利琼;胡林;王继红;霍丹;张小丽;张高;马玉芳;
目的观察加味参麦汤在中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将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1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对照组(A组)口服配制液,参麦注射液组(B组)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加味参麦汤联合放疗组(C组)同时口服加味参麦汤(50 mL,2次/d),至放疗结束。结果 C组临床获益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和症状缓解评价方面,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TGF-β1和IL-6在放疗后3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参麦汤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没有增效的作用;对早期急性放射反应起到一定的减毒作用,但不是通过影响细胞因子TGF-β1和IL-6水平实现的。
2014年02期 v.34 157-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伟萍;叶宇齐;万贵平;邢玉霞;荀爱华;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服用祛湿止带汤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祛湿止带汤(车前草、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及常规用药;对照组予常规用药。观察并记录患者宫颈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排液时间和脱痂出血时间。结果术后随访4周,治疗组宫颈创面愈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及脱痂期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术后服用祛湿止带汤能促进创面愈合,使愈合时间缩短,有效改善术后阴道排液、创面出血情况。
2014年02期 v.34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夏青;陈军;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全身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2组均给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静脉注射(在顺铂给药前15 min静脉注射盐酸昂丹司琼8 mg),治疗组加服中药汤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1剂/d),化疗前1天开始服用,连服6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优于对照组的59.4%(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能升脾气、降胃气、化痰浊,配合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可有效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
2014年02期 v.34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征;耿平;左丽;张学伟;侯伟;张继鹏;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揭示活血化瘀法对化疗增效的机理。方法将18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为化疗同步应用川芎嗪(80 mg/d,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为单纯化疗,对比患者血小板指标差异及治疗有效率(RR)、受益率。结果治疗组受益率82.2%,有效率57.78%,对照组受益率75.61%,有效率51.22%,2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小板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与化疗同步应用能明显改善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提高化疗疗效。
2014年02期 v.34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芳;付金荣;
目的评价蔡氏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前后观察基础体温(BBT)、B超监测排卵及受孕率等情况作为临床疗效评价内容,同时观察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血内分泌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初步的作用机理。结果临床观察58例EMs不孕的患者,其中妊娠18例,妊娠率32%,在改善基础体温和抗子宫内膜抗体,降低血清PRL,升高血清E2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蔡氏周期疗法治疗EMs不孕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可有效改善基础体温及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情况,还能调节血内分泌水平,促进受孕。
2014年02期 v.34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段英春;刘芳;张彦;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组及康复组各60例,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30例,好转24例)疗效优于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9例,好转27例),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34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倪玉婷;张晶洁;冯海音;唐君;徐荣谦;
按摩手法可以通过经络调理人体气血,使脏腑调和、阴阳平衡。徐荣谦教授结合中国古代按摩手法和儿童体质特点,经过40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儿童的中医轻摩手法—"平喘摩按法""平喘摩按法"以点摩、轻按为主,要求动作"快速""轻浅",速度均匀,频率为100次/min左右,整套手法只要20 min左右。
2014年02期 v.34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明;刘晓艳;
关元穴具有强壮作用,为人体保健要穴。近年来通过针灸关元穴的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关元穴有保护子宫功能,可延缓子宫退行性变,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和适应调节能力,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调整肾—肾中精气—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还可以提高中枢及异位内膜组织中β-内啡肽(β-EP)与强啡肽(DynA1-13)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
2014年02期 v.34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郭玉怀;孙忠人;仇立波;张秦宏;李超然;张馨月;
三阴交是针刺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之一,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针灸配伍方面,且效果显著。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其发挥疗效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这方面的探讨依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传统医学认为主要与肝、脾、肾关系紧密,而现代医学认为,刺激三阴交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血流变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妇科病症。
2014年02期 v.34 19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磊;曹丽翠;黄银兰;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从脏腑辨证入手,选穴配穴也多用俞募、原络,往往忽略了经络辨证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医者根据经脉所属、所络及循行所过、所系,对相关经络循行路线切按、查压,通过特殊反应点进行循经选穴,配穴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经络辨证作为指导针灸临床的重要理论,具有辨证治疗简洁实用,疗效确切肯定的特点,不论是外的筋肉疾病,还是内的脏腑疾病,均可采用经络辨证治疗,提示临床应重视经络辨证的学习和应用。
2014年02期 v.34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