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_学术探讨

  • 《伤寒论》中温化法的运用

    赵慧;陶晓华;张淼;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温化法主要体现为温肺化饮、温脾健运、温振肾阳、和解少阳、温阳化气等多种方式,其中不乏温化法的灵活运用经验。仲景温化法多用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在组方用药方面,可以根据病性、病情、虚实情况灵活调整温药与运化药的比例,同时注重脾胃气机的调理及三焦气机的通畅。

    2013年11期 v.33 1081-1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

    焦转转;程德斌;王中琳;

    脑卒中后抑郁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分析归纳为3个方面:情志不舒及卒中后风、火、痰、瘀胶搏阻滞气血致使肝气郁结,情志失调;气血亏虚引起心神失养,肝肾阴虚、气血亏虚、风火痰瘀阻滞脑络致脑髓失养,元神失主。且临床上三者相互影响,兼见发病。

    2013年11期 v.33 1083-1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血瘀在高血压病病机中地位的转变

    谭元生;曾勇;谭超;李晓屏;叶舒婷;卿俊;

    《内经》中最早对高血压病病机进行论述,历代医家陆续提出自己的见解。直到宋代,医家杨仁斋首创"瘀滞不行,皆能眩晕"之说。明清时期,众多医家倡导"瘀能致眩"之说。新中国成立后,部分中医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高血压病及其病机进行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病患者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的状态,主用或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良好疗效。血瘀在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普遍性。从宋代医家杨仁斋首创"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到血瘀贯穿于高血压病病机的始末,血瘀在高血压病病机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

    2013年11期 v.33 1085-1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白疕治疗中的作用

    周海来;幺金凤;段雷;

    白疕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外感风、寒、湿、热、毒邪等因素有关,其中风邪贯穿疾病的始终。因此,治疗白疕时"治风"极为重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强调通过治血而达到"治风"的目的,能使血脉通畅,内风无以生,外风不能侵,"血行风自灭"。

    2013年11期 v.33 1087-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思路与方法

  • 从肾虚肝郁论治脑卒中后抑郁

    胡丹;盛蕾;

    脑卒中后抑郁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等,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中医认为,该病为"因病而郁",属郁证范畴。梳理本病发病经过,先有肾精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致卒中,后有病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成郁证,并有火、痰、湿、瘀、虚等变证。因此,抓住肾虚肝郁基本病机,以益肾疏肝为治疗大法,自拟补肾舒郁汤,补肾益精,疏肝解郁。临证配伍兼顾气血阴阳变化,从整体出发,可收到更好疗效。

    2013年11期 v.33 1089-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经验传承

  • 林真寿教授从肝脾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汪晓奕;林真寿;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位在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林真寿教授着重从肝脾失调和肾精(气)不足论治本病,将本病分为7大证型,即肝气不舒、肝郁化火、肝木乘脾、肝脾不调、脾虚胃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辨证与辨症治疗相结合。用药遵循《内经》辛散理用、酸甘治体的原则,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旨在调和肝脾、升阳止泻、酸甘苦辛并用而起效。

    2013年11期 v.33 1091-1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张大宁教授运用升麻治疗肾性蛋白尿、血尿

    尚红艳;徐英;薛丹枫;曹国芳;

    张大宁教授创"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肾性血尿、蛋白尿产生的病机多为脾肾亏虚、精微下泄、瘀血阻络所致。因此,肾性蛋白尿、血尿的治疗以补肾活血、固涩升提为基本大法,重用黄芪,辅以川芎、覆盆子、五味子等药物,并将升麻作为特异性用药,取其升阳举陷之力宏。

    2013年11期 v.33 1093-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邢风举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邢丽;邢风举;

    乙型肝炎肝硬化出现腹水表明病情较重,药物干预比较困难,预后不良。邢风举副主任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肝硬化腹水主要的病理特点有毒、水、瘀、虚、结5个方面,解毒、利水、活血、扶正和散结是本病的主要治法,合用5种治法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他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沉疴痼疾,非复方大法难以奏效,在治疗全程中应顾护胃气。从脾论治、实脾制水、治肝为辅是他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特点之一。他认为,治疗肝硬化腹水不能一味清肝解毒、淡渗利水。

