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内经》“水”字含义简析

    孙欣;谷峰;

    "水"是最常用的汉字之一,《内经》之"水"字含义众多,做为重要的医学术语,在中医学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津液理论等概念的建立、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内经》原文中所出现之"水"的整理与分析,将其内涵概括为自然之水、人体水液、哲学之水、疾病之水四类,并分别进行注解,以加深对《内经》中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理解。

    2011年04期 v.31 2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瘀血与消渴病关系探析

    王旭;徐奚如;

    对于消渴病的病理环节,历代医家一般都主张在于阴虚,并伴诸多病理因素。但亦有不少医家认为消渴病与瘀血有关。尤其自祝谌予先生系统提出消渴病夹瘀血证以来,瘀血这一病理因素越来越被医者所重视。作者分析瘀血与消渴病的关系,认为瘀血与消渴病具有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关系,并提出防治消渴病的过程中,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尽早配合使用活血化瘀法。

    2011年04期 v.31 279-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探源析流论黄疸

    杨佼;吕文良;

    对黄疸的辨治内容,更多是对黄疸病因辨证诊断和治法方药的阐述,力求从中医的视野去研究黄疸。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和方药,从整体认识黄疸辨证论治方面进行论述,加深和拓展黄疸治疗的理法方药应用,可以为临床治疗黄疸及其他病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2011年04期 v.31 28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中的“三因制宜”

    孙磊;王兴华;

    《伤寒论》中论及时间的内容非常丰富,多达百条,诊断中注意时间,《伤寒论》常常结合时间来考察病理情况的发展转化及预后。《伤寒论》有一二日始于太阳,二三日传于阳明,三四日少阳,四五日太阴,五六日少阴,六七日厥阴,由时间可推知邪传何经,何经病变。时间是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客观尺度,而"日传一经""自愈日""欲解时"则是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认识人体与自然界同步消长的内在时机。治疗中注重时间,《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确立了先表后里、先里后表及表里同治的治法,体现了张仲景以时间为序分步治疗或分阶段治疗的思想。用药中注重时间,《伤寒论》一些特定方剂中的特定药物都强调了煎煮的先后次序,即先煎、后下之别,先煎如石膏、厚朴、茯苓等,后下如薄荷、大黄、桂枝等。《伤寒论》也非常注重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如西北地区,人们多外感风寒或外寒内热;同为外感风寒,根据不同体质就有发为伤寒、中风的不同,故而用药上也分别给以麻黄汤、桂枝汤。

    2011年04期 v.31 284-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严道南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介绍

    孙桥熔;严道南;

    严道南教授认为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医药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之法。并认为变应性鼻炎的病因为:1)外因为风寒、疫气之邪侵袭鼻窍致病。2)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及鼻鼽者多为素体亏虚,正如《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寒证主要为肺气虚寒,肺脾虚寒,肾阳虚弱三证。治疗上可选用如温肺止流丹,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加减。

    2011年04期 v.31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山广志治疗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经验

    邵兴;山广志;

    山志广教授运用腔静脉内置支架置入术,配合中医百合固金汤与血府逐瘀汤治疗肺癌并上腔静脉综合征,可迅速解除狭窄症状,缓解档症状,加快微血管血栓的消融,防止上腔静脉的再度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山广志教授运用腔静脉内置支架置入术配合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1年04期 v.31 287-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华海清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举隅

    唐鸿;华海清;

    华海清教授认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必须很好地掌握肿瘤预后及疗效预测标记物。肿瘤的治疗,既要治瘤,更要护人,治瘤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肿瘤细胞,固护正气,减少毒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同时,还要结合辨病论治,如性味功用、归经及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来选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临床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中西医之间需要取长补短,提高临床疗效。重视康复,防胜于治。

    2011年04期 v.31 289-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体质评估的关键因素调查研究

    周冠中;张其成;

