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天佐;张其成;
中国自古就有"贵和"的思想传统。《黄帝内经》受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影响构建了医学理论。《黄帝内经》在人与自然、人自身机体、医患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均体现了和谐的思想。
2009年11期 v.29 92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胡军平;胡剑北;
中医脏腑有形态解剖基础,但脏腑的功能又无法以现代医学同名脏器去认识。中医形体医理学认为,中医脏腑存在形体基础,脏腑功能也是在形体基础上产生的,中医脏腑是以同名脏器为主体,有机地包括了人体其他脏器的内容,组合成独特的中医脏腑概念,重在探讨中医医理与人体形体的关系。对中医脏腑形体基础的认识,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
2009年11期 v.29 923-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程志立;张其成;
东方心理学对欲望管理之于内心和乐及其养生功能有着丰富的论述和不同的阐释,而知足常乐则是其中的要义与养生的法要。对欲望加以管理,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匹配,在心理和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的今天,具有很高的心理养生与研究价值。
2009年11期 v.29 925-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耀辉;姜良铎;张东梅;
神昏的常见类型主要有热闭心包、痰蒙神窍、亡阴亡阳等,神昏常见兼症如发热、便秘、小便不通、烦躁、痰涎、头痛、抽搐等。治疗可以从六经辨治,从三焦和卫气营血辨治。要正确使用三宝,注意三焦气机的通畅等。从失神的程度,胃气的有无,脉象以及呼吸的散乱程度等方面分析神昏的预后。
2009年11期 v.29 928-930+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姝琛;崔为;
陈修园上溯张仲景,下集程山龄、徐春甫等名医,对瘟疫的论治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他阐述了瘟疫的起病原因及传播方式,制定了预防瘟疫传播及流行的方法,提出了治疗瘟疫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剂,为有效控制瘟疫的流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9年11期 v.29 93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艳;林大勇;
《金匮要略》中蕴含着丰富的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已病防传两层含义,在养生保健、治疗方法和遣方用药中都有体现。治未病理论应当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一样,作为中医最基本的理论。
2009年11期 v.29 933-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炫静;严季澜;
孔光一教授认为,慢性肝炎的病理性质为伏毒,常热、湿、瘀交结。肝气郁结、瘀血阻滞、疏泄失常是慢性肝炎胁痛的主要原因,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在疏肝的基础上以调和肝脾、养血活血、清热解毒、利湿补气养阴为法治疗,并重视情志调畅和饮食节制。
2009年11期 v.29 935-936+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毕海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对糖尿病患者造成痛苦和对肢体造成进一步损害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本虚标实。治疗采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中药提取物治疗及针灸、穴位敷贴疗法,均能收到满意疗效。
2009年11期 v.29 937-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霞;施艳秋;
中医认为,肾虚是卵巢早衰的基本病机。中医药替代激素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补肾填精、调理冲任、肝肾同治为基本治法,中药周期疗法、针灸疗法均有一定疗效。
2009年11期 v.29 939-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孙艳;张怀亮;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主要是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其作用往往快且短暂,但如果中断治疗,荨麻疹容易复发。中医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采用疏风解表、益气固卫、养血祛风等法从根本上治疗荨麻疹,发挥作用后效果持久。但单用中药起效较慢,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荨麻疹的一种有效方法。
2009年11期 v.29 941-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孙萃;谈勇;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多采用益肾化痰法、益肾活血法及益肾疏肝法等,也有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及针刺治疗,均获肯定疗效。但中药治疗存在疗程长,缺少大规模临床研究支持及疗效缺少统一标准等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2009年11期 v.29 94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杜利立;陆华;
外阴营养不良,现代多数医家认为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祖国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肺生理相关,病理相因,外阴营养不良从肝肺论治符合中医理论,符合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2009年11期 v.29 945-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黄文华;陆启滨;
CA125是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免疫小鼠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所能识别的抗原,是最重要的妇科肿瘤标志物。其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病情监测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尚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其它盆腔良性肿物的鉴别诊断。血清CA125水平对先兆流产预后及异位妊娠结局判断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9年11期 v.29 952-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文胜;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西药辛伐他汀胶囊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调脂胶囊(处方:山楂、神曲、陈皮、半夏、茯苓、连翘、炒莱菔子、枸杞子、决明子、郁金、丹参、何首乌、三七)治疗。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并优于辛伐他汀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效果显著
2009年11期 v.29 95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中华;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兼血瘀型患者46例,治疗组26例给予清肝活血汤(虎杖、苦参、郁金、丹参等),对照组20例给予乙肝清热解毒冲剂(虎杖、白花蛇舌草、拳参、北豆根、茵陈蒿等),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检测肝功能主要指标、HBV-M、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治疗组对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近期综合疗效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肝活血汤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009年11期 v.29 956-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钧俊;
