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淼;陶晓华;陈广坤;赵慧;
从字意衍变及中药学、中医病因学、中医治疗学的角度探讨"毒"在中医领域的不同涵义。在古代,"毒"字与医学相关的解释主要有毒草、药性、毒性3种。中药学中"毒"在古代可指代中药药性,但多指药物的不良反应;本草学根据毒性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级,常分为大毒、小毒、常毒、无毒;中医病因学中"毒"指危害峻烈的邪气,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此外还包括虫毒、酒毒、疫疠毒邪等,最常见的为热毒和疫疠毒邪。针对病因治疗时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攻毒杀虫、拔毒化腐生肌等治法。
2013年09期 v.33 86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宫世常;宫庆东;
《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二字冠以篇名之首,全篇从生理、病理、摄生等方面论述,意在重点阐述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为要其义有三:即营养物质,阳气所化;生理之火,温养诸脏,又可布精;固护体表,防御外邪。
2013年09期 v.33 867-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艳;梁茂新;鞠宝兆;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始终受到易、儒、道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在医学领域的延伸。治未病的第一层含义为未病先防,指没有病时也要适当进行调摄,防止疾病的发生,其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等;第二层含义是已病防传,指患病以后要及早治疗,防止向其他脏腑传变,其文化内涵主要有履霜坚冰至、防微杜渐等内容。
2013年09期 v.33 869-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伟锋;蒋玉萍;
津液和血液皆由水谷精微所化,均为液态的精微物质。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生理上互根互化,病理上相互影响。若因外感或跌打损伤,使血不能循经而行,瘀血内停,不仅阻碍新血之化生,亦能影响水津之布散,发为血分病;水津失布内停,又会作为致病因素,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进而加重瘀血,是谓水分病。临床施治过程中必须辨别血分病或水分病的不同。病在血分,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利水;病在水分,法当通阳利水为主,佐以活血。
2013年09期 v.33 871-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昃睿;袁安冬;刘中华;
王治强教授治疗肺系高热提出运用宣清法,以宣透邪热与清泄疫毒相配合为治疗原则。强调本病病因病机是六淫戾毒侵犯卫气,邪热疫毒郁闭蕴结,弥漫表里三焦,上不得宣通,外不得透散,内不得清解,下不得泻出,以使"表里三焦大热"而热势张。其以温热病之卫气营血各阶段为常见,而其中卫、气、卫气同病尤为居多。因而,有效地、及时地控制、拦截、阻断温热邪毒在卫、气分的传变发展,乃为治疗的关键所在。
2013年09期 v.33 878-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元君;梁苹茂;
消渴病的治疗,除传统的"三消"辨治外,脾气亏虚、清阳不升亦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内经》对此即有论述,升阳健脾是消渴病的重要治法。李东垣、张锡纯、施今墨等古今医家皆重视升发脾之清阳治疗消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改变,现代生活方式下"脾虚致消"者逐渐增多,尤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以升阳健脾之法。借鉴中医大家之经验,有利于丰富辨治消渴病理论体系,提高临床疗效。
2013年09期 v.33 879-880+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瑞银;胡国华;余思云;
朱南孙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多与湿热和血瘀有关。二者导致冲任受损,故见腹痛、腰酸、带下量多等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清热化瘀、疏利冲任为主要方法。病情日久损伤肝肾,宜肝肾同治。治疗时重视月经周期阴阳气血变化配合治疗,攻补兼施。临床使用朱氏经验方有清热利湿、疏利冲任之效(组方:蒲公英、大血藤、败酱草、紫花地丁、川楝子、刘寄奴、柴胡、延胡索、桑寄生、续断),能明显缓解症状及降低复发率。
2013年09期 v.33 881-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熊婷婷;黄丽;邹雪梅;吴克明;
吴克明教授认为,卵巢早衰的发病机制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冲任失养,以至胞宫无血可下。肾虚血瘀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上采用补益肾精、养血活血、调理冲任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方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强调中医"治未病"思想分期论治卵巢早衰。
2013年09期 v.33 884-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于敏;史耀勋;王姣;
慢性肾炎血尿病程较长,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热、瘀为标。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二者在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肾阴亏虚,可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损。肝火亦可下劫肾阴,致肾阴不足;肾阴亏耗,水不涵木,可引起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火旺,灼伤肾络而致尿血。从肝论治血尿,正是针对尿血的主要病机而设。但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治肝不忘调肾、伐肝亦需养肝、调肝勿忘活血等原则。
2013年09期 v.33 88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廖楠君;王常松;
原发性肝癌,在行手术前后应用中医药应结合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手术前后的病理特点遣方用药。在健脾、疏肝养肝、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原则下结合体质特点,病症结合,辨证论治。
