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从津血同源探讨《金匮要略》血水同治思路

    高磊;郑胜;焦静;

    人体中津与血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因此津血同源。其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瘀血亦同源且,互相影响。血水同病,故治疗应血水同治。《金匮要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根据疾病的特点,即血水致病的偏重,确立3种治则:以治血为主,辅以治水;以治水为主,辅以治血;治血、治水并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用药,治疗水肿、癃闭、黄疸、癥瘕、痈脓、外伤、血证以及妇产科疾病等与瘀血及水湿痰饮有关的诸多病证,对后世有积极的影响。

    2009年09期 v.29 737-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再论“胃不和则卧不安”

    李云;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冲气上逆、脾胃虚弱是"胃不和"的主要病机。卧不安,一指失眠,二指气喘不得平卧。阳明胃腑与肺相通,与脑相连,经络相互贯通,疾病即可相互影响,因而"胃不和"而致"卧不安"。治疗可采用消食导滞、温阳建中、清热燥湿、开郁降逆之法,使胃气调和,升降有序,"卧不安"不治可愈。

    2009年09期 v.29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类风湿关节炎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孙丽霞;金桂兰;汪悦;

    从中医基本理论入手,结合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症状、特点和现代研究探讨其从肝论治之理论基础:肝藏血而主筋,肝血亏虚是RA发病基础,也是女性多发的原因;肝主疏泄而调气血,肝气郁滞,日久气郁化火,伤阴耗血,生痰夹瘀,又会加重RA的进程。临床治疗RA可以从"调肝"入手选方遣药。

    2009年09期 v.29 741-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从顾护气血 重肝脾肾三脏论治月经病

    张海莹;张长河;

    妇人以血为主,治疗妇科疾病尤其应重视肝脾肾三脏,从肾、从脾、从肝论治。以健脾为主,兼以补肾疏肝为原则,临床治疗月经病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

    2009年09期 v.29 742-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脉诊研探

    梁士朋;艾华;

    <正>脉诊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历代脉学著作很多,谈脉之医家如繁星洒于医林。早在《内经》中就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如脉诊的方法、脉名及对正常脉象的认识或对病脉、

    2009年09期 v.29 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肖承悰教授运用对药治疗子宫肌瘤经验

    王东红;

    肖承悰教授认为,子宫肌瘤主要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出血量多,致阴血亏虚,气随血耗导致气虚;或因忧思劳倦伤脾,脾虚气血化生无源,而致正气不足。气虚运血无力,血流缓慢,停蓄胞宫,日久则成癥瘕;而瘀血日久又可损伤正气,进而加重血瘀而为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在月经近净时或刚净后,出现阴道排液,或血水交融,为湿浊久蕴凝滞成痰,痰湿瘀血互结,结于胞中而成癥瘕;而血瘀日久,气机不利,亦可产生痰湿,致痰瘀互结,阻滞冲任气血,而使癥积愈坚而为痰瘀互结型。用药分为经期和非经期治疗,且在不同时期补与消各有侧重,标本兼治。

    2009年09期 v.29 745-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容福庆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用药特点

    朱志华;容福庆;

    容福庆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用药特点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淡味药代替味苦难咽之药。同时认为儿科用药忌用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攻伐有毒之品,中病即止。

    2009年09期 v.29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兰军教授运用对药治疗冠心病

    李烨;孙兰军;

    孙兰军教授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擅用对药治疗冠心病,取其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如川芎与当归,丹参与黄芪,石菖蒲与郁金,墨旱莲与女贞子等,经临床验证疗效十分显著。

    2009年09期 v.29 748-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洁生从肾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李龙骧;

    李洁生治疗原发性痛经从肾论治,注重补肾填精,辨肾之元阴、元阳的不足,分阴阳而燮理之。用药主张用血肉有情之品峻补奇经,助阳气,固阴精。

    2009年09期 v.29 750-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臧力学主任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

    黄丽红;臧力学;

    臧力学主任治疗便秘以益气养血、滋阴润肠为基本原则,不妄用攻下,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法,逐渐加入清热泻下药,使大便畅通,恢复机体平衡,标本兼治。

    2009年09期 v.29 751-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蕾主任治疗痛风经验

    徐媚媚;

    徐蕾主任中医师将痛风分为发作期、间歇期及恢复期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及针灸疗法。发作期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治其标,配合中药外敷及针刺治疗;间歇期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标本同治;恢复期以分清泌浊、补脾益肾治其本。

    2009年09期 v.29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大经教授运用柴胡治疗鼻科疾病经验

    卜献策;谢慧;周桦;李瑜娟;熊大经;