    2013年11期 v.33 1095-1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建国教授治疗Meige综合征

    张根利;赵建国;

    赵建国教授根据Meige综合征的特点,辨证论治,从情志角度入手,以疏肝解郁、心理疏导、积极治疗基础病为原则,以温胆汤加味,理气化痰,以柴胡、香附、木香等行气解郁中药为主,加当归、白芍增强其养血活血、祛瘀通络作用,配合黛力新等药物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化湿解郁安神,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必要时采用镇静药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3年11期 v.33 1098-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证精华

  •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治疗

    郭乃君;许小凤;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与胰岛素抵抗作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的病理基础,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应以减轻体重,调整月经周期和治疗高胰岛素血症为近期目标,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为远期目标。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因人而异。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等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代谢紊乱,减少远期并发症方面均获得肯定疗效。

    2013年11期 v.33 110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肺间质纤维化

    潘孝聪;张兴彩;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表达有关。中医认为,其与血瘀关系密切,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现代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的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管内皮增生、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影响多种因子表达等在对抗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能起到确切作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在对抗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拓宽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思路,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2013年11期 v.33 1103-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老年失眠中医辨证论治

    王振;王敬卿;

    老年失眠分虚实两端:虚者主要为心脾两虚、肝阴血虚、肾精不足,实者主要为肝郁气滞、痰火扰心、血瘀扰心。临证根据患者不同病证,遵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分别采取健脾养心、补肾安神、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理血、养血、活血等法治疗。

    2013年11期 v.33 1106-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桂枝茯苓丸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段雷;汪伟;郭锦晨;

    桂枝茯苓丸在临床上多用于妇科有关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单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疾病较为少见,目前临床上以中药联合应用或中西医结合应用治疗为主。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在充分汲取中医药各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情志疗法结合方药的运用作为一个切入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2013年11期 v.33 1109-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临床研究

  • 自拟降脂方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

    王斯;

    目的观察依健脾化痰法自拟降脂方结合西药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8例),西药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降脂方(苍术、白术、茯苓、泽泻、茵陈、虎杖、黄芪、丹参、山楂、大黄)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3.08%(P<0.05)。其中治疗组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自拟降脂方重在健脾化湿、祛痰通腑,联合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2013年11期 v.33 1112-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痰、瘀的相关性研究

    石磊;张波;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候要素痰、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227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采集四诊信息并按中医证候要素痰、瘀进行辨证积分分类,采用2×2析因分析方法。结果冠心病患者各证候要素组间Hcy水平依次为:痰瘀互结组>血瘀组>痰浊组>无痰无瘀组;在"痰"证成立的冠心病患者中Hcy水平与痰证积分呈正相关;在全部瘀证积分范围内Hcy水平与瘀证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Hcy水平与中医证素"痰""瘀"皆存在相关性,Hcy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痰"证严重程度的客观化指标,并可作为中医冠心病中医"瘀"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2013年11期 v.33 1115-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

    陈余妍;陈润花;张厂;

    目的探讨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设计临床病例研究量表,收集181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例,用SPSS 17.0软件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81例Hp阳性病例主要中医证候为:类肝胃郁热证99例(54.70%)、类肝郁脾虚证35例(19.34%)、类脾胃虚寒证31例(17.13%)。结论 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例中类肝胃郁热证比例较大。

    2013年11期 v.33 1117-1118+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岳丽军;吴薇;刘莹露;赵航;徐天舒;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5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3例给予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对照组32例仅给予抗生素。2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化痰、扩张气道及营养支持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77±2.31)×109/L、(9.58±2.94)×109/L(t=1.017),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分别为(31.875 8±17.809 2)mg/L,(47.689 4±19.184 0)mg/L(t=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对照组总有效率84.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满意,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临床推荐用药。

    2013年11期 v.33 1119-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推广验证研究

    任毅;张勇;谢春荣;徐寅平;李长聪;邹忆怀;