2013年09期 v.33 889-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孟君;陆建良;孙勇;
对《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的宋金元与明清时期医家治疗便秘的方剂进行比较,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便秘的治疗,行气、泻下类中药的使用正逐渐下降,而润肠、滋阴养血类中药正成为治疗便秘的主流。
2013年09期 v.33 891-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宁宁;
健脾助运法是治疗婴幼儿脾虚泄泻的重要方法,七味白术散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马融教授注重健脾助运法,对原方进行化裁,主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辅以消食化积、淡渗利湿、温中散寒,巧用党参、干姜、猪苓、泽泻等药。脾运则健,腹泻可止。
2013年09期 v.33 893-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勇;付彩红;刘宏伟;邹忆怀;
目的评价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对肝风挟瘀型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42例),以前瞻性回顾分析患者近12周的头痛发作情况作为基线。试验组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对照组服用免煎颗粒安慰剂。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头痛发作频次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组在头痛发作频次、PSQI量表总积分及其多个成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次与基线差值的组间比较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量表总积分和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成分积分与基线差值的组间比较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能减少偏头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次,并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
2013年09期 v.33 904-906+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楠;胡思源;
临床试验探索和确证对目标适应病证咳嗽患儿的治疗及辅助治疗作用。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明确小儿咳嗽诊断,并严格纳入排除标准。以改善咳嗽、咯痰症状及缩短病程等为主要试验目的进行有效性评价,并观察试验用药的安全性,规范试验用药与质量控制。
2013年09期 v.33 907-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永安;陈晓丽;徐泽彪;
目的观察前列腺汤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28名患者,建立随诊档案,按1∶1分2组。治疗组口服前列腺汤汤剂(丹参、柴胡、黄柏、车前子、赤芍、桃仁、红花、没药、王不留行、川楝子、蒲公英、败酱草等)200 mL/次,2次/d,同时口服莫西沙星片400 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莫西沙星片400 mg/次,1次/d。均连续用药10周。结果 2组NIH-CPSI评分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汤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BP安全,有效。
2013年09期 v.33 911-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田伟琪;李瑞娟;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脑梗死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56例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4例仅用苦碟子注射液。2组均治疗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D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NDS及ADL,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2013年09期 v.33 913-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石绍顺;于雪峰;李丁蕾;李明飞;
目的观察金龙定喘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肾两虚证)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金龙定喘合剂口服治疗组及舒利迭吸入对照组各30例。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对比分析患者肺功能和圣乔治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EV1(Pre%)、FEV1/FV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EV1(Pre%)、FEV1/FVC(%)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圣乔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改善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定喘合剂可以减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年09期 v.33 914-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秀丽;夏阳;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对照组23例予布洛芬缓释片。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2%(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可使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而痛经止。
2013年09期 v.33 916-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婷婷;