    熊大经教授认为,鼻科实证多以肝胆湿热为本,在治疗上喜用、善用柴胡,以之疏肝泻热,和解少阳。且柴胡为少阳肝胆引经药,能载药上行,宣通鼻窍,是治疗此类病证的良药。

    2009年09期 v.29 75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研究及治疗

    刘真;

    过敏性紫癜,传统医学对其有"葡萄疫""肌衄"等论述,有关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认为其与外感六淫,自身气血、五脏六腑功能的紊乱有直接关系。目前治疗HSP尚无特效药。中医志在治病求本,从根本上着眼于该病的预防及治疗,通过辨证分型辨明虚实后,运用传统方剂加减,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凉血散瘀或温脾补肾等法治疗,在临床上均取得较好疗效。

    2009年09期 v.29 756-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辨治述要

    张畅;朱颖;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归属祖国医学"崩漏"范畴,其主要病机可概括为虚、热、瘀,证多虚实夹杂。治宜辨证论治,补肾健脾,滋阴清热,活血化瘀,因证而用。在止血的同时调整月经周期,以达到去除顽疾的目的。

    2009年09期 v.29 758-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仲丽平;高月平;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主。从临床研究角度研究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替代合成激素治疗,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明显的优势,能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09年09期 v.29 760-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音乐治疗的再思考

    林卓逸;贾春华;

    对音乐治疗的议题重新反思认识到,音乐治疗的特质在于突破地域性,而且音乐与身体的规律相关,具有主观性。从理论上看,可以套用中医五行学说,依据音乐的调式和风格,搭配相应的脏腑治疗情志及其他疾病。音乐治疗的优越性在于贴近自然及其便利性。

    2009年09期 v.29 762-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肛周脓肿及肛瘘治疗中虚挂线引流法再思考

    钱海华;曾莉;

    虚挂线引流法是高位肛周脓肿和高位肛瘘手术治疗中不切断括约肌的挂线方法。与传统切割挂线法比较,不切断肛周肌肉,仅以橡皮筋引流,刺激创面,可减少肌肉损伤及并发症。研究中发现,橡皮筋穿入肠腔毕竟有一定损伤。改进后的虚挂线法将橡皮筋由肠腔及瘘腔引入,可以进一步减少损伤。

    2009年09期 v.29 765-7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脑梗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

    周晓卿;

    目的:观察脑梗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运用脑梗通络口服液(由莪术、水蛭、益母草、川芎、大黄、冰片、石菖蒲、远志等组成)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受检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4 d为1疗程)抽血对TNF-α、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影响明显。

    2009年09期 v.29 767-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心力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2例临床观察

    魏慧渊;杨庆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采用心力神(黄芪、茯苓、党参、麦冬、丹参、五味子等)为基本方辨证加减,观察其心功能恢复情况及射血分数(EF)及BN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左室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力神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少。

    2009年09期 v.29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补肾益精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黄太权;刘龙民;范华昌;罗家祺;李坚翔;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数字广度测验(DS)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MMSE量表评分中时间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和计算、物体命名、语言复述、言语表达及图形描述能力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DS得分中倒背能力较对照组改善(P<0.05);ADL量表的测查表明,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补肾益精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2009年09期 v.29 771-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消化性溃疡胃镜下治疗60例疗效观察

    李明;曾艳;李佳;

    目的:研究胃镜下药物喷洒配合抑酸抗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和复发率。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溃疡治疗术并口服药物治疗。口服: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内镜下对溃疡喷洒溃疡1号和2号治疗;对照组口服洛赛克、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结果:总愈合率治疗组为75.0%,对照组为61.7%;总复发率治疗组为16.7%,对照组为31.7%。结论:胃镜下药物喷洒配合抑酸抗炎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2009年09期 v.29 773-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参芎注射液与针刺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张岩岩;董宇翔;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针刺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门诊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配合针刺风池、玉枕穴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配合口服尼莫地平。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针刺并用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009年09期 v.29 775-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康惠尔溃疡贴治疗褥疮创面疗效观察

    许丰;

    <正>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康惠尔溃疡贴[生产商: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717563]对褥疮创面有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褥疮患者2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2009年09期 v.29 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三金片治疗急性尿路感染76例临床疗效分析

    刁亚红;黄泳;

    目的:观察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尿路感染患者均采用三金片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疾病类型的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并完成治疗后3,6个月的随访。结果:76例患者治愈40例,总有效率为89.47%,不同类型疾病导致尿路感染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腰痛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3个月随访,全部76例患者没有复发;治疗后6个月随访,2例复发。结论: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疗效确切,适用于各种类型疾病的尿路感染,能显著改善症状,治疗后复发率较低。

    2009年09期 v.29 779-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观察

    尤德明;欧美荣;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进一步发展则为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已成为目前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按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隶属于中医"虚劳""肾劳"

