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存存;周端;
周端教授认为,膏方是中国传统医药之瑰宝,临床用药强调虚则补之、以衡为期,固本培源、脾胃为先,平调阴阳、养阴为胜,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久病多瘀、剿抚兼施等原则,以期维持人体气血通畅与阴阳平衡,从而治病纠偏、延年益寿,达到进补、养生、防邪和祛病的目的。
2011年07期 v.31 619-620+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秀敏;曹宏梅;柴欣楼;王攀;
分析中西医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现状,西医用调肝,降血脂,抗糖尿病,促胆汁酸分泌,促脂类代谢等药物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中医运用中医理论从肝论治、从脾论治均有较好疗效。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均显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效果优于西药。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症型分类标准及远期疗效的研究上尚需探求新的进展。
2011年07期 v.31 62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园园;季光;
季光主任中医师认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如果将"炎症"等同于"热毒",一味地使用清热解毒化湿之品,往往疗效不佳。慢性盆腔炎患者多兼有肾阳不足的一面,故主张以温肾清化为大法治疗本病,处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温肾清利之药,标本兼治。
2011年07期 v.31 623-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卜晓玲;李艳红;夏文艳;陈瑞雪;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受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中医药可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动脉及内膜、内膜下血流状况,子宫内膜的运动及影响分子生物学指标如整合素Integrinβ3、同源框基因HOXA 10等,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2011年07期 v.31 625-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懿;汪悦;
汪教授认为,桥本甲状腺炎为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关键为气阴亏耗,痰、瘀等病理产物壅结于颈前。治宜益气养阴、化痰软坚之法,方以生脉散合夏枯草、煅牡蛎、浙贝母、连翘、山慈菇、生地黄等,并注重随证加减应用,且临床上应根据中医症候及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相结合评判疗效。
2011年07期 v.31 627-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张忠玲;毛静远;
目的: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影响因素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结果:6分钟步行试验较有利于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运动耐力,但其方法还缺乏规范性,禁忌症和影响因素较多。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治疗效果、评估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其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试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在预测心衰的预后和生存、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11年07期 v.31 629-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袁丁;靳利利;李典鸿;王清海;
目的:利用6 min步行实验客观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参附颗粒剂,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心功能改善和6 min试验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心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2011年07期 v.31 633-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唐世球;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分别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和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2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氟桂利嗪。
2011年07期 v.31 635+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红云;郎庆波;岳小强;郭玉玉;陈喆;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可能影响肝癌复发的因素及中药序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27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序贯治疗的患者与同期82例肝癌根治术后采用TACE术预防复发/转移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复发/转移时间后,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肝功能分级等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华蟾素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患者年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等分层后发现,华蟾素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生存期有明显差异。按肿瘤大小分层后,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时,患者复发/转移曲线在大约18个月存在交差,而后逐渐分离,华蟾素治疗组患者复发时间延长。结论:从回顾性分析来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序贯使用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治疗,与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关系不大。
2011年07期 v.31 636-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曾勇;潘光华;吴锦波;
目的:探索妊娠期感冒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证治规律,初步分析中医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7例妊娠期感冒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运用桑菊饮和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妊娠期感冒患者有效、安全。
2011年07期 v.31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国进;王学员;
目的:观察中药天麻钩藤饮配合小剂量氯沙坦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天麻钩藤饮配合小剂量西药氯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药物治疗,将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结合小剂量氯沙坦,较单纯西医药物治疗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并深入研究。
2011年07期 v.31 641-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慧;牛阳;
目的:观察三仁汤治疗湿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湿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患者应用三仁汤加减辨证施治,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0名患者服药3~6个疗程后,治愈10例,好转8例,无效2例。结论: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功效,治疗湿热上犯型脂溢性脱发有较好疗效。
2011年07期 v.31 642-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孟庆芳;付媛;曹保利;
目的:分析中药周期疗法对卵巢功能低下性患者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观察100例卵巢功能低下患者,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卵巢激素水平和卵泡发育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5%,FSH(促卵泡生成素)水平、FSH/LH(促黄体生成素)比值均降低,E2(雌激素)水平提高。超声检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药周期疗法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有效方法。
2011年07期 v.31 644-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王惠津;柴淑娟;夏天;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加阴道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就诊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病例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均用中药(苦参、黄柏、白鲜皮、蛇床子、胡椒、百部、椿皮等)外洗加阴道用药,每日1次。对照组:6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用清水外洗加阴道放药,每日1次。2组均12 d为1个疗程,经期停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相比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较单一阴道放药治疗方法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2011年07期 v.31 646-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春燕;张荣臻;王振常;