目的:观察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型的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内蕴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36例,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加味甘露消毒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Fins)、C肽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内蕴型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2009年11期 v.29 959-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许丰;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100例35~76岁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康复组50例,在医院治疗好转后回家,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50例,单纯药物治疗。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40%(P<0-01)。结论:偏瘫患者在家中接受康复训练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009年11期 v.29 96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尊环;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益气活血汤(忍冬藤、赤芍、牛膝、黄芪、川芎、乳香、土茯苓、桃仁、苏木等)治疗,对照组20例予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铵、前列腺素E等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观察自觉症状,腱、膝反射、神经传导速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对神经传导方面有明显改善,疗效确切。
2009年11期 v.29 962-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英桂;
<正>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隔姜灸足三里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6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2009年11期 v.29 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宿艳;王静波;邵磊;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开窍法在中晚期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中晚期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38眼为研究病例,通过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视野、彩色视觉诱发电位等项目的检测自身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益气养阴开窍法治疗前后相比较,其视力、视敏度等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彩色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均明显超过正常值,但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益气养阴开窍法对中晚期青光眼具有确切的疗效。
2009年11期 v.29 96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卢秀艳;葛宝和;
原穴在《灵枢经》《难经》和《针灸甲乙经》中都有记载,络穴在《灵枢·经脉》中也有论述,原络配穴的理论在《针灸大成》中的《十二经证治主客原络图》有完整描述。主客原络配穴、本经原络配穴和异经原络配穴法,在现代临床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原穴和络穴配合应用,可以通经活络,调理全身气血,进而调整脏腑功能和全身阴阳偏盛偏衰。
2009年11期 v.29 967-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许广里;刘春禹;丛越鹏;白伟;陈春海;张睿洋;顾灵溪;金京国;齐琳婧;王晓涛;
目的:通过仿生针与毫针针刺同一患者同名穴左右位对比,分别观察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的观察。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仿生针组和毫针组,分别取内关、足三里、天枢穴,将3组病例分别进行进针疼痛程度的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3组病例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仿生针组产生疼痛的比例低,产生疼痛的程度更轻。结论:毫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高于仿生针进针引起的疼痛程度。
2009年11期 v.29 969-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梅;罗海清;王景辉;
<正>慢性咽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慢性病,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造成不易治愈的印象。该病属于祖国医学"喉痹"范畴。临床上中医辨证常分为肺肾阴虚、脾胃虚弱、痰凝血瘀、脾肾
2009年11期 v.29 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威;祁晓华;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分针药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治疗,进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血栓发生率;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小板计数、VAS指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的差异(P<0.05),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可以加强活血祛瘀的作用,提高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并改善术后临床症状。
2009年11期 v.29 972-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曹闳喻;王平;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加仰卧三牵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仰卧三牵手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加仰卧三牵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2009年11期 v.29 973-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春颖;
<正>泄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常兼有腹胀腹痛,经常有反复发作病史,可由寒热、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其外因涉及风寒暑湿食等,湿是基本病机,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泄泻的内因,关
2009年11期 v.29 975-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于海艳;金东明;
<正>痹证为临床常见疑难病证,病程长、易反复是疾病特性,寒热错杂、虚实相间、痰凝瘀血是病机特点。久治不愈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对患者心理造成极大伤害是病情特点。本案辨治以附
2009年11期 v.29 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房莉;
<正>中医认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在心,但与肺、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因本病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故致心肺气阴两虚,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温煦,终致痰凝、血瘀、水湿互结为患,本虚
2009年11期 v.29 978-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杜冬琛;宋丽娟;康丽;