    2009年09期 v.29 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0例

    吴楠;李巧兰;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以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易反复发作,部分可发展为脑卒中,临床危害较大。笔者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本病70例,取得

    2009年09期 v.29 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隔药物灸治疗疼痛的临床运用

    肖慧玲;刘少鸿;黄泳;

    隔药物灸作为灸法的一种,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运用广泛。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和其他隔药灸,在治疗头痛、颈腰椎疼痛、四肢关节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疼痛等方面,有着效果肯定、复发率少等特点。

    2009年09期 v.29 78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杨春;李金波;申鹏飞;

    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多见,约占颈椎病的60%~70%。治疗上除手术外多采用保守疗法,如手法推拿、牵引、封闭、理疗、药物外敷和内服、针灸及针刀治疗。针刀疗法通过重新建立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改善局部微循环,疏通经络等作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2009年09期 v.29 786-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陈琦;朱超;李伟红;

    肥胖症是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病等多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疾病的危险因子,针灸运用体针疗法、耳针疗法、头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能有效地治疗肥胖症,并且其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从而广泛被患者接受。

    2009年09期 v.29 789-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子午流注针法研究思路探讨

    杨玥;周桂桐;

    子午流注针法是在子午流注学说基础上建立的具体取穴方法,其内容包括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及时间医学理念。前人主要从子午流注古籍渊源的探讨,相关古籍的整理和校译,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理论,开穴方法的研究以及子午流注针法的合理性与缺憾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临床应用方面,从整理文献结果来看,大多缺少对照组,缺乏说服力。近年来,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2009年09期 v.29 792-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王洪才;刘月姮;董宇翔;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以排尿功能障碍、疼痛和性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较为严重,而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症状各异较难治疗。针灸疗法治疗该病较为有效。对于湿热型取阴陵泉、中极、膀胱俞等穴,气滞血瘀型取秩边、三阴交、中极、膀胱俞等穴,脾肾亏虚型取秩边、关元、脾俞、三焦经、肾俞等穴,针刺疗法是一种绿色疗法,是通过调节神经及刺激局部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2009年09期 v.29 79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张丹丹;李金波;

    目的:探讨刺络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2009年09期 v.29 796-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41例

    乔睿;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知母、黄柏等中药,结合针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穴位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41例。结果:治愈21例,占51.2%;好转20例,占48.8%;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联合针刺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期增强了利湿活血、通痹消肿的功效,可迅速缓解红、肿、热、痛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09年09期 v.29 797-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电针配合“液体”推拿治疗肩周炎52例

    焦富莲;梁永翠;杨娇;黄芳;

    <正>电针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疗效,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在电针的基础上,配合"液体"推拿治疗肩周炎症患者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4例均为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针灸科

    2009年09期 v.29 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化疗胃肠道反应42例

    张龙;孔平孝;

    <正>肿瘤的化学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全身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胃肠道反应是抗癌药物引起的最常见毒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化疗不能完成。笔者对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胃复安进行了临

    2009年09期 v.29 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急性椎动脉及交感型颈椎病18例

    白慧梅;周震;

    <正>椎动脉及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迂曲、狭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致脑干或迷路供血不足。典型症状是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球震颤,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2009年09期 v.29 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连建伟教授运用龙骨验案举隅

    吴小明;连建伟;

    <正>连建伟教授擅用龙骨,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5月-2007年6月,连建伟教授用龙骨计205方次,其运用既有法经方之旨者,又有自己独到之处,兹举例报告如下。1高年失精

    2009年09期 v.29 802-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智斌教授针灸推拿治疗落枕验案举隅

    冯卫星;

    <正>刘智斌教授从事针灸推拿专业医、教、研二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手法灵巧独到,擅长针灸推拿治疗颈腰椎病和脑血管疾病。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在临床中目睹刘师治疗各种落枕颇有心得,兹举例报告如下。

    2009年09期 v.29 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动物药整理研究——全蝎

    李娜;于淼;胡丽娜;林喆;

    全蝎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高,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生物医药学和生物化学的发展,全蝎和蝎毒素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并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来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9年09期 v.29 805-806+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黄芪在促血管再生中的应用

    蔡旭兵;潘立群;

    中药在促血管再生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与广泛的应用前景。黄芪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功,目前有报道认为黄芪具有一定的促血管再生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随着人们对黄芪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从动物实验逐步过渡到细胞分子水平。

    2009年09期 v.29 807-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从中医中药角度谈特色饮食

    燕强;张其成;

    中医药食同源之说,古来有之,许多用来治病的药物同时也是美味可口的食物。如以乌梅为主料的酸梅汤,以玫瑰花为主料的玫瑰饼等特色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可补益人体。

    2009年09期 v.29 809-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炙甘草汤新论

    齐方洲;朱慧芳;徐辽寅;李明辉;

