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时间结构的研究

    松永树浩;许筱颖;邓小峰;袁卫玲;顾晓静;郭霞珍;

    《黄帝内经》对人体生命时间结构的研究内容丰富,主要集中于对生命周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3方面的研究。通过对《黄帝内经》中人体生命时间结构研究的整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2009年08期 v.29 645-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研究

    冯长卓;刘宏岩;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内经》《难经》的"治未病"思想。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伤寒杂病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对后世的发挥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治未病的源流、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三方面,对研究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的成果进行探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009年08期 v.29 647-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谈《黄帝内经》养生观

    李京玉;

    《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黄帝内经》形神统一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房事养生等几方面的养生思想研究探讨,在养生健身、防老长寿方面得到启示与指导。《黄帝内经》将养生置于首位,实具至理。

    2009年08期 v.29 649-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四时五藏阴阳”理论实验研究的思考和认识

    刘品祥;王志飞;刘晓燕;袁卫玲;郭霞珍;

    讨论了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采用实验手段和方法的可行性,并以"四时五藏阴阳"理论实验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采用实验的依据、涉及的方法和范畴,提出了有关中医学实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实验思维模式的思考。

    2009年08期 v.29 650-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医对情志疾病的诊治方法

    付娟;

    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的记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医学认为,内在体质因素为病之本,外在社会环境及生活因素刺激为病之标,且情志疾病具有先伤神,后伤脏,先伤气,后伤形的发病特点。诊法上重视问诊和望诊,治疗宜采取调理情志和调形治情并用的方法。

    2009年08期 v.29 653-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的研究

    张栋;孙静;

    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药实验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制有代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内容。从造模因素的选择、复制动物模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物模型"证"的判定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应做到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使中医证候模型逐步走向规范化。

    2009年08期 v.29 65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中医病机及治疗思路探析

    闫和平;

    针对导致女性不孕重要原因之一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从中医学角度就其病机及治疗思路进行探析,认为肝肾协调在卵泡发育成熟和按时排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气血津液的流畅则是肝肾-天癸-冲任-胞宫这一女性生殖轴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从而提出了肝肾失调是病理基础,痰浊血瘀是病理关键,治疗既要补肾疏肝以纠正肝肾失调,又要化痰活血以消除痰浊血瘀,如此通补并进,标本兼顾,则冲任畅,天癸至,卵泡发育成熟,卵子依时而排,两精相搏,孕育可成。

    2009年08期 v.29 658-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麻金木教授治疗肾病经验初探

    卫德强;

    麻金木教授治疗肾脏疾病强调现代医学的辨病和中医学的辨证相结合。治疗方法上中医方法和西医方法相结合,强调中医介入的时机和切入点。同时,要重视肾脏病理检查和中医立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病理给予相对固定的理法方药。并认为活血化瘀法应贯穿于肾脏疾病治疗的始终。

    2009年08期 v.29 660-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秉严诊治膀胱癌经验述要

    高振华;

    已故中医肿瘤专家孙秉严(1922—2005)先生,临床辨治膀胱癌,根据毒结内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病机特点,首先立足于解毒通利,恢复膀胱以通为用的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辨证施治,以为治本之图,体现了孙老辨证辨病,统筹兼顾的治癌观点。

    2009年08期 v.29 662-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女性皮肤病从肝论治心得

    林英豪;解滢禾;

    临床常见因肝之功能失调而致的皮肤病。肝具有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若气血亏虚,气机郁滞而致肝郁气滞、肝经湿热、肝阴不足等证,都会出现皮肤病变。女子以肝为本,故女性皮肤病更应重视从肝论治。

    2009年08期 v.29 663-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高丽娜;杨文华;

    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是导致急性白血病化疗失败、影响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原因。如何针对耐药机制研制和使用相应耐药逆转剂是对抗白血病细胞、提高化疗药物疗效的当务之急。中医中药在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在逆转的同时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2009年08期 v.29 665-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川芎嗪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李彤;于月明;姜涛;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和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对照组以西比灵胶囊加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中医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CD检测左右大脑中动脉(MCAL、MCAR)、左大脑后动脉(PCAL)、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平均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川芎嗪注射液合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2009年08期 v.29 667-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罗芳;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作用的生脉注射液与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舒血宁针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针治疗,对照组35例仅用舒血宁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V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相应动脉Vs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应动脉V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

    2009年08期 v.29 669-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吴疆;李得民;郑香春;王烁;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采用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桂哌齐特加用碳酸氢钠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在疗效上更为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能更好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临床症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2009年08期 v.29 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20例

    张红兴;

    目的:观察金荞麦水剂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金荞麦水剂,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金荞麦水剂能宣肺排脓、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化瘀,配合西医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2009年08期 v.29 673-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劳累性心绞痛52例