    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加以分类,其判断方法常依据人的体型,心理特征,体质特点及中医诊断角度等来加以归类。利用层级分析法作为评估模式,透过文献探讨与专家访谈,建立层级分析法的层级架构及关键要素,再进行专家问卷调查,找出在体质评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权重值,藉此帮助未来体质评估量表的调整或修正。问卷调查对象分为3类不同专业医学人士进行分析比较,利用统计分析原理,找出不同专业人士在体质评估中的关键要素的认知差异,最后再整合出全体医学人员对体质关键要素的看法。

    2011年04期 v.31 29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体质的影响因素

    赵晓杰;陆为民;

    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其稳定性较后天因素为高,在胚胎形成的时候基本形成而稳定,且不易改变,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基础。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形成影响较大,人从出生之时起,这些因素即开始对体质的形成持续地发挥重要作用。饮食因素因贯穿终生,旷日持久,故对体质的影响较大。故精神情志,贵在和调。注意及时调控不良情绪,以恬淡虚无为较高精神境界。同一地域环境对该地域的人长期的给与相同的影响,形成了该地区人体相似的体质趋向。

    2011年04期 v.31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华翠娥;顾宁;

    中医诊断的根本理论思想是"有诸于内必形之于外",通过望闻问切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进行辨证分型。中医"证"对疾病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实验室客观化指标对疾病的认识具有内在本质的相同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实验室客观化指标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外在生化表型,表征的是基因遗传、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于人体后的最终结果。研究高血压病的中医四诊信息、体征及现代理化检测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本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建立高血压病的中医现代化辨证体系,最终达到辨证的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011年04期 v.31 295-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老年高血压乏力问卷设计的几点思考

    陈仁波;盖国忠;张志强;王燕平;

    因为目前对老年高血压乏力问题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对问题的回答完全开放,被调查者难以回答,完全封闭则不利于发挥被调查者的主观性,故将问卷设计为混合型问卷,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充实该研究。选择社区医师和社区患者进行研究,从最基层获得最真实的研究数据。采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制定问卷项目,为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请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包括修改条目的用词,删除有问题的条目,确保每个条目内容确属其结构范畴,同时保证表述恰当、简练易懂。问卷的设计按照如下程序进行编写:理论构想→确定指标或问题→编写题目→预调查→收集数据后分析问卷信度、效度→修改问卷。问卷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主体和结语。

    2011年04期 v.31 2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帕金森病中医证型的研究

    朱晓颖;顾锡镇;刘卫国;

    对于帕金森病的临床分型,20世纪70年代末已有人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三型,并认为其中肝肾阴虚是本病的本质,它可以和其他2个类型互相转化。80年代,获得多数医家认可的是气血两虚、血瘀风动;肝肾不足、血瘀风动,痰热风动3类证候。90年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99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将本病病名确定为"颤证",证候标准有痰热动风型,血瘀动风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和阴阳两虚型。

    2011年04期 v.31 300-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徐彩超;刘新桥;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上的络属关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相互络属关系:1)肺主宣发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大肠润滑有度,则大便通畅。2)肺主肃降是大肠传导的动力,肺气通畅,则大肠腑气通,大便亦通。3)当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亦相互影响,即脏病及腑,腑病及脏。临床上用肺病治肠法,如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等病证配用通腑法,以及肠病治肺法,如便秘、痔疮等用宣肺、补肺、敛肺、清肺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02-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更年期抑郁症发病机理的中医学研究

    胡佳;瞿融;

    妇女精血生化之根本,与天癸的至和竭有着莫大的联系,女性冲任二脉均起源于手胞当中,而胞脉则系于肾,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多为肾精亏虚所致,又由于肾病及脑,脑病及肾,所以脑肾失济也是导致该病的关键。女性步入更年期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从而促发了抑郁之症。中医治疗更年期抑郁症应当从整体出发全方位地调整人体内部的环境平衡还要重视心理的治疗。

    2011年04期 v.31 304-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

    陆孝成;