    《伤寒论》第182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自仲景之后,医家皆囿于炙甘草汤为治伤寒脉结代之方,而鲜有发挥。炙甘草汤实为千古补虚第一方也。后世之补益剂,或补气,或补血,或补阴,或补阳,或气血阴阳同调,皆从此方化裁而来,此为补益之祖。临床上,可以根据病人气血阴阳的变化,脏腑的虚损,而适当地增损使用炙甘草汤。

    2009年09期 v.29 81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补肾健骨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谢晓燕;蔡广知;于春英;张忠君;贡济宇;

    <正>补肾健骨颗粒由淫羊藿、补骨脂、黄芩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益肾健骨、温脾止泻的作用。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及湿热郁结所致的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等症。为控制制剂质量,本实验采用TLC

    2009年09期 v.29 812-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肾阳虚证造模方法考察

    苟小军;韩宝侠;王朝廷;穆德焕;陆雄;张永煜;

    目的:考察氢化可的松造模方法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进行造模,检测氢化可的松模型的体重变化、血清皮质醇(COR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睾酮(T)、雌二醇(E_2)等指标,观察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个轴的变化。结果:大鼠氢化可的松模型可以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血清T_3、T_4下降,血清CORT下降,而对性腺轴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氢化可的松注射法建立的肾阳虚证大鼠模型,是构建肾阳虚证模型比较可靠的方法。

    2009年09期 v.29 814-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人白血病小鼠SDF-1/CXCR4轴的影响

    吕俊秀;杨文华;于文俊;郝征;

    目的:通过给人白血病小鼠注射蝎毒多肽提取物,从而研究该药物对白血病小鼠SDF-1/CXCR4轴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注射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使之成为白血病小鼠,造模成功后继续在SPF条件下饲养28 d,检测各组SDF-1和CXCR4值。结果:各治疗组的SDF-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CXCR4除低剂量组外,高中剂量组也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蝎毒多肽提取物通过下调SDF-1/CXCR4的表达,进而起到治疗白血病小鼠髓外浸润的作用。

    2009年09期 v.29 816-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竹清脑颗粒对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大鼠血清中SOD及脑组织中MMP-9表达的影响

    刘淑霞;石春明;任惠锋;白雅;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颗粒对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大鼠血清中SOD及脑组织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Ⅰ合肝素脑内注入并灌服自体粪便建立大鼠脑出血痰热腑实证模型,黄竹清脑颗粒、鲜竹沥口服液、二陈汤提取液灌胃给药观察痰热腑实证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测定血清中SOD、脑组织中MMP-9含量。结果: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优于鲜竹沥口服液、二陈汤提取液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黄竹清脑颗粒可明显减轻粪便干结、烦躁、鼻分泌物多、喉中痰鸣等痰热腑实证症状表现,可显著升高血清中SOD,减少脑组织中MMP-9的含量,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作用相当,并提示临床用药应从中剂量起步为宜。

    2009年09期 v.29 818-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祛脂毒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

    李晶;冯俊俐;魏伟;

    目的:观察祛脂毒胶囊(化痰减肥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体重、Lee's指数、体内脂肪重量、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0只,为普食组;另一组70只,为模型组。经营养饲料喂养6周后,从普食组大鼠中随机选10只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1只,即模型对照组、模低组、模高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按5.2 mL/kg·d灌服蒸馏水;模低组、模高组分别以5.2 mL/kg·d、10.4 mL/kg·d祛脂毒胶囊浓缩液灌胃,连续给药4周,测定各项指标。结果:祛脂毒胶囊可以使营养性肥胖模型大鼠体重明显减轻,lee's指数明显缩小,体内脂肪重量明显减轻,血脂明显下降。结论:祛脂毒胶囊对肥胖大鼠具有减肥消脂的治疗作用。

    2009年09期 v.29 820-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委中穴考证及临床应用

    顾健华;

    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也是人体的要穴之一。各种针灸文献对委中穴的穴名、定位进行了详细说明,对该穴的各种操作方法、穴位的解剖结构,及古今的各种针刺功效主治进行了总结。

    2009年09期 v.29 822-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瘟疫防治及其文献研究

    刘军;

    瘟疫频发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基于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需要,对近十年中西医瘟疫防治的研究状况及中国古代瘟疫防治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情况进行整理,发现中医防治瘟疫有优势,同时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资料仍有待发掘。

    2009年09期 v.29 82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李铁男;刘影;王业秋;张宁;

    从中西医两方面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病因病机以及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IBS的应用。中医药在防治肠易激综合征方面有丰富经验及明确疗效,要在整理古今中外医家对IBS认识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筛选出针对IBS发病关键环节的专方专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IBS的作用。

    2009年09期 v.29 827-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