目的观察中药滴鼻液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用中药滴鼻液(辛夷、牡丹皮、赤芍、川芎、白芷、藿香、苍耳子等),对照组用色甘酸钠滴鼻液。用相同的方法,经过4周连续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48%)明显高于对照组(28%)(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滴鼻液可有效缓解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2013年09期 v.33 917-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袁咏梅;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脑血流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初发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监测治疗前后脑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明显,达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辅助治疗TIA可改善脑血流灌注,提高疗效,是治疗TIA的有效治疗药物。
2013年09期 v.33 919+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晓燕;李立华;杨云霜;郭霞珍;
目的研究火热邪气导致高血压大鼠发生脑梗死的机制。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模型,放置于人工模拟气温骤升的环境中诱发脑梗死,检测气温骤升刺激前后大鼠ET-1、AngⅡ、AVP和NO水平的变化。结果骤然升温使生理组和模型组大鼠缩血管因子ET-1、AngⅡ和AVP水平均降低,生理组AVP变化明显(P<0.01)。升温结束后生理组大鼠ET-1、AngⅡ和NO水平均较升温中和升温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但高血压模型组大鼠,升温中缩血管物质ET-1、AngⅡ和AVP变化不明显,而舒张血管的NO却明显升高(P<0.01)。升温结束后,模型组发生脑梗死大鼠的ET-1、AngⅡ和AVP水平均较升温前和升温中变化不明显,但NO水平却持续升高,明显高于模型组升温前和生理组升温后水平(P<0.01)。结论高血压状态下血管收缩反应性降低,舒张反应性异常增高,血管舒缩调节紊乱,此为火热邪气促发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发病机理。
2013年09期 v.33 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郝海霞;任秋兰;
目的探讨蒙药方五味清浊散对脾虚泻小鼠止泻和促进肠道吸收的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脾虚泄泻模型组(简称模型组)、五味清浊散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五味清浊散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参苓白术散组(简称中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同时进行脾虚泻造模,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中药组治疗给药,12 d后统计各组小鼠绵羊红细胞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网状内皮系统血中惰性炭粒的吞噬能力、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质量并比较。结果五味清浊散可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的网状内皮系统血中惰性炭粒的吞噬能力和绵羊红细胞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结论五味清浊散能明显提高脾虚泻模型小鼠的勉疫功能。
2013年09期 v.33 929-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苗琦;张金培;
目的观察健脑通胶囊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 84只大鼠,随机挑出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72只给予AD模型复制,造模成功后死亡3只,剩余69只随机分成5组:AD模型组(12只)、脑复康组(12只)、健脑通胶囊小剂量组(15只)、健脑通胶囊中剂量组(15只)、健脑通胶囊大剂量组(15只)。健脑通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分别以剂量0.94 g/kg·d,0.47 g/kg·d,0.235 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脑复康组予以50 mg/mL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上午给药1次,给药30 d。结果健脑通各组与脑复康组DA和NE高于模型组(P<0.05),且中药大中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较中剂量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脑通胶囊能增加AD模型大鼠DA和NE质量浓度,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有效保护脑功能。
2013年09期 v.33 93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李飞侠;朱佳;
目的观察宣肺止嗽汤对感染后咳嗽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以烟熏加脂多糖滴鼻加辣椒素刺激法制备大鼠感染后咳嗽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宣肺止嗽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惠菲宁阳性对照组,另取健康雄性SPF大鼠10只设为正常组。实验第21天开始给药干预,治疗2周后采用脱椎法处死大鼠,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IL-4、IL-5、IL-8及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BALF中IL-4、IL-5、IL-8、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BALF中IL-4、IL-5、IL-8、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接近。结论宣肺止嗽汤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从而有效的治疗感染后咳嗽。