    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医一般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扩张剂等冠物,或用介入的方法扩张狭窄的冠脉,或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疗法;中医则按辨证论治分别采用活血化瘀,豁痰开结,通脉止痛,调畅气机,补养心气,滋阴清热等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临床有较好的疗效,也是未来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2011年04期 v.31 306-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治疗研究

    邓娟;任勤;

    小儿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不足而导致的卫表失固,邪气侵犯鼻窍,治宜扶正祛邪,即补益肺脾肾,兼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窍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中药和西药)疗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敷贴及激光疗法等,每种疗法都有各自的特异性。

    2011年04期 v.31 308-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李莉;王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病机为阴损及阳,阴虚寒凝,痰阻络脉。按中医辨证分为4型: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自拟周络汤加减;肝肾阴虚、脉络瘀阻型拟知柏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寒凝血瘀型拟金匮肾气丸加减;痰瘀痹阻、脉络瘀塞型拟双合汤加减。同时专方、验方、单味中药以及针灸疗法、足浴疗法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乔山幸;施艳秋;

    中医药治疗多以补肾为基本原则,兼化痰利湿、活血化瘀之法。临床验方"促排汤"即以肉苁蓉、菟丝子为君药,熟地黄、山茱萸、当归为臣药,养血填精,辅以三棱、红花、柴胡,活血理气,共奏阴阳双补,理气活血促排卵之功效。西医治疗诱发排卵为解决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关键,但首先先应降低LH和T水平,降低胰岛素水平,为诱发排卵建立基础。中西医结合治疗补肾调周法配合CC促排卵,腹腔镜手术结合中医周期性疗法,针药并用。

    2011年04期 v.31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中西医治疗大肠癌的研究

    丁志佳;洒荣桂;

    历代医家论大肠癌之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即正气不足为本,脏腑多关乎脾、肾二脏;实即痰湿、血瘀、邪毒内踞于肠道为标。21世纪以来,在5-Fu/LV逐步成为大肠癌辅助化疗标准方案的过程中,几种新药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卡培他滨的出现使大肠癌的辅助化疗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011年04期 v.31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对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

    朱红梅;孙志广;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十分复杂,药物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均和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有关。中医认为多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等有关。现代医药对该病的药物治疗主要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抗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为原则。中医药研究主要集中在根除Hp感染,以祛邪、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血流、保护黏膜作用、局部治疗为主。

    2011年04期 v.31 318-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HIF-1α、VEGF、iNOS在消化性溃疡中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效应

    李芳;葛惠男;

    低氧诱导因子-lα(HIF-1α)是一个在介导多细胞和系统对缺氧及缺血稳态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核转录因子,了解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以便可以调控相关目的基因,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对认识因组织缺血缺氧有关的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过程有重要意义。HIF-1α作为基因调节靶点将成为消化性溃疡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

    2011年04期 v.31 320-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益气养阴镇悸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观察

    王微;李春华;李勇;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镇悸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挟瘀证的疗效。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应用益气养阴镇悸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镇剂汤对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挟瘀证疗效肯定。

    2011年04期 v.31 322-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自拟益气固元汤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临床观察

    杜冬慧;张翠萍;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固元汤"(红参10 g,附子7 g,麦冬10 g,五味子3 g,白术12 g,茯苓12 g,当归12 g,白芍12 g,甘草3 g)煎服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CRF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68例。A组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立即停止超滤,回输生理盐水200~300 mL,同时输入50%葡萄糖40~60 mL(糖尿病除外)。B组在上述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透析间期给予益气固元汤煎服日1剂,15 d为1个疗程。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A组经上述处理后低血压暂时好转,以后透析时仍时有低血压的发生。B组治疗2~3个疗程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自拟益气固元汤煎服可明显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2011年04期 v.31 324-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自拟苓桂术干汤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75例

    赖意芬;刘华;