    目的对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进行推广验证研究。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验证研究,依据规范对北京三家基层医疗单位的69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为期12周治疗后,分别通过方案遵从率问卷调查、病情问卷调查、患者自我结局评价和不良事件记录来评价规范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适宜性结果显示,91.3%的患者对医生诊治疗法和管理规范的遵从率达到70%;有效性结果显示,92.8%的患者总体病情得到改善;81.2%的患者头痛频次有所降低,82.6%的患者头痛程度得到改善,82.6%的患者认为自己病情处于好转水平。安全性结果显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结论偏头痛基层医生中医辨治规范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2013年11期 v.33 112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失眠

    王皖洁;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予舒乐安定口服。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疗效优于舒乐安定,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2013年11期 v.33 1125-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宋朝阳;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肝硬化脾亢脾切除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40例行脾切除术的肝硬化脾亢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组患者每日均进行常规营养液的输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丹参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生理盐水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液黏度检测指标、血沉K值、RBC聚集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对2组患者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肝功能不全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血液黏度检测指标及血沉K值均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在手术前后RBC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术后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RBC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及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脾亢患者脾切除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较小。

    2013年11期 v.33 1127-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四逆散合理中汤治疗肝郁脾虚型痞满证

    项光烨;李晓光;葛文津;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理中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痞满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以四逆散合理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吗丁啉和加味逍遥丸治疗。4周后门诊或电话随访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理中汤疏肝健脾,和胃消痞,标本兼治,使肝郁脾虚型痞满证患者气血和调,肝脾健运。

    2013年11期 v.33 1129-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何航行;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和胃降逆饮(生姜、红藤、大枣、黄芪、莱菔子、大黄、陈皮、延胡索、桂枝、薏苡仁等)进行治疗,疗程1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镜下黏膜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既助胃肠动力,又保护胃肠黏膜,和胃降逆,化瘀生肌而取效。

    2013年11期 v.33 1131-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归脾汤加减配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2例

    孟祥月;牛垚飞;史宇航;王中男;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配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归脾汤加减(人参、白术、当归、黄芪、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夜交藤、五味子等),配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12例,显效1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病人采用归脾汤加减配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补益心脾,宁心安神,能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心理,提高睡觉质量。

    2013年11期 v.33 113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动物药

  • 鹿茸多肽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宗颖;刘侗;王志颖;孙佳明;张辉;

    鹿茸是我国传统的滋补强壮药,鹿茸多肽是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鹿茸多肽主要由氨基酸组成,鹿茸多肽对皮肤创伤有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鹿茸多肽可以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还通过影响与细胞老化的相关因子的表达来延缓软骨细胞老化,从而防止软骨退变。鹿茸多肽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能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并且对心肌细胞也有保护作用,还有治疗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的作用。

    2013年11期 v.33 1135-1137+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

  • 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刘雪莲;张庆增;刘长武;秦佳梅;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吉林省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中药材市场走访,查阅现有文献资料,研究了吉林省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情况,调查显示集安市毛茛科药用植物有20种1个变种,其中两头尖、威灵仙、白头翁、毛茛、升麻、草乌等常用药材已被《中国药典》收载,也有新的药用部位及新疗效被发现。

    2013年11期 v.33 1138-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实验研究

  •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高玉峰;吴剑聪;于跃;耿楠;李小琴;于天源;

    目的研究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持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干预,通过斜板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L3~5脊髓内MAP-2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推拿治疗后斜板实验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并在治疗20 d后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MAP-2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可使MAP-2表达上调从而提高微管的聚合能力,对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

    2013年11期 v.33 1141-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通脑饮对大鼠脑梗死组织血管神经再生的影响

    韩漾;吴明华;马立;梁森;

    目的探讨通脑饮对大鼠脑梗死组织VEGF,bFGF,SDF-1,CXCR4基因的影响,明确通脑饮与脑梗死后血管再生的作用机制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雄鼠24只,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给药组8只,假手术组8只,于24 h后分别通过腹腔注射给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或通脑饮,于术后2 h、1 d、7d、14 d 4个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4 d,于对照组及给药组随机选取3只断颈处死,分别取损伤周边部位和侧脑室部位脑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VEGF,bFGF,SDF-1/CXCR4基因量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评分上治疗组评分在术后7 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4 d治疗组梗死灶中VEGF,bFGF,SDF-1,CXCR4基因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脑饮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通脑饮上调VEGF,bFGF,SDF-1,CXCR4基因促进对脑梗死后血管再生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2013年11期 v.33 1143-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方药纵横