目的:探讨扶肝化瘀汤对晚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自拟方扶肝化瘀汤(黄芪、川芎、丹参、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等),疗程结束后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和AFP、血清肝纤维化指标、B超结果、临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肝化瘀汤能够改善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生化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含量,使甲胎蛋白含量降至正常,保持肝脏、脾脏形态大小不变,从而提高了晚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1年07期 v.31 648-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文扬;陈茂义;
目的:观察温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期6个月进行随机、分层对照研究。治疗组服温肾壮骨汤(淫羊藿、骨碎补、蛇床子、黄芪、葛根、桂枝、甘草等),对照组用鲑鱼降钙素,观察临床疼痛改善情况(第1,4,12,24周)及骨密度测定。结果:2组除第1周显效率差异不明显,第4,12,24周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增加骨密度,增加幅度差异,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药时间12~24周,方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结论:温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肯定并且安全。
2011年07期 v.31 650-65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全;潘贵超;鞠大宏;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内服补肾活血健脾方,对照组60例,口服钙尔奇D。2个月后观察骨密度及相应骨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补肾活血健脾方和钙尔奇D治疗后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补肾活血健脾方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实验室指标。
2011年07期 v.31 65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志云;白晓峰;陈友莲;
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配合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体外震波碎石后采用自拟三金排石汤(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地龙、牛膝、滑石、泽泻、车前子等)治疗泌尿系结石82例(试验组),与口服肾石通冲剂治疗78例(对照组)对照,均以10 d为1个疗程,1~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间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明显优于肾石通冲剂。
2011年07期 v.31 65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贵超;王振全;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手术结合中药复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5例,前者仅做关节镜清理手术,后者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结果:Lequence评分及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手术结合中药复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
2011年07期 v.31 65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陆璇霖;
目的:观察复方龙船花汤结合他巴唑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标准病例36例,均给予复方龙船花汤和他巴唑内服治疗并随证加减,疗程1年。结果:治愈率为63.8%。结论:说明复方龙船花汤结合他巴唑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疗效好。
2011年07期 v.31 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陟;杨铭;宋莹莹;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于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脓毒症(毒热内盛证)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APACHEⅢ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体温(36.65±0.80)℃,对照组体温(37.07±0.7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总数(0.98±0.43)×109/L,对照组白细胞总数(1.20±0.42)×109/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P(21.34±15.20)mg/L,对照组CRP(29.87±18.61)mg/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PACHEⅢ评分(16.69±9.24),对照组APACHEⅢ评分(21.84±10.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综合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于脓毒症患者的退热降温、降低白细胞总数、降低CRP、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2011年07期 v.31 658-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佟彦丽;秦录;杨杰;
目的:观察中药马齿苋合剂湿敷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乳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中药马齿苋合剂湿敷后再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治疗乳房湿疹36例,每日2次剂,7 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36例痊愈2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未愈1例,治愈率76.3%,有效率86.8%。结论:马齿苋合剂湿敷配合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治疗乳房湿疹,疗效肯定。
2011年07期 v.31 660-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红梅;钟渠;熊大经;张润顺;
目的:对已知临床有效方法"针药结合治疗耳鸣治疗方案"的实效性进行验证性研究。方法:9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针刺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采用豁痰祛瘀法联合针灸和耳聋左慈丸治疗。结果:中药加针刺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豁痰祛瘀法联合针灸治疗耳鸣疗效确切。
2011年07期 v.31 662-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梁辰;慈洪飞;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6例的临床疗效,并加以分析。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治疗组行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 d。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42例患者中27例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92.85%。结论:采用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年07期 v.31 664-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游立;
目的:观察标准头针治疗线结合朱氏头针治疗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头针组30例,采取标准头针治疗线结合朱氏头针治疗线进行治疗;药物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及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比较,头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临床疗效比较,头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标准头针治疗线结合朱氏头针治疗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的疗效。
2011年07期 v.31 66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张喆;王微;刘瑜;符思;
目的:观察枳术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给予枳术汤加味100 mL,日2次,口服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枸椽酸莫沙必利片5 mg,日3次,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胃排空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胃排空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上升,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枳术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1年07期 v.31 667-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于晓华;
目的:整理归纳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疗方法及客观指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文献利用针刺艾灸等疗法职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报道案例,并分析各项客观指标。结果:针刺、艾灸、放血疗法,并配合康复手法均可以促进功能的恢复,减轻致残度;同时,总结文献中以肌电图学中的H反射、F反射、体感诱发电位等检测手段作为相对客观、直观的指标来反应疾病的恢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可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2011年07期 v.31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徐太生;金东明;
