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艳霞;毛海燕;吕海江;
吕海江教授擅长眼部各种病证的诊断和治疗,特别精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出血、角膜炎、结膜炎等的诊断和治疗。角膜疾病属于外障疾病,外障疾病的治疗多以祛除"六淫"为主,因此要疏散外邪;角膜在五轮中属风轮,风轮疾患以泻肝、平肝或养肝、舒肝为主,所以要兼顾肝胆。"已病防变",在治疗黑睛疾病时若治不及时常常波及瞳神,因此早期恰当的引经药对本病早期的治疗非常重要。为了尽早使翳消散,避免其影响视力,退翳药应及时使用,同时不忘发散,进一步帮助退翳。
2009年05期 v.29 372-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黎明全;张二力;李玉娟;赵建军;
赵建军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毒损经络、脊髓,络道阻滞,络脉不畅,神经不能传导是痿病发生的病理机转,髓(?)络滞是痿病的主要辨证分型,益髓通经是治疗痿病的基本法则。
2009年05期 v.29 374-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玉玲;
成肇仁教授治疗咳嗽善用止嗽散一方,无论外感内伤皆用之;他还善用经方,拟用麻杏加减化裁。针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辨明脏腑,不拘于肺。对于木火刑金之肝咳,用小柴胡汤和柴陷汤加减治疗。
2009年05期 v.29 37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田鹤群;
曹志群教授分析胃石症病因病机为因虚致石和因邪致石,临床运用理气、消积、化痰、祛瘀诸法,自拟消癥排石汤(三棱、莪术、黄芪、白术、山慈菇等),临症加减取得显著疗效。
2009年05期 v.29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振华;
已故中医肿瘤专家孙秉严(1922—2005)先生,临床辨治肺癌,参酌前贤认识,结合自身经验,始终抓住邪毒淫肺为标、肺脾气虚为本的病机特点,恒以验方"化毒片""化坚液"和"肺癌汤"加减辨证论治,体现了治疗肺癌以祛邪为主、标本兼顾的治癌理念。
2009年05期 v.29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嫣;沈洪;
鼓胀即肝硬化,是中国古代四大顽症之一。在鼓胀病程的不同阶段,可出现各种兼证,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悬饮(肝性胸水)、黄疸、泄泻、血证,其在鼓胀病程中的不同时期出现,可因病势紧迫转变为主证危及病患生命,因此在鼓胀的治疗中必须注意兼证的辨治,方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2009年05期 v.29 380-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扎瓦德;宋美扬;郭长青;
高血压病发病因素错综复杂,病机各不相同,存在诊治随意性大的弊端,故当前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均未取得满意的疗效。为了充分挖掘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优势,应该客观地吸取西医的诊病精华为我所用,以中西医对此病研究的共识为着眼点,依据中医理论和西医认识,结合临床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顾,治病求本,重视整体论治"及"从情志致病角度立论"3个方面思考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以期能够指导临床实践。
2009年05期 v.29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亮;石岩;
金元四大医学名家之一李果所著《脾胃论》论述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他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相辅相成,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在治疗上主张温补脾阳,升提脾气,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创始人。其论述脾胃总与元气和阳气升发联系起来,治疗上并非仅着眼于补脾,而是用小量的升发之药培补升发元气。耗散结构理论很好地阐释了升发元气与补脾的关系,从而在科学理论中给中医找到了更多的旁证,也在研究中医用药方法上给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2009年05期 v.29 38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师光;郭小鹏;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络病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很多疑难病从络病论治越来越显示出其疗效与优势。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及络病理论研究成果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络病范畴,其基本病理变化是瘀毒阻络,临床治疗应以化瘀通络、活血解毒为基本治则。
2009年05期 v.29 387-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索红亮;王硕仁;吴爱明;高永红;张冬梅;吕希滢;
目的:研究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发生多重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其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对近年来到医院就医的中老年高血压病例进行断面研究,采集一般状况、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以及肝肾功能、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 12.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并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血瘀证、虚证、痰浊证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结果:年龄(Age)、危险度分层(Levels)、血脂(Lipid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4种危险因素进入最终回归模型;中医证候学分析得出,除普遍高发生率的血瘀证外,阴虚证、痰浊证、心虚证与发生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结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年龄(Age)、危险度分层(Levels)、血脂(Lipid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血瘀证、阴虚证、痰浊证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2009年05期 v.29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晓燕;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甲胺喋呤、米非司酮及二药联合应用配合中药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诊断明确的15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A组予甲胺喋呤肌注,B组口服米非司酮,C组上二药加中药消瘀化痞汤,比较3组血β-HCG下降率及包块吸收消失的时间差异。结果:C组治疗7 d后,β-HCG下降率、包块吸收消失时间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甲胺喋呤、米非司酮二药合用配合中药联合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有效率明显提高。
2009年05期 v.29 392-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束永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凉血化瘀益肾汤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47例HS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凉血化瘀汤,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白蛋白(ACB)、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β_2微球蛋白、尿红细胞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6.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较单用传统西药治疗效果好。
2009年05期 v.29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长春;瞿志明;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止痛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病例60例,用川芎茶调散随证加减治疗,以7 d为1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愈41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祛风活血止痛法可作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一个基本法则。