    目的:观察自拟"苓桂术干汤"内服,配合温通止泻散(院内制剂)敷贴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中药组75例采用苓桂术干汤内服,配合"温通止泻散"(院内制剂)敷贴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口服蒙脱石散、利巴韦林治疗。结果:中药组在止泻时间改善症状上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组在小儿秋季腹泻的治疗方面具有疗效好、改善症状快的优势。

    2011年04期 v.31 325-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柴桂龙牡汤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探讨

    全亚萍;陈园桃;孟红旗;常华军;张丽萍;杨波;

    目的:观察柴桂龙牡汤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脑卒中病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得分>18分患者104例,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比较,随机分为3组。其中柴桂龙牡汤组35例,黛力新(DEANXIT)组35例,为治疗组;常规治疗34例,为对照组,柴桂龙牡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并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AMD17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柴桂龙牡汤治疗PSD的抗抑郁疗效及神经功能疗效比较: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桂龙牡汤合并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治疗脑卒中并发抑郁,并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2011年04期 v.31 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自拟舒脉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稳性定型心绞痛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朴雪花;鲁卫星;

    目的:观察自拟舒脉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舒脉汤(丹参30 g,檀香15 g,砂仁15 g,川芎15 g,三七粉(冲服)10 g,鬼箭羽20 g,半夏15 g,苍术15 g,茯苓15 g,黄连10 g)口服。结果:Fins和HOMA-IR,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舒脉汤对痰瘀互阻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改善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011年04期 v.31 329-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镇肝熄风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1例

    应晓茜;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阴虚阳亢证型的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2组分别予镇肝熄风汤加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组,连用3周。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2.92%与55.0%,有效率分别为92.68%与77.5%。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镇肝熄风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011年04期 v.31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黄连温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

    刘自翃;李广英;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7.36%,胃镜诊断总有效率86.84%。结论:黄连温胆汤具有改善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2011年04期 v.31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人胸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80例

    万首燕;臧力学;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老年人胸痹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胸痹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老年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益心舒胶囊,对照组给予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结果:2组心绞痛改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5%;2组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5%。结论:益心舒胶囊能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电图变化,在改善气短、乏力、自汗、口干等症候方面的疗效尤为显著。

    2011年04期 v.31 33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健脾利湿汤治疗异位性皮炎的疗效观察与相关实验研究

    陈保疆;张玉环;

    目的:了解健脾利湿汤治疗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总IgE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来自门诊的61例异位性皮炎患者分为西药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采用西药和西药配合健脾利湿汤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总IgE及外周血CD3+T和CD8+T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低于治疗前,CD3+T和CD8+T计数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值分别<0.05和0.01),治疗后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健脾利湿汤治疗异位性皮炎有一定的疗效,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总IgE水平均有调节作用。

    2011年04期 v.31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盗汗68例

    林侃;傅开龙;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盗汗证属阴虚火旺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观察标准的68例患者,采用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辨证加减治疗,统计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4.2%,有效病例一般于1~3 d见效。结论: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盗汗证属阴虚火旺者有较好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衣春光;张守琳;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中医诊断为阳虚瘀阻症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药中药汤剂(生麻黄10 g,制附子15 g,细辛3 g,生晒参15 g,三七粉3 g,黄芪30 g,熟地黄15 g,鹿角胶10 g,白芥子15 g,桂枝15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桃仁15 g,红花15 g,甘草10 g)水煎取汁300 mL,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硫酸阿托品0.3 mg,每日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1%,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51.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组提高心率较对照组远期效果好。

    2011年04期 v.31 338-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经筋刺法临床应用的现状

    孙定炯;孟凡征;李平;

    经筋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对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概括,经筋刺法是经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颈项部经筋损伤是引起损容性疾病的直接因素,在损容性疾病的针灸处方中应引入经筋辨证体系。

    2011年04期 v.31 340-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取穴规律探究

    劳沛良;江洁慈;原林;