2013年09期 v.33 934-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曾晓霞;马铁明;
针刺取穴顺序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一部分,辨证准确,施以相应的针序,可获良效。古籍记载及现代临床医家经验总结,针刺取穴顺序有其一定的规律。具体病证不同,针刺取穴顺序不同:中风先刺健侧,后刺患侧;痹证先远刺,后近刺;不寐之胃不和致卧不安,先和胃,后安神;特殊病症先刺特效穴。按病势病性定序:缓证先刺治本之穴,急证先刺治标之穴;虚实病证,先刺补虚之穴,后刺泻实之穴。按疾病传变定序:主客经传变定序;病有先后,先刺先病之穴。另有沿经气流注定序及先刺主穴,后刺配穴定序。临床中掌握一定的针刺取穴顺序规律,结合具体病证灵活运用,可提高临床疗效术。
2013年09期 v.33 939-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焕斌;
药物穴位贴敷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使用药物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的治疗机制是化痰平喘和益气活血,以及利用经络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而共同起到治疗作用,"三伏贴"多年来应用于临床,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取得满意疗。药物穴位贴敷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虽然起效慢,但作用持久,可达到预防复发,减轻发作症状的目的。
2013年09期 v.33 941-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褚艾妮;林静;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幼女乳房早发育的疗效。方法对32例患儿进行小儿推拿,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清肝经、补脾经、补肾经各500次,按揉丰隆穴2 min,从上到下敲打双下肢外侧胆经各5 min,结合辨证使用中药3个月。将乳房早发育辨证分型为肺胃积热挟痰郁、肝胆湿热挟痰火、脾胃积滞挟痰湿,分别治以清泻肺胃积热,化痰软坚散结;清疏肝胆湿热,化痰消积,软坚散结;健脾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观察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愈率72%,有效率97%。结论小儿推拿结合中药能有效改善幼女乳房早发育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09期 v.33 94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军;
目的观察开四关神阙隔盐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开四关神阙隔盐灸,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敏使朗),20 d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LVA,RVA,BA血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更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四关神阙隔盐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
2013年09期 v.33 945-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覃光辉;
<正>笔者从治疗第1例病例[1]开始,逐步探索出针灸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方案,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1治疗方案治疗对象为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促短气,动则喘甚,咳痰白,神疲乏力,肢冷腰酸等。1.1俯卧位腰背部大剂量艾条温和灸,采用六孔灸盒灸法,在患者背腰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进行艾条温和灸。每次用3个灸盒,灸盒中央对准督脉,横放于背腰部,以大椎穴至腰俞穴为界,每次治疗20 min,每周5次。
2013年09期 v.33 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付文旭;
<正>田芬兰教授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临床研究,从未间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认识独特。笔者跟随田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案1刘某,男,80岁,2012年12年10月30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自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未重视,未到医院就诊。3日前由于劳累,胸闷、憋气等症状加重,伴心悸,双下肢水肿。舌暗,苔白,脉沉细无力。查体心音可,心
2013年09期 v.33 947-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广龙;岳妍;
<正>胃肠型感冒在现代医学上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1],《中医内科学》中只是散在于气虚感冒、阳虚感冒及消化系统的表邪入里、寒邪犯胃、犯肠腑之胃脘痛、呕吐、泄泻等章节之中[2]。现代社会中,由于西药及中成药的方便普及,胃肠型感冒患者于就诊前多已服过各类药物,因此就诊时中医病性及证型均已发生变化,其多处于表邪未解,邪气已入于半表半里之间,少阳与太阳并病的状态,导师合用经方小柴胡汤
2013年09期 v.33 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亚东;
<正>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足少阳经交会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翳风具有疏通经络,开窍益聪功效,现常用于耳聋耳鸣,中耳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1-4]。笔者着重论述翳风在调理气机方面的作用。1哕郑某,男,65岁,就诊前1 d傍晚食用水果后,自觉胃部发胀,继而出现呃逆症状,自行憋气、饮水、热敷,未有缓解,影响睡眠。至医院时已有十数小时,声
2013年09期 v.33 950-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史志欢;魏跃钢;
