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栓磊;王琦;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血瘀体质是中医体质分型中的一种常见体质类型。血瘀体质的形成与年龄、性别及地域因素关系密切。血瘀体质与气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等相互兼夹。血瘀体质与血瘀证具有相关性,血瘀体质者患病易发为血瘀证。系统生物学将是血瘀体质研究的最佳手段。
2009年02期 v.2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刘涛;徐秋玲;杨叔禹;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记载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独特的辨证及用药经验,包括体质辨证、摄补法及补奇脉法等3个方面。体质辨证是对《内经》体质学说的延伸和发展,明确了一些常见体质类型的特点、病机及用药规律。摄补法是叶天士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通过补益法和固摄法相结合,达到补虚扶正、涵藏肝肾的作用。补奇脉法是叶天士独特的学术经验,认为奇脉病多有失血失精病史,奇经八脉隶属于肝肾,通过血肉有情之品补益肝肾,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2009年02期 v.29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彭丽坤;陈仁寿;
历代医家对水肿从病名及分类、病因病机、治法等方面均有论述。在古代文献中,水肿又有水、水病、水气等病名,分为四水、五脏水、十水、阴阳水等,可由外感六淫、湿热相兼、水渍妄行、疮毒归内、瘀血阻滞、久病劳损等致病。在治则方面,古人除运用发汗、利小便、逐水等法外,根据病因论治,或清热解毒,或活血利水,或理气化水等,并重视补益脾肾。另外,古代文献也有放血、针灸、食疗、导引等法的记载。
2009年02期 v.29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夏云;杨关林;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的脏象学说将这些精神活动归属于以心为中心的五脏功能,同时也认识到脑为思维器官,对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感觉运动等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脑的生理功能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脑是在心的主宰支配之下完成生理活动的,即心神主宰脑神,脑的功能从属于心主神明的作用。
2009年02期 v.29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宁;尹新中;
在人体十二经脉和脏腑的相互联系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和大肠不仅在脏腑、经络等方面相互联系,且在胚胎发育、免疫学、解剖学上也相互关联。肺与大肠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2009年02期 v.29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科;尚丹;魏丹;
月经病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医药调经治病,历来为中医妇科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病与肾肝脾功能失常关系最为密切,女子以血为用,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肾虚血亏、冲任不调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着重从肾及气血论治,临床选用经验方五子衍宗丸合圣愈汤加减,可补其稀少不足。
2009年02期 v.29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桑秀丽;
中医药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众多中医学家遵循中西医结合原则,将辨病与辨证、分型与分期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西医多采用NSAIDs、缓解病情药物、类固醇激素和特异性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综合中西医理论,集中西医两法之长,系统、长疗程治疗AS应是阻断病情发展的上策。
2009年02期 v.2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姜燕;余江毅;
葡萄糖耐量低减(IGT)是葡萄糖耐量正常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葡萄糖耐量低减具有向糖尿病转化的高度危险性,合并大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己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认为,IGT的发病机制为脾气虚弱、肝气郁结、肾阴不足,从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滋阴清热、益气养阴、化瘀祛痰等法入手对IGT进行干预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及其血管并发症。
2009年02期 v.2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曾涛;吴符火;
IgA肾病的产生是由于脏腑气阴亏虚,导致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后者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整个病程呈现由虚而实,以致虚中兼实、实中兼虚、虚实夹杂的特点。病变脏腑涉及肺、肾、脾、肝诸脏。本病发作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风热邪毒或湿热邪毒是本病的发病原因。对IgA肾病的治疗多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进行辨证治疗,也有将IgA肾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进行分期治疗者。
2009年02期 v.29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郭勇义;姬爱冬;
探讨中药妊娠安胃汤对妊娠呕吐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妊娠呕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妊娠安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_6和10%氯化钾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对各组治疗前后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胃泌素(GAS)进行观察和对比,以明确对患者胃肠道动力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5%,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70%,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VIP、GAS明显下降,MTL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妊娠安胃汤对妊娠呕吐的治疗是通过降低VIP、GAS,升高MTL,从而对患者胃肠道动力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的目的。
2009年02期 v.29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强;余天智;钟献凤;王瑞霞;贝光明;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对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及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予支持、护肝、利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真武汤加味,治疗3周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腹水和肝、肾功能及肾血流动力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肾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两组肾血流动力学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远期(3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真武汤加味在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的治疗上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腹水消退时间,改善肝、肾功能及肾血流动力学,并能有效降低远期病死率,延缓和阻止病情的进展。
2009年02期 v.29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光;虞鹤鸣;赵霞;
目的:观察化瘀清利颗粒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辨证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控制血压,血压达标后进入试验阶段,对照组空白,阳性对照组加用卡托普利,治疗组加服化瘀清利颗粒,联合治疗组同时加服卡托普利和化瘀清利颗粒。观察4周。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α_1微球蛋白(α_1-mg)、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TC)、低密度脂蛋白(LDL-TC)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均能使尿ALB、α_1-mg、β_2-m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治疗组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优于阳性对照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均对TC、TG、HDL有影响,但两组间几无差异,而阳性组与对照组对其无影响;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均能降低LDL-TC水平,但联合治疗组优于治疗组,结果有差异,其余各组无影响。结论:在充分降压下,使用化瘀清利颗粒和卡托普利可减少高血压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生成;化瘀清利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状态,且属于其独立作用,与是否使用卡托普利无关,但卡托普利具有降低LDL-TC的协同作用。