<正>中医学古文献中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的记载,但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可归为"痛经""月经失调""癥瘕""不孕症"等病证范畴。近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
2009年11期 v.29 979-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红红;卞金玲;刘坤;
<正>癔病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西医认为其病因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其临床表现极其多样化,光怪陆离,可表
2009年11期 v.29 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庄鹤麟;徐愿;宋乃光;
三仁汤是吴鞠通在总结叶天士临症经验基础上创立的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证的有效方剂,具有开上、畅中、渗下之功。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占现代临床应用文献的69%,特别是在呼吸、消化、泌尿、眼科等系统的感染性疾病中更为广泛。最常用于治疗肺炎、胃肠炎、肝炎、尿路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所致发热等。本方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所主疾病病位涉及脾胃、肺、膀胱、三焦等,但病机不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本方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剂,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2009年11期 v.29 985-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陆芳芳;孙伟;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与人参、鹿茸同被誉为中国三大补益中药,具有补而不峻、温而不火、滋而不腻的药效特点。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被誉为"百药之王"。但由于天然虫草资源有限,近年来开发出由虫草菌丝体为原料的虫草制剂,在临床得到了广泛运用。冬虫夏草制剂在肾脏病中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纤维化、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理,其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治疗过程中对有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2009年11期 v.29 98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佳;李婷;史卫忠;赵志刚;
目的:建立测定家兔血浆中红景天苷浓度的HPLC-UV方法,并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色谱柱:Phenomenex C_(18)(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35:65,pH 3.5),检测波长:275 nm。结果:家兔血浆中的线性范围为0.8~400μg/mL,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4%,准确度(RE)在±13.1%以内。结论:本方法灵敏、简便、选择性强,适用于红景天苷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9年11期 v.29 989-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孙琬婷;王铮;张连学;
目的:探讨浸泡时间、溶剂量及溶剂种类三个因素对马兜铃中挥发油成分提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L_9(3~4),以得油率为指标,确定马兜铃中挥发油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马兜铃经20倍量乙醚浸泡7 d得油率高。结论:马兜铃中挥发油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_3B_3C_2,即马兜铃经20倍量乙醚浸泡7 d。
2009年11期 v.29 992+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忠;杨振江;戴玲;孙连丹;刘心亮;周玉蒙;孙艳;李琦;
目的:研究滋养肝肾、温补脾肾、补益心脾等不同中医治法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抑制及定向红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滋养肝肾、温补脾肾、补益心脾等不同中医治法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联苯胺染色法、分光光度法检测滋养肝肾、温补脾肾、补益心脾等不同中医治法诱导后血红蛋白细胞阳性率、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细胞溶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经不同中医治法在体外对K562细胞作用后,滋养肝肾、补益心脾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经不同中医治法诱导后K562细胞的联苯胺染色阳性率增高,合成血红蛋白的量提高。结论:滋养肝肾、补益心脾法在体外对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滋养肝肾法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羟基脲组;三种疗法均有诱导其向红系细胞分化的作用,其中滋养肝肾法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羟基脲组。
2009年11期 v.29 993-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闫颖;杨宇;袁建;刘旺华;
目的:观察三甲散加减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2、Smad3、Smad7,即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用CCl_4油液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透邪通络组。造模的同时予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d),阳性对照组予秋水仙碱0.5 mg/(kg·d),透邪通络组予三甲散加减方浸膏1.1 mL/(100g·d)。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肝组织,光镜下观察纤维化程度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_1、Smad2/3及Smad7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三甲散加减方能逆转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能显著降低TGF-β_1和Smad2/3的表达,明显增高Smad7的表达,且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结论:三甲散加减方能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病理损害,有效降低肝组织TGF-β_1、Smad2、Smad3的表达,增高Smad7的表达,从而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阻断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2009年11期 v.29 997-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曲道炜;李扬;李斌;
目的:探讨扶正抗癜汤对慢性ITP模型小鼠网织血小板和脾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立扶正抗癜汤高、中、低剂量组,与西药泼尼松和中成药血美安对照,分离BALB/C小鼠血小板悬液和脾脏巨噬细胞(Mφ)并提纯,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及各组脾Mφ凋亡率。结果:扶正抗癜汤高剂量组外周血RP%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脾Mφ凋亡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扶正抗癜汤高剂量在缓解慢性ITP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同时能降低其中幼稚血小板的百分比(RP%),也能够减弱脾脏巨噬细胞对外周血小板的吞噬作用。
2009年11期 v.29 1000-10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