    搜集近3年来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相关文献32篇,对其取穴规律从中西医角度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时,多数学者采用体针取穴,其中包括十四经选用合谷、曲池、肩、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等阳经腧穴,和醒脑开窍针法。部分学者采用头针运动区、感觉区取穴方法及腹针引气归元针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亦有部分学者采用体针、头针、腹针结合的综合疗法。

    2011年04期 v.31 34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赵炎;

    总结近年来运用针灸结合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有效治疗的诸多实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毫针针刺结合推拿、电针结合推拿、温针结合推拿和电针、推拿配合牵引4种,对其治疗机理进行分析和评估后发现,针灸结合推拿优势明显,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病的主流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2011年04期 v.31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针灸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

    李彤;王升旭;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灸疗法配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24例痊愈,6例好转,总有效率100%。治疗后的PRI感觉分、PRI总分、VAS和PPI与治疗前的比较,P<0.01。结论:整脊手法配合针灸可明显缓解肱骨外上髁炎导致的局部疼痛等症状。

    2011年04期 v.31 34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蒋垂刚;邹卓成;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药组38例,针刺相应部位夹脊穴、皮损部位、合谷、足三里等穴,千里光、鱼腥草、苦参、薄荷、蒲公英、忍冬藤,水煎外洗;对照组34例,口服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炉甘石洗剂外涂患处。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9.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叶氏手法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1例分析

    张云亮;王平;

    <正>叶氏手法为已故名老中医叶希贤所创,笔者应用叶氏手法治疗腰椎软骨板破裂症1例,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患者,女,11岁,2010年4月15因腰及左臀疼痛3月,伴左下肢麻木而就诊。患者3月前无诱因出现腰及左臀部疼痛,弯腰活动时症状明显,伴有左下肢左足背部麻木。腰臀部VAS评分:8。查体:腰椎活动度:(中立位法:腰伸直自然体位)前屈60°;后伸

    2011年04期 v.31 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夹脊穴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临床应用

    李明伟;李伟红;

    华佗夹脊穴分布于椎间脊髓神经根的浮现部位,取之针感沿肋间传导,能够获得相应神经节段区域的止痛作用,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物质,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临床上选用夹脊穴为主,运用各种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症有较明显的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50-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解痉止痛推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毛树文;赵鹏;

    降低肌肉的张力可以有效地治疗盆底的触发痛,在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竖脊肌、腹直肌和髂腰肌等肌肉上常能找到大量的触发点;当盆腔内有炎症刺激时,上述肌肉常有紧张痉挛现象,并能触及条索结节状物体,在此状态下脊柱常因各方肌力不对称发生向某侧侧凸、棘突旋转、偏歪,生理曲度增大、变直反弓等现象,骨盆发生前倾或后倾。在这些触发点上治疗,肌肉紧张痉挛的程度可很快缓解。配合整脊、揉腹、点穴,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2011年04期 v.31 352-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 ]

医案医话

  • 李国勤教授治疗难治性哮喘临床验案1例

    代媛媛;李国勤;

    <正>难治性哮喘[1]患者时呈哮喘持续状态,经久不愈,常并发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因此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李国勤教授采用中医治疗此类患者,在病情控制及减少激素用量上取得了良好疗效。1病案举例王某,男,58岁,哮喘病史20余年。长期激素治疗,至初诊时尚服强的松30 mg/d,孟鲁司特钠片

    2011年04期 v.31 353-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红霞教授临证验案5则

    丁沛;袁红霞;

    <正>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经验颇丰,擅长运用经方辨治脾胃及其它疾病。笔者日常跟随导师侍诊于侧,受益匪浅,今录其临床验案五则。1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胃痛案王某,女,62岁,于2010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为胃脘胀痛1年。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此症,现胃脘胀痛,喜温而按之不减,烧心,口苦,口臭,平素怕

    2011年04期 v.31 35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经方验案2则

    王淑颖;