  • 桂枝附子汤合大黄附子汤加减治疗单侧肢体损伤疼痛见解

    陈广坤;张金超;吴昊天;张淼;钱会南;

    单侧肢体疼痛因其部位的局限性,是"不通则痛"。有别与全身虚性疼痛的"不荣则痛"症状。故临床认为该症状多为瘀血造成,其治疗以活血止痛为主。桂枝附子汤和大黄附子汤分别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虽均出自医圣仲景之手,且两方在原书的记载是分别治疗风湿痹症和腹满,在正确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两方合用治疗单侧肢体不通之痛确实有独特的疗效。合用以其温通活血而有治疗偏侧肢体损伤疼痛的功效,尤其是瘀血外伤。熟读经典,熟谙方证实质才能活用经方。

    2013年11期 v.33 1146-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略述《妇人规》角药应用

    王伟;张建伟;

    角药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体现了药物间相须、相使或相恶、相杀的配伍特点。《妇人规》中角药配伍,体现了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以血为本、重视脾肾等的用药特点。《妇人规》中常见角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熟地黄、白术,当归、牛膝、肉桂,人参、白术、茯苓等体现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关系及在治疗中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角药的配伍应用,符合中药配伍相须相使,相恶相杀,可提高药物疗效或减轻毒性。《妇人规》的方法借助经典方中出现的角药,引各家之论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病因病机,随证化裁。

    2013年11期 v.33 1148-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韩冰教授谈真武汤之君药

    丁晓兰;袁媛;赵志梅;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一首治疗阳虚水泛的名方、验方,一直以来,各家对真武汤君药的认识见解不一,整理古今名医对真武汤君药的解析,多认为真武汤以附子或茯苓为君。然韩冰教授从事临床多年,治疗水肿病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认为真武汤治疗水湿为患,取其土能治水之意,阳虚水泛是真武汤证主要病机;温阳化气是真武汤的主要组方思想;白术为治疗水气病、湿病的主药,当以白术为君,且依此理论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2013年11期 v.33 1151-1152+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论著_针灸推拿

  • 齐刺腹部腧穴治疗胆绞痛理论探析

    邓甜甜;黄凤云;张书剑;董宝强;

    胆绞痛多呈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控制疼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齐刺为《内经》十二刺法之一,多用于治疗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痛痹,该法三针齐下,可加强针感及局部刺激量,除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宣痹止痛的作用,还可起到松懈剥离、减张减压的效果,能缓解局部肌肉拘挛、疼痛。腹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部位,内藏脏腑,遍布经脉,且腹壁上存在着丰富的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齐刺腹部腧穴(常规经穴结合"以痛为输")可有效激发经气,改善组织循环代谢,使胆腑经气畅通,通则不痛。

    2013年11期 v.33 1153-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面口合谷收”

    张云洁;孟智宏;

    合谷穴的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于头面五官诸证,无论虚实寒热、轻重缓急,取合谷穴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研究对此也多有阐述。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学机理和远端取穴的原则,以及现代神经解剖学对其机理研究的概况,合谷穴更成为治疗面口疾病的要穴。合谷穴在治疗头、鼻、口腔、齿、面颊等部病证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可见合谷穴临床治疗面口疾病的效果是极其明显和有理论支持的。

    2013年11期 v.33 1155-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袁立宇;薛明新;