    王欣英;

    <正>笔者自2001年7月—2007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劳累性心绞痛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3例均为门诊病人,均符合《内科学》及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心电图均有不

    2009年08期 v.29 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9例

    刘松;宋聪琳;

    <正>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笔者以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09年08期 v.29 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蔡春沉;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年升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0例,取得了

    2009年08期 v.29 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降脂软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8例疗效观察

    张冰;郑友丽;张英凯;

    目的:观察降脂软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降脂软肝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多稀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检测ALT、AST、GCT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CT值及肝/脾均有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降脂软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优于多稀磷脂酰胆碱。

    2009年08期 v.29 678-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重度安定中毒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朱颖;李红梅;

    目的:总结中重度安定类药物中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对40例中重度安定中毒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证候学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中重度安定类药物中毒患者中以神志迷蒙、静卧不烦为其主要症状。其中气息微弱、目合口开、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肤冷肢凉等症状所占比例较大,中医辨证多为阳脱,气脱。口水痰多、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症状出现频率亦相对较高,中医辨证多为阴闭证。结论:中重度安定中毒患者常常出现正气严重受损,气阴两伤,中医辨证多属阴闭证,脱证(阳脱、气脱较阴脱多见)。

    2009年08期 v.29 680-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九味羌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

    李光芒;

    目的:观察应用九味羌活汤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6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采用祛风化湿清里热、燥脾暖肾通脉络法治疗,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并配合针刺进行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6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6%。结论:九味羌活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探索。

    2009年08期 v.29 682-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颈痛汤治疗颈椎病99例疗效观察

    郭福;

    <正>自2006年3月—2008年8月,笔者以颈痛汤治疗颈椎病9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6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9例,男48例,女51例;年

    2009年08期 v.29 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熏药加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2例

    李刚;贾胜洪;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见于老年人,一般以膝关节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笔者采用祛风通络散熏药加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9年08期 v.29 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活血化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2例

    邢敏艳;指导:仝警安;

    <正>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属中医眼科络损暴盲、视瞻昏渺范畴。在临床上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常见致盲性眼底病,其致盲率为15.9%。笔者采用活

    2009年08期 v.29 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药疗法

    魏丽娟;蒋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眼部微血管病变。主要病理是燥热灼伤目中血络,导致视网膜的一系列改变,主要以出血为主,而阴伤、燥热、血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是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中医辨证有多种证型,但以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治以益气养阴固本为主,辅以清热化瘀软坚。

    2009年08期 v.29 68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吉林中医药》杂志2010年征订启事

    <正>《吉林中医药》杂志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吉林中医药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学术导向,崇尚"质量第一,学术至上",提倡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并重,注重老中医经验总

    2009年08期 v.29 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9年10月16日华夏医学联谊会新老学员大聚会(专科药品,免费试用)办理医学证书,诚招药品代理商

    <正>为了传授高效、独特、简单、安全、实用的临床技术,我们每年多次参加其他学校短期培训班,共六十多期。收集了一百多期培训班资料,请教了许多名医和每年一次大聚会提供的秘方、验方编写了专辑。真正找到了一个"学期短、内容多、花钱少、共同学习、互相交流"的学习形式,将40多班内容传给大家。奉献我们的爱心。

    2009年08期 v.29 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征订启事

    <正>《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长春中医学院学报》),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吉林中医药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祖国医学,积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为己任,提倡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与临床并重。在

    2009年08期 v.29 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2010年征订启事

    <正>《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推动中国急症学术进步为宗旨,报道中医、中西医结合

    2009年08期 v.29 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灸推拿

  • 眼部穴位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例临床观察

    杨博;邹伟;岳远更;

    目的:观察针刺眼部穴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眼部穴位进行强刺激治疗,如睛明、攒竹、鱼腰、瞳子髎、四白、承泣、丝竹空、太阳、上星,然后根据辨证阴虚型加三阴交、涌泉、肾俞等,气虚型辅以关元、气海、血海、脾俞、肝俞等。结果:本组全部有效,其中痊愈7例,占70%;好转3例,占30%。治疗次数均在10次以内。结论:眼部穴位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2009年08期 v.29 68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用穴的基本法则探讨

    杨萍;董勤;刘兰英;

    通过对现代针灸临床文献的分析考察,从调和阴阳及调神促眠两方面探讨了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基本法则。根据阳盛阴亏、阴阳失交的基本病机,认为调和阴阳是治疗失眠的根本大法,具体可从四方面入手:取背俞穴,调脏腑阴阳;取照海、申脉穴,调阴阳跷脉;取任督穴,调营卫阴阳;上下配穴,泻阳补阴。针对失眠主症特点及主要病位,又当注重健脑调神、宁心安神之法。

    2009年08期 v.29 690-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经络皮部理论在砭石疗法中的应用