    <正>1柴胡桂枝汤治疗自汗周氏,女,71岁。主诉间断胸闷、憋气、汗出12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面色少华、语声低微、畏寒、汗出。胃脘支结不适、纳少、反酸、偶有呕吐、寐欠安、二便调。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0年。EKG示:窦性心律过缓。血压:145/85mmHg,心率:55次/min,律齐。舌红,苔薄白,脉浮弦而虚,诊为自汗。辨证属伤寒论之太少并病,治以柴胡桂枝汤:柴胡15 g,黄芩10 g,白芍12 g,桂枝15 g,党

    2011年04期 v.31 35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健脾丸治疗胃黏膜脱垂1例

    崔远武;

    <正>胃黏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以腹胀、嗳气、疼痛、恶心呕吐为主症。笔者运用健脾丸治疗胃黏膜脱垂1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王某,女,67岁,离休老干部,于2009年7月4日来诊。来诊时主诉:胃脘部胀闷、恶心20余年,间断性腹泻1年。该患者26年前不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

    2011年04期 v.31 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儿神经性尿频治验举隅

    车沼燕;任勤;

    <正>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特点为醒时尿频,每2~10 min1次,尿量少,甚则点滴淋沥,患儿尿急,但入寐后尿频症状消失。笔者于临床随导师学习,兹举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病案举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王某,女,17岁,高三学生。主因"小便次数增多1周"于2010年8月6日就诊于我门诊。患者1周前

    2011年04期 v.31 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动物药猪肤胶原的提取工艺优化

    李春楠;孙佳明;张辉;

    目的:对猪肤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和纯化进行研究,优化猪肤胶原蛋白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酶解法对猪皮胶原蛋白提取,采用电泳法对其肽链的结构和纯度进行了检测。结果:通过正交法确定了柠檬酸酶解法提取猪皮胶原蛋白最佳工艺:4℃,料液比1∶20,m(酶):m(原料)=1∶50,72 h。结论:采用本工艺提取的胶原蛋白方法简单,结构完整、纯度高。

    2011年04期 v.31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小论薤白

    曲道炜;李斌;林大勇;

    薤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先后4次入药,取其通阳散结宽胸之功,后世医家对其应用又多有发挥,结合张仲景原文及后世论述,总结薤白临床使用指征、剂量、炮制、煎煮方法等。仲景使用薤白多以胸来不及泄痢下重为主要依据,此外还可见到"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脉沉弦等胸阳不振、寒痰痹阻或肝胃气滞等表现。此外疮疡痈肿、阳郁胎动等凡阳气郁遏不行皆可随症应用。

    2011年04期 v.31 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议平补与平泻

    李晓康;

    中药方剂中有较多药性缓和之品,可谓平补平泻之剂,适于体弱病轻或不耐受峻补峻攻者,虽无立竿见影之效,亦无伤正之弊端,有助于逐步改善新陈代谢,增加补养成分的吸收,促进人体阴平阳秘,成为"平人"。针刺中亦常用平补平泻法。毒副作用较小是中医药养生康复的优势,故应加强平和之剂的研究。

    2011年04期 v.31 36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香、郁金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刘永刚;白俊杰;翟双庆;

    目的:研究和探讨丁香、郁金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丁香酚和姜黄素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共煎煮的郁金和丁香中丁香酚和姜黄素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丁香与郁金共煎煮,丁香酚含量升高,姜黄素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为丁香、郁金配伍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

    2011年04期 v.31 36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寿胎丸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探析

    陆燕;陆启滨;

    胎漏、胎动不安是因肾虚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临床多以寿胎丸加减治疗。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补肾药都有调节内分泌作用,有些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健脾药能激发和促进细胞免疫。从中医理论、临床和药理、毒理实验研究等方面对寿胎丸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研究作一探析。

    2011年04期 v.31 367-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3个磨饮的应用探析

    李雪;董宇翔;