2009年05期 v.29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帅;罗建君;
目的:观察益气通便方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益气通便方;对照组42例,用乳果糖口服液。采用卡方检验方法比较,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4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通便方是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期便秘的有效治疗方法。
2009年05期 v.29 396-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佳;刘建秋;
目的: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V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服用宣肺补肾方(麻黄、杏仁、紫苏子、半夏、山茱萸、肉桂等)治疗;对照组32例,服用氨茶碱、酮替芬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宣肺补肾角度立法组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近期和远期效果好,是治疗CVA的有效方剂。
2009年05期 v.29 398-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爱民;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诊断病倒60例随机与西药组对照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治疗组以参附苓桂术甘汤口服,对照组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等。结果:治疗组(89.3%)与对照组(92.5%)总有效率差别无显著性,不良反应治疗组(7.1%)与对照组(29.6%)有显著差异。结论:参附苓桂术甘汤加丹参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2009年05期 v.29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嫒蓉;
目的:比较采用中药复方大承气冲剂口服法与肥皂水灌肠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肠道清洁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肥皂水灌肠组手术前1d晚8时肥皂水灌肠,中药复方大承气冲剂口服组于手术前1 d下午2时口服100~200 mL。结果:中药复方大承气冲剂口服组肠道清洁满意程度优于肥皂水灌肠。结论:应用中药复方大承气冲剂口服能达到最佳的术前清肠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2009年05期 v.29 401-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黎琮毅;方健强;欧华军;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人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在基础治疗及西医治疗(休息、扩容、补液等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黄芪、党参、白芍、当归、白术、三七等),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加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9%,对照组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2009年05期 v.29 40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健清;
目的:探讨治疗多发性寻常疣、跖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门诊多发性寻常疣、跖疣患者3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狼毒洗方浸泡配合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记录皮损数目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复发率4.7%;对照组总有效率44.4%,复发率27.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43,P<0.01;x~2=3.94,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多发性寻常疣、跖疣,疗效和复发率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09年05期 v.29 404-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亭;熊屹;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4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B组在A组基础上加中药内服(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黄芪等)及外洗(桂枝、红花、制川乌、细辛、当归等)。结果:B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A组(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2009年05期 v.29 405-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淑敏;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儿童头部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肺俞、脾俞、风池、血海、足三里、曲池等穴,分为两组交替使用,分别抽取板蓝根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患儿中痊愈27例(占90%);显效3例(占10%);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儿童头部寻常疣疗效好,创伤性、复发率低。
2009年05期 v.29 407-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佳;胡运光;马界;
"透天凉"手法源于《内经》,明代《金针赋》首次提出其概念,并对其作出系统的描述,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均证实该手法补泻作用的存在及其治疗热证独特确切的疗效。但是施用"透天凉"手法凉感产生与否和疗效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9年05期 v.29 408-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何邦广;吴海标;钱火辉;
目的:观察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温针灸疗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治疗组30例,取关元、天枢、中脘、足三里行温灸疗法;对照组30例,取穴与治疗组相同,只行普通针刺疗法。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结论:温针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较普通针刺疗效显著。
2009年05期 v.29 410-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刘恒;
<正>胃下垂为常见病、多发病,系胃的位置下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本病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征。近年来,笔者运用长针提拉法治疗胃下垂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9年05期 v.29 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任国强;张高峰;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8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辨证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选取曲池、大椎、合谷、委中、风池、足三里、内关等穴针刺;药物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5%,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0.0%,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应用针灸辨证治疗急性荨麻疹,可以达到祛风止痒、益卫固表和利湿消肿等功效,疗效确切。
2009年05期 v.29 413-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杨晓琳;
从古至今,热证是否可灸为历代医家所争议,虽然近年来热证施灸理论的正确性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上越来越为人们所证实,但灸疗热证距临床广泛应用尚有一段距离,热证施灸,似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相矛盾,但在《内经》中早有例证,历代医家对其理论也有深入的认知。