<正>导师金东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只要辨证准确,方药合理,乌头、附子与瓜蒌配伍不但没有相反作用,反而在某些疾病治疗中常能取得很好疗效。现择乌头附子瓜蒌伍用治疗顽固性痛经验案介绍如下,以期对十八反研究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有所裨益。1病案举例刘某,女,20岁,2005年3月24日初诊。患经期全身疼痛7年,乏力4年。平素头、腰、腿疼痛沉重,手足
2011年07期 v.31 673-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丹;刘文全;
<正>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病患者同时出现一过性的冠心病症状和体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生,胆病缓解后多能自行消失。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病变,胆病治愈后可望完全恢复正常。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亦随之增多,且具有低龄化的特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于
2011年07期 v.31 674-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双双;张玉莲;
<正>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ralysis)是由于动眼神经损害所致,出现动眼神经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导师经验认为针刺结合放血,治疗某些顽固性难治性病症,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随师临床中1例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经治获愈过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1病案举例李某,女,76岁,2009年11月17日初诊。主诉:右上睑下垂无力渐进加重1月余。患者于2009年10
2011年07期 v.31 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殷雪华;
<正>黄褐斑好发于女性,特别是妊娠期、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郁、脾湿、肾虚是发病之因,气血瘀滞致颜面失于濡养为致病之理。1病案举例王某,女,42岁,主诉:面部色斑3年。现病史:患者自述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颜面部褐斑,对称性分布,无高出皮肤,无皮肤瘙痒。月经周期不规律,经常提前或拖后3~4 d,经期3 d,经前乳房胀痛,
2011年07期 v.31 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裘晓芬;
<正>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余师李新民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载,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善于治疗小儿各种疾病。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有着独到的认识和体会,善于明辨证型,重视疏散风寒、清利湿热、健脾止泻。且根据小儿的生
2011年07期 v.31 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花女;严豪杰;
<正>糖尿病溃疡患者的皮肤容易破溃,而且治愈后容易复发。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五脏虚弱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诱导慢性溃疡的重要原因。有头疽是发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
2011年07期 v.31 679-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房志鑫;肖华;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肝肾阴虚、脾虚气弱,实者为血瘀、寒凝、气滞、痰阻,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当益气养心、滋补肝肾、温阳健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理气祛痰。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在临床上合理选择中成药,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1年07期 v.31 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高昂;巩江;郑辉;贾旭;王明;吴一飞;张新刚;陈贵;倪士峰;
夜明砂为蝙蝠的干燥粪便,主要含有尿素、尿酸、胆甾醇、维生素A等成分,因夜明砂多含杂质,故大多进行炮制后使用或贮藏,因其不溶于水,故多用水泡制。古代药用记载夜明砂能清热明目,散血消积,主治肝热目赤、青盲雀盲、内外障翳、疽积,瘀血作痛等证;现代临床多将其应用于眼症、厌食症、肝疳、腋臭、胎死不下等症,应用较为广泛。
2011年07期 v.31 683-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丹;黄平;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绞股蓝有抗高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清除氧自由基、扩张外周血管、增加脏器的血流量等药理作用,也因其一定的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处于被深入的研究中。
2011年07期 v.31 686-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妍;要永卿;黄金燕;
慢性盆腔疼痛常见病因为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综合征及盆腔黏连等,针对本病治疗,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但需要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常用的有乳香、没药、三棱等化瘀止痛,延胡索、川楝子、香附等行气止痛,红藤、败酱草、苍术祛湿止痛,艾叶、小茴香、肉桂散寒止痛,但在临证运用时,仍需结合病情辨证施治。
2011年07期 v.31 68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姜子瑜;华海清;秦叔逵;杨爱珍;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对SMMC-772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的作用(P<0.05),该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使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即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且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
2011年07期 v.31 690-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任健;刘家义;陈宇;
目的:观测慢性胃炎肝郁证大鼠模型胃黏膜病理及黏膜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氨水加慢性束缚法复制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设正常组、胃炎组、肝郁组予以对照。观察大鼠的外在表征、胃黏膜病理的变化,测定胃黏膜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结果:病证组大鼠外在表征、胃黏膜病理表现与其它组不同。病证组Bcl-2蛋白的表达先升后降,Bax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不同于胃炎组(P<0.05)及肝郁组(P<0.05)。结论:胃黏膜病理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慢性胃炎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可作为慢性胃炎肝郁证模型评价的参考指标。
2011年07期 v.31 693-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莉;农伟虎;刘成鼎;许惠琴;
目的:探讨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对内皮细胞NO和ET的影响,分析其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山茱萸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最佳有效部位组合为:环烯醚萜苷+三萜酸+1 W~6 W分子多糖(比例2∶1∶2)用A2B1C2Ⅰ表示。体外培养细胞,在细胞板内加入含30 mm高糖的10%FBS RPMI-1640培养液,加入空白、A2B1C2Ⅰ小剂量、大剂量含药血清。同时设10%FBS RPMI-1640培养液作正常对照,川芎嗪、黄芪注射液作阳性对照。在37℃、5%CO2饱和湿度培养48 h后,取细胞上清液测定ET和NO。结果:高糖组细胞上清液中NO水平降低,ET明显升高(P<0.01),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能提高NO含量,降低ET含量,与高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山茱萸最佳配伍组分A2B1C2Ⅰ可部分恢复NO和ET的动态平衡,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年07期 v.31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帆;高伟博;王淑敏;
目的:对药用真菌大马勃进行生药学研究,并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对大马勃进行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马勃中麦角甾醇含量。结果:建立了大马勃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及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麦角甾醇含量为0.236 6 mg/g,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5%,RSD值为2.38%。结论:所建立的大马勃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作为药用真菌大马勃的质量控制标准。
2011年07期 v.31 698-699+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