    对3个磨饮,即四磨饮,五磨饮,六磨汤3方在源流、病机、组方意义及病位等方面的相似与相异的研究显示,3方起源时期为宋明清,时代接近,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且对此3方的相关记载集中于清代。其病机皆为"百病皆生于气",即由七情不畅、气机郁结所致,而相异则在于气机郁结程度、组方意义及病位不同。对此三方,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现代临床亦有很深的研究。

    2011年04期 v.31 36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在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陈利涛;何劲松;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方法之一,但由于腹膜透析液的生物不相容性,引起腹膜结构功能的破坏,最终导致腹膜纤维化,这是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最终退出腹透治疗的主要原因。现代药理学实验证明,许多中药成分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某些中药用于腹透患者,可预防或延缓腹膜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2011年04期 v.31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消渴脂平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何泽;朴春丽;陈曦;于敏;韩笑;刘扬扬;

    目的:探讨消渴脂平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渴脂平组及马来酸罗格列酮组。灌胃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消渴脂平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消渴脂平组体质量及TC明显低于马来酸罗格列酮组(P<0.01或P<0.05)。结论:消渴脂平在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7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养精胶囊对大鼠精囊分泌功能的影响研究

    薛宇阳;金保方;叶佳;孙大林;高永金;

    目的:观察养精胶囊对于老年雄性大鼠精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老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十一酸睾酮对照组、养精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灌胃30 d后,剖杀大鼠,摘取精囊,将精囊液挤入试管称重,精囊标本放入甲醛固定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养精胶囊高剂量组可以明显的改善大鼠精囊的分泌功能,分泌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中、低剂量组有改善趋势,精囊组织学显示,给药组相对于正常组细胞增殖较活跃,可见较多分裂期细胞,管腔内成熟精子数目较多,间质稀少,血管丰富,间质细胞发育良好。结论:养精胶囊可以改善睾丸生精细胞同时提高精子密度与活率。

    2011年04期 v.31 37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开心解郁方对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张颖;黄世敬;王彦云;潘菊华;蒋玉凤;张先慧;郑军;李多娇;张俊敏;

    目的:观察开心解郁方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开心解郁方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复制3 d、7 d和21 d脑缺血模型,分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血流量变化和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脑缺血3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水迷宫游泳逃避潜伏期延长,额叶、顶叶的脑血流量显著减少,NO含量及NOS活性升高;而开心解郁方治疗组增加了额叶、顶叶脑血流量,缩短水迷宫游泳逃避潜伏期,NO含量及NOS活性在缺血3 d、7 d升高,21 d降低(P<0.05)。结论:开心解郁方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可能与提高脑血流量、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有关。

    2011年04期 v.31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消渴脂平干预自发Ⅱ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及脂代谢的实验研究

    朴春丽;陈曦;于敏;韩笑;何泽;包扬;

    目的:探讨消渴脂平对自发Ⅱ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炎症及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OLET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消渴脂平组,以LETO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检测血清中TNFα-及FFA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腹腔脂肪组织中MCP-1、SREBP-1c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FFA水平,脂肪组织中MCP-1、SREBP-1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LETO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消渴脂平组大鼠血清中TNFα-、FFA水平,脂肪组织中MCP-1、SREBP-1c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1,P<0.05)。结论:消渴脂平具有较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Ⅱ型糖尿病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脂代谢紊乱有关。

    2011年04期 v.31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朱倩;叶柏;

    由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程长,迁延日久则深入血分,故疾病演变过程中常有虚实夹杂症出现。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是发病的关键。临床上各医家主要根据临床经验采取辨证分型治疗。

    2011年04期 v.31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紧张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何厚罗;方凡夫;舒适;

    中医认为紧张综合征属于心悸、郁病、失眠、头痛头晕等范畴,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疲劳、忧思过度伤及心、肝、脾脏,导致气血失调,肝气郁结而发为本病。针灸、推拿和中药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对紧张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2011年04期 v.31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