    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单纯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火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刺配合推拿疗法,针刺配合理疗,针刺配合中药熏洗,针刺配合放血,针刺配合功能锻炼以及综合疗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有劳损、外伤、肾虚、外邪等,针灸推拿疗法具有通调气血,舒经活络,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的作用,能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减轻疼痛,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2013年11期 v.33 1158-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熏蒸联合药物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孙莲景;杨晓慧;张淑丽;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蒸联合舍尼通治疗的治疗组和舍尼通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分别治疗3个疗程,通过对比NIH-CPSI评分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药物治疗对ⅢB型前列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2013年11期 v.33 1161-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李慧璟;魏德强;王誉燃;丁号旋;王叶芹;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热敏灸疗法治疗组及传统灸疗法对照组,治疗4个疗程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热敏灸疗法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疗法对照组。结论采用热敏灸法治疗治疗原发性痛经可以迅速激发经气、疏经活血、缓解疼痛,且操作简便、止痛快、无副作用、疗效显著,临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13年11期 v.33 1163-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足浴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陈莉峰;李小强;张东虎;金旭东;

    目的探讨针刺、中药足浴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5月间张家口市宣化眼科医院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均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静滴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具有温阳通经,活血止痛的中药足浴方剂及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药足浴配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可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2013年11期 v.33 1166-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腹部推拿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刘鹏;张燕;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8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依就诊顺序依次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每组各54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案一致且不变,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共干预4个疗程。结果腹部推拿对腹胀、食欲不振、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23%、86%、82.98%、86.84%、81.82%,西药对上述症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7%、75%、75%、78.13%、70%。结果显示,腹部推拿改善腹胀、食欲不振、上腹痛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推拿对嗳气、恶心呕吐等的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推拿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食欲不振、腹胀、上腹痛等症状,且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2013年11期 v.33 1168-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案医话

  • 曾庆琪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男科病举隅

    杨凯;朱勇;王成荣;孙磊;曾庆琪;

    <正>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临床多用于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胸闷喘逆,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风疹瘙痒等。而用治男性病者,少有报

    2013年11期 v.33 1170-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朱佳教授临证运用麻黄验案4则

    范媛;朱垚;朱佳;

    <正>麻黄自古以来临床广泛应用,主要治疗外感咳喘、水肿、痹证、黄疸、遗尿等多种疾病。在肺系疾病治疗中,被誉为"肺经专药""咳喘圣药",尤为多用。朱佳教授临证30余年,精心佐使,运用麻黄得心应手,且疗效显著。现通过分析朱佳教授临床病案4

    2013年11期 v.33 1173-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论著_医史文献

  • 小儿哮喘古代文献研究

    陈燕妮;虞坚尔;

    哮喘是中医儿科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病内因责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此为哮喘之宿根。外因责之于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异味以及过食生冷咸酸,活动过度,情绪激动等。中医大家采用分寒热虚实辨证治疗的方法,历代医家治疗该病多采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二陈汤加减、半夏丸等方剂,用药多采用健脾益气、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之药。除内治法外,古代医家也多采用针灸、敷贴等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

    2013年11期 v.33 1175-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外治法应用

    唐虹;付金荣;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痛经和慢性盆腔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内异症痛经的临床应用中日益增多。内异症属祖国医学"瘕"范畴,其基本病机为"瘀血内停""不通则痛"。中药灌肠、敷贴多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法,药物经直肠粘膜或皮肤直接吸收,起效较快;针灸推拿则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减轻疼痛并改善全身症状。临床研究发现单用一法或综合治疗均有满意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2013年11期 v.33 1178-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生化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

    张璐;常惠;

    药物流产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其主要的副作用为阴道出血量多,时间长。中医证属"产后恶露不绝""堕胎"范畴,近年临床研究表明,经方生化汤对此证作用显著,其通过活血化瘀药作用来促进子宫收缩及内膜修复。中医认为耳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选取相关耳穴进行贴压,能起到调节机体机能,促进子宫收缩目的。两者对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存在许多潜在优势,能很大程度上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2013年11期 v.33 1181-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张培;赵红;

    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但降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干扰患者躯体、认知功能的恢复。积极预防、治疗卒中后情感障碍可使卒中患者获益。中医对卒中后情感障碍有独特的认识,整理总结近年中医治疗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文献,表明中药、针刺等中医治疗方法在预防、治疗及延缓卒中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病势发展上疗效肯定;同时具有治疗方法多样、起效时间短、可减轻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等特点,未来需要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来指导临床。

    2013年11期 v.33 1184-1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