<正>特应性皮炎又叫特应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湿疹,中医病名奶癣,胎敛疮,血风疮,四弯风等与之相似。魏跃钢从事皮肤科科研、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此病辨治经验丰富,临证效果较佳。笔者有幸师从魏教授临证学习,受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验案2则,经验介绍如下,以资借鉴。1急性期祛风清热,健脾化湿止痒彭某,男,9岁2012年5月25日初诊。患者自幼有特应性皮炎病史,现因"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伴有糜
2013年09期 v.33 95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迎霞;
<正>痛风是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性的多种因素造成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和尿酸排泄减少,致使血清尿酸浓度持续升高、高尿酸血症形成的病证。多余的尿酸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沉积于关节及周围组织,可致急慢性痛风关节炎、痛风结节。细小的尿酸盐结晶长期刺激局部组织,形成痛风结石合并溃疡,而且此类溃疡很难愈合。西药降酸排酸疗法对于溃疡的治疗作用有限。痛风结合并溃疡是临床难治性疾病,导致患者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严重受损,通过整体与局部辨证相
2013年09期 v.33 953-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
命门概念自《内经》提出之后,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有双目、两肾、右肾、肾间动气、君主命门等观点孙一奎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他运用理学太极加以解释,将命门从两肾分离出来,提出命门动气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纠正了当时妄用寒凉治疗虚损的时弊,临床治病注重培补元气以及灵活运用温补与滋阴,明确了温补肾阳的重要性,对"命门"的概念以及温补学派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及认识,继承、发扬、间出新意的同时,也推动了命门动气以及温补学派的壮大。
2013年09期 v.33 95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宁;
喻嘉言在《尚论篇卷一·论太阳伤寒证治大意》中说:"风伤卫,则用桂枝汤;寒伤营,则用麻黄汤;风寒两伤营卫,则用大青龙汤。"此论被后世称之为"三纲鼎立"说。对此论点,后世颇有争议,不少学者认为,风寒两伤营卫用大青龙汤之说,不足以和桂枝汤、麻黄汤比肩。笔者认为,在《伤寒论》中确实存在"三纲鼎立"之条文,此无它,即"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也。依此三纲发展,则有桂枝剂系列方、麻黄剂系列方,温病则另成一大派系矣。可见仲景书中确有"三纲"之意,但并非如喻氏所说之"三纲"。分析"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的病因病机,可辨喻氏之非。
2013年09期 v.33 957-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安军;王兴华;
《伤寒论》阳明病下法为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搏结之阳明腑实证而设,论中有关阳明病下法之内容较为散乱,经过梳理总结之后可见,阳明腑实证多依据汗、尿、粪、腹诊等情况而定,因病情有轻重缓急,阳明病下法有峻下、急下、缓下、和下、润下、导下之不同,应用阳明病下法应当依据病情做到慎重与果断,有时中病即止以防过剂伤正,有时又要连续攻下除邪务尽。
2013年09期 v.33 960-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夏宇虹;王振宜;
直肠脱垂是肛肠科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属于中医脱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为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而不能升提固摄,从而导致肛门松弛,肛管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多,但存在操作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患者不易接受等不足。而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治疗本病,亦可获得良好疗效,主要疗法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熏洗灌肠、针刺艾灸推拿、中药制剂注射、穴位注射埋线贴敷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应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多种疗法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2013年09期 v.33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琴;何贵翔;
传统中医观点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以肾虚为主,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病机远不止肾虚一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代医家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学说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亦有心肺肝脾等脏立论,兼加出现瘀血、痰浊等,故相应治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用补肾、疏肝、清心、安神等法,并根据兼证辨证施治,临床疗效得到肯定,值得大力推广。
2013年09期 v.33 967-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烨;蔡希;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易于复发,属中医"白"的范畴。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营血亏损,化燥生风,复感风热毒邪,肌肤失养所致。西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主要以免疫抑制剂、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长期使用毒副作用明显。因银屑病病位表浅,病灶外露,中医外治法有着其特有的优势,主要包括中药外涂法、熏洗法、针灸治疗法、自血穴位注射等,其疗效明显且毒副作用小,由外达内,标本兼治。
2013年09期 v.33 970-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