2009年05期 v.29 414-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振强;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运用Fugl-Meyer(FMA)评分法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明显(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肢的功能。
2009年05期 v.29 416-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郑鑫焱;宣丽华;
<正>胃肠下合穴指的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足三里,手阳明大肠经的下合穴上巨虚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下合穴下巨虚。笔者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合治内腑"的理论,运用胃肠下合穴治疗胃肠疾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9年05期 v.29 417-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延秀敏;
<正>冠心病发病率居心血管疾病中首位,是当今社会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探索其临床主要证候特点及发病原因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脾虚湿热,故以健脾清热利湿为法,治疗本病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2009年05期 v.29 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申爱玲;刘公望;
<正>皮肤瘙痒症是一种自觉瘙痒而临床上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病,属中医"痒风"的范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麻黄含有的麻黄碱有拟肾上腺素样效应,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张焱等利用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酐诱导释放内源性组
2009年05期 v.29 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董宏涛;
<正>厌食症为小儿常见病,与小儿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关系密切。笔者用参芪健脾汤治疗厌食症1例,报告如下。1病案举例王某,男,4岁,1998年5月14日初诊。患儿出生后以母乳喂养,2岁断乳。一年来见食不贪,曾服
2009年05期 v.29 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小溪;
中医治疗抑郁症多集中于疏肝理气、宁心安神、滋阴补血、补气健脾、化痰开窍等5个方面,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用药及组方有一定规律,疏肝理气药多与滋阴补血药、宁心安神药多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出现。
2009年05期 v.29 424-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兆明;姬涛;侯林;田景振;
目的:建立4种保健酒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测定样品含量。方法:以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人参皂苷Re为对照品,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以人参皂苷Re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30~140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08%(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4种保健酒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2009年05期 v.29 425-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孙益林;徐兵;
目的:通过试验优选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所提的黄芩苷总量作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芩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黄芩生药切片,10倍水量水煮提取两次,每次1.5 h,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定容即得。结论:黄芩此种水提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大生产。
2009年05期 v.29 427-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韩鸿雁;李晨旭;丛丽娟;牛凤兰;
目的:测定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材中重金属元素砷汞铅含量。方法:采用常规湿法消解样品,通过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该类药材中的砷汞铅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9种中药材中绝大多数都存在一定量的砷汞铅,但都没有超过相关国家标准。结论: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状况较轻,但其广泛的存在应引起医学界对用药安全方面的关注。
2009年05期 v.29 428-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霍雅鹏;李海波;
目的:探讨健脾益胃法(选择代表方四君子汤)抑制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MTT法测定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TUNEL法检测该法对细胞凋亡的影响,HPLC法测定脂质过氧化反应。结果:健脾益胃法能保护细胞的氧化损伤,抑制细胞的凋亡,漂浮的细胞明显减少,抑制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结论:健脾益胃法对ECV-304细胞氧化损伤由明显的保护作用。
2009年05期 v.29 430-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敏;曹保利;李记坤;刘蓉蓉;
目的:通过比较复方莪术散煎剂及颗粒剂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影响来了解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方法:成功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随机分为复方莪术颗粒剂组、复方莪术煎剂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动物各8只。给药4周后,分别从大体和光镜下观察对比分析各治疗组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影响。结果复方莪术散煎剂与颗粒剂对大鼠异位病灶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复方莪术散的不同剂型不影响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抑制作用。同时,复方莪术散颗粒剂与煎剂相比具有快捷而方便的优点。
2009年05期 v.29 433-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东;姜淼;
目的:探讨中药白毛夏枯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对肺癌A549、肝癌SMMC-7721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白毛夏枯草在体外对A549、SMMC-772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60%、16.99%。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白毛夏枯草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中药白毛夏枯草对肿瘤细胞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
2009年05期 v.29 434-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刘桂芳;高彦彬;林长青;王娣;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糖脂平组、罗格列酮组。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3组喂以高脂饲料,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脂,提取附睾旁脂肪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PPAR-γ2基因片段,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糖脂平具有降低IR模型大鼠FPG水平和血脂的作用,并显著增加PPAR-γ2mRNA表达。结论:糖脂平对大鼠IR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IR大鼠脂肪组织PPAR-γ2基因的表达有关。