    胡波;谷世喆;

    砭石疗法在临床与家庭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砭石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以中医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为指导。砭石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皮肤,因此经络的皮部理论对砭石疗法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六经皮部的概念和功能,初步阐释皮部理论在砭石疗法中的运用规律,对经络理论指导砭石疗法作进一步的补充。

    2009年08期 v.29 692-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深刺膀胱经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袁庆东;刘冰;肖向茜;

    目的:评价深刺膀胱经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取膀胱经穴秩边、中膂俞、中髎、会阳,隔日1次深刺,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2 mg,每日1次。2组均治疗4周。结果:针刺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定(QOL)、最大尿流率(Q_(max))、前列腺体积、内腺动脉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PVR较药物治疗后有明显减少(P<0.05);针刺治疗后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舒张期血流速度、内腺动脉血管内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针刺组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结论:深刺膀胱经穴可显著减轻本病患者的前列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著降低残余尿量,提高最大尿流率,有效改善内腺动脉血液动力学,其临床疗效与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的效果相近。

    2009年08期 v.29 694-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手法理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临床观察

    李强;李良;

    目的:观察手法理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均采用松解理筋、点穴通络、屈伸牵引治疗。结果:显效率75.6%,有效率97.7%。结论:中医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

    2009年08期 v.29 696-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60例疗效观察

    杨蕾;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体针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能有效促进排尿,恢复膀胱的排尿功能。

    2009年08期 v.29 697-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120例

    万泉;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分为运用电针配合超短波组(治疗组)和单纯采用电针组(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2009年08期 v.29 699-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壮医药线点灸加中草药外洗与护理对55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罗雪梅;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中药外洗与护理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9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用中药外洗治疗与护理;对照组40例则用药物治疗结合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0.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缓解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用中草药外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见效快,经济方便。疗效明显优于用利巴韦林针剂静滴结合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的治疗。

    2009年08期 v.29 700-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医案医话

  • 透营转气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体会

    李牧;

    多种皮肤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热伤营阴、热伤血络证,透营转气法在皮肤科中运用可取得良好疗效。"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指治疗营分证可以使用宣散透邪之品,使营分热邪透出气分外解。清营汤是该治法的代表方,方中诸药相配,共奏清营透热、养阴生津之效。

    2009年08期 v.29 702-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融教授运用柴桂龙牡汤辨治小儿癫痫验案1则

    唐温;马融;

    <正>吾师马融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政府授衔"中医小儿神经内科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奉家学,后

    2009年08期 v.29 703-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远慧茹教授“毫针点刺法”的临床应用

    蔡晶晶;远慧茹;

    <正>"毫针点刺法"是远慧茹教授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独特的针刺方法。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后,先用0.3×40 mm的华佗牌无菌消毒针轻巧地在患者病变部位大范围高频率地点刺,针尖不刺破皮

    2009年08期 v.29 705+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桂枝茯苓丸治疗多囊肾1例

    于光华;杨洪涛;

    <正>1病案举例患者张某,女,45岁,因腰酸腰痛2年加重1月,于2006年3月初诊。症见:乏力,双下肢微肿,面色少华,形寒肢冷,右侧肾区稍隆起,有肿块、压痛,腰酸、腰痛,活动后加重,纳差。舌苔色白中薄黄、舌质

    2009年08期 v.29 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动物药

  • 动物药蛤蚧的整理研究

    李冬;曲晓波;胡丽娜;林喆;

    蛤蚧具有益肾补肺、止咳平喘、益精血和消积聚等主要功效,在《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医著中均有记载。通过对两汉以来的医学古籍中关于蛤蚧的记载和报道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从蛤蚧的主要功用、主治病症、配伍规律、用药剂量、炮制方法、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蛤蚧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的概况。

    2009年08期 v.29 707-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方药纵横

  • 金桂论:浅探桂之体木用金

    徐喆;王兴华;

    自先人有五行之说至今,尚未见以五行定药性者。然大道至简,以五行定义解读纷杂药性,以金、木、水、火之性,研究桂、附、姜、草之属,岂不妙哉!桂之性味,颇与金合;观其效用,行气散结,通阳利水,祛风解表,平冲降逆,抑肝扶脾,莫不因金性使然。

    2009年08期 v.29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骆驼刺的化学成分及民间应用

    全智慧;徐暾海;

    骆驼刺是一种耐盐碱抗旱很强的豆科牧草,在干旱荒漠区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和生态适应性,利用盐碱地等弃耕地种植骆驼刺进行改土治沙、抑制草场退化、提供饲草料,是有效解决牲畜与人争粮问题的突破口。骆驼刺的药材资源丰富,来源于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和疏叶骆驼刺的干燥叶、花、种子、全草以及茎叶分泌物(刺糖),在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是维吾尔医用传统药材。随着对骆驼刺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植物必将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009年08期 v.29 71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小议附子及其服用经验

    杨涛;张再良;

    <正>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因其附生于母根乌头之上,如子附母,得名附子。附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记曰:"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

    2009年08期 v.29 713-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6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

    黄佳;史卫忠;邢轶华;于玥;金丽;孙毅;李皓;王晓宇;张勇;王宁;赵志刚;

    目的:考察6种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光阻法测定配伍前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结果:配伍后混合溶液中不溶性微粒(尤指≥2μm和≥5μm)显著增加,且同一中药注射剂与不同厂家输液配伍后结果亦有所差别。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及对其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的监控。

    2009年08期 v.29 715-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痹康无糖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谢程;张兰杰;张炜煜;杨雪;范里;孙黎黎;

    目的:确定痹康无糖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牛膝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对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以地龙中次黄嘌呤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煎煮法对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药材中脂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倍量的85%乙醇,提取1次,每次1 h;药材中水溶性成分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浸泡0.5 h,加6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 h。结论:工艺合理,稳定,重现性好,为痹康无糖颗粒的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2009年08期 v.29 717-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郑琴;朱跃兰;侯秀娟;

    目的:建立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以复合造模思路,在采用胶原诱导复制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基础上,结合孤养法和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方法,造成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结果:造模后给予行为学测试和下丘脑5-HT、5-HIAA含量测定,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大畸形,关节炎指数增高,蔗糖水饮用量、旷野试验中水平及垂直得分、下丘脑5-HT、5-HIAA含量都明显小于正常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症动物模型关节肿大畸形,关节炎指数增高,呈抑郁状态,兴趣丧失,快感缺乏,运动迟滞等,能充分模拟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患者的核心症状,实验重复性较好,是研究类风湿关节炎伴发抑郁的理想模型。

    2009年08期 v.29 720-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丹参骨宝1号预防糖皮质激素致大鼠皮肤衰老的形态学观察

    周湘君;吴铁;张益嘉;

    目的:形态学上观察丹参骨宝1号对糖皮质激素导致大鼠皮肤衰老样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组每天口服普通生理盐水,其余3组每天口服泼尼松3.5 mg/(kg·d),造成皮肤衰老模型,同时按组给予不同药物治疗:治疗组[丹参骨宝1号1.024 g/(kg·d)],阴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0.8片/(kg·d)],模型组不给药治疗。共给药喂养100 d,处死大鼠取其皮肤作组织切片观察,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和弹力纤维总面积。结果:丹参骨宝1号组大鼠皮肤较模型组有所增厚,弹力纤维数量上升,胶原纤维排列比较致密。复方丹参片组对比模型组无明显改变。结论:丹参骨宝1号可有效缓解糖皮质激素造成的皮肤衰老样病变。

    2009年08期 v.29 722-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香散对大鼠炎症递质含量的影响

    周建辉;王爱梅;欧阳静萍;

    目的:研究清香散对大鼠炎症递质(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血清NO变化水平,并对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香散预防组、清香散治疗组NO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湿热模型组与清香散预防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清香散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清香散预防组与湿热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清香散治疗组显著高于湿热模型组;清香散治疗组显著高于清香散预防组。结论:湿热证模型大鼠NO含量明显降低,清香散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NO含量。

    2009年08期 v.29 72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从《黄帝内经》情志致病反思中医心理疗法

    吕淑琴;赵丹;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即是对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中医命名。通过探究《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的内容,简要叙述了情志的产生机理与致病的原因。同时,对情志疾病的治疗,总结出情志相胜、移精变气、暗示等五种心理治疗方法,加以论证分析。

    2009年08期 v.29 727-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医德溯源

    周晓菲;张其成;

    中医医德思想一直与医术紧密相连,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医德理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的医德规范开始萌芽,而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医德规范体系已初步形成。

    2009年08期 v.29 72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糖尿病啮齿动物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甄仲;常柏;于波;张京华;仝小林;

    <正>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较好的动物模型,尤其是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病因、发病机理及并发症研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以哺乳动物为主,涉及猴、猪、犬、猫、兔、豚鼠、大鼠、小鼠等,啮齿类动物因生命周期短,来源方便,易于人为

    2009年08期 v.29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近况

    孟更民;

    <正>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在我国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第二位常见的痴呆,亦是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控制进

    2009年08期 v.29 735-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正>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6月,是集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法人代表张益胜,注册资本6127.2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传承中华文明,服务人类健康"的宗旨,坚持"关爱众生,诚信笃实,以人为本,创新为先"的经营理念,发扬"团队、敬业、创新"的企业精神,依托长

    2009年08期 v.2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中医药编委单位

    <正>~~

    2009年08期 v.29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