2009年05期 v.29 436-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方遒;李敬林;胡光展;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的评价标准。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予过量的青皮、附子灌胃来建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然后用中汇糖脉康进行反证。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皮质醇、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胰岛素(Insulin)、血栓素B_2(TXB_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及各实验室指标同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组比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经中汇糖脉康反证后,模型组大鼠的Insulin及TXB_2水平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结论:建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模型,可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并结合Insulin及TXB_2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该模型成功与否。
2009年05期 v.29 438-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席明名;刘晓艳;王俐;
目的:观察夹竹桃叶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和热板法反应实验,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设立夹竹桃叶提取物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建立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3 d,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及痛阈提高百分率、扭体反应潜伏期、15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结果:夹竹桃叶提取物各剂量均可抑制热板刺激诱发疼痛,减少冰乙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并且镇痛效应与剂量呈反相关,低中剂量组的镇痛率甚至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结论:夹竹桃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009年05期 v.29 441-44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于化新;王德山;单德红;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慢性肾衰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组,观察治疗后大鼠的肾功能、肾病理、血中ET-1及An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右归丸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低于模型组,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血清ET-1、AngⅡ含量明显减少。结论:温补肾阳方剂右归丸能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可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的基础方剂。
2009年05期 v.29 443-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张慧婕;
目的:探讨滋肾益气活血方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属气虚血瘀证模型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β)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除12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造气虚血瘀证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滋肾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1 mL/100 g)和滋肾益气活血方低剂量组(0.5 mL/100 g),每组12只;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的PDGF改变情况,并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DGF-β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阳性表达,肾小球囊壁及系膜区散在阳性表达;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在滋肾益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滋肾益气活血方能减弱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大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囊壁及系膜区PDGF-β蛋白的表达,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有防治慢性肾炎的作用。
2009年05期 v.29 445-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金元;杨冬娣;
目的:为了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Ⅰ、Ⅲ、Ⅳ型胶原及TGF-β_1在肝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青蒿琥酯具有明显降低Ⅰ、Ⅲ、Ⅳ型胶原及TGF-β_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作用(P<0.01)。结论:青蒿琥酯能够降低Ⅰ、Ⅲ、Ⅳ胶原生成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_1的表达而实现的。
2009年05期 v.29 447-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林大勇;曲道炜;李斌;
《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疑难字词,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可以训诂学的方法为基础,结合文字学以形索义,结合音韵学因声求义或因声别义,结合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历史学、校勘学等多门学科以寻求词义,探求正确理解《伤寒杂病论》中文字之形、音、义的多种途径,揭示中医经典中疑难词汇的真正内涵。
2009年05期 v.29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仁泽;
吴师机创立了三焦分治法,而此方法在《金匮要略》外治内容中也有所体现,包括三焦分治法中的上焦外治法(嚏法为主)、中焦外治法(敷脐为主)以及下焦外治法(坐法为主)曾经在《金匮要略》外治中的应用,对《理瀹骈文》三焦分治法进行探源,可知《金匮要略》外治内容与《理瀹骈文》三焦分治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9年05期 v.29 452-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艾华;刘海英;王守岩;
《金匮要略》是论述瘀血证辨证论治的鼻祖,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挥,日臻完善,回顾性地对其进行总结,掌握前人对《金匮要略》瘀血病研究概况。现代医学通过临床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对瘀血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各科,扩大了应用范围,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急腹症等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9年05期 v.29 45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娟娟;袁晓栋;刘亚珠;
<正>湿热病邪处在上焦,若中阳不虚者,必始终在上焦,断不内陷;或因中阳本虚,或因误伤于药,其势必致内陷。湿温传之中焦,因土为杂气,兼证甚多,皆以苦辛寒、苦辛淡立法,因"辛能胜湿而升脾阳,苦能燥湿清热,寒能清热,淡能渗湿也"。笔者拟就湿热病
2009年05期 v.29 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