2009年02期 v.29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秋英;刘亚敏;沈强;
目的:探讨柴贯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70例乙型肝炎采用具有舒肝解郁、清热解毒作用的柴贯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并与乙肝灵治疗的60例对照,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肝功能、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和降低HBV-DNA复制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贯汤能有效改善乙肝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和降低HBV-DNA复制水平。
2009年02期 v.29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辉;赖莹莹;
目的:评价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共同治疗加用针灸结合认知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共同治疗加用尼膜同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MMSE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评估时差异即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W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膜同。
2009年02期 v.29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宋文英;
<正>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理气活血法治疗进展期白癜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9年02期 v.29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春鹏;仝小林;
<正> 便秘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笔者自2006年6月~2007年6月以济川煎为基础方加味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便秘24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8例;年龄65~69岁者8例,70~79岁者16例;糖尿病病程10~33年不等,其中10~19年者17例,20
2009年02期 v.29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根生;
目的:观察调和肝脾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谷维素片、西沙必利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和肝脾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2009年02期 v.29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红;
<正>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也愈加重
2009年02期 v.29 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彦伶;
<正>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类型,又称秋季腹泻,呈散发或小流行,可经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笔者采用小儿双解止泻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9年02期 v.29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欣荣;任东坡;申艳慧;宋师光;吕发明;
目的:评价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和适应性。方法:选取肝脾两虚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治疗组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78.3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较好的药物。
2009年02期 v.29 134-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卢爽;刘伟伟;李宝珍;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消导法治疗小儿胃脘痛的疗效。方法:50例诊断为胃脘痛患儿均以健脾和胃为法,口服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44例,好转4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健脾和胃消导法治疗小儿胃脘痛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2009年02期 v.29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孟萍;项豪华;
目的:观察中药改善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自愿要求选择使用药物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运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同时先后以杀胚方和祛胚方进行序贯治疗,观察药流后清官率、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完全流产59例,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与平时月经情况相仿,自然转经情况理想。结论:杀胚方和祛胚方序贯应用改善药流副作用疗效确切。
2009年02期 v.29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左莹;路明;
中风后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引起的语言能力损伤或丧失,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会交往,针灸是目前临床中医治疗中风后失语症较常用的方法。收集近20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相关文章,从头针、舌针、体针、综合针刺等方面探讨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分析总结当前针刺治疗失语症的临床应用情况。
2009年02期 v.29 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立金;
目的:观察穴位药栓植入术配合中药治疗癫痫的疗效。方法:以醒脑注射液泡制过的0号羊肠线制成1 cm的药栓植入所选穴位,每月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口服中药克痫散。结果:68例经1~3个疗程治疗,显效45例,有效18例,效差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6%。结论:药栓植入除具有延长针刺作用时效外,现代生理、病理研究表明其产生生物化学刺激还能大大激活人体的免疫机制。中药克痫散由涤痰熄风、清泻肝火、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中药组成,巩固了针灸治疗癫痫之功效,达到了标本兼顾。
2009年02期 v.29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壮;
姿势性的因素已逐渐成为脊柱疾病发病的最常见病因,脊柱周围软组织应力的不平衡是腰椎病产生的关键机理。手法治疗原则上,是先行手法复位治疗骨关节的异常位置关系。如果腰椎骨关节位置关系无明显异常,则需根据病者气血瘀滞程度和耐受力行开结、通瘀、活血等一般手法治疗即可。因为腰椎病发病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传统诊断方法与当今新的变化产生一定距离,故此出现诸多误区。误区一:无症状就无腰椎病。误区二:有症状就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误区三:腰椎病无法治愈。误区四:腰椎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误区五:腰椎病的治疗一定需要牵引。误区六:腰椎病以多种疗法共同治疗效果为好。经常做腰部的背伸动作,每20~30 min应放松一下,改变姿势,肌肉的紧张缺血状态就可缓解。
2009年02期 v.29 14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雒永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照标准选择25~75岁的颈椎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组在牵引、手法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对照组仅用牵引、手法治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主要临床症状变化、治疗前后颈椎功能变化比较有显著性。结论:中药熏洗疗法对颈椎病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2009年02期 v.29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军;
目的:观察膝顶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分两组,两组均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治疗组加用膝顶腰椎后伸扳法。症状、体征变化记录采用半定量法。结果: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运用膝顶腰椎后伸扳法可使椎间盘前部拉大,椎间盘后部变窄,有利于髓核前移,从而解除对神经的压迫。通过临床对比治疗显示,膝顶腰椎后伸扳法结合腰椎斜扳法比单纯采用腰椎斜扳法的疗效显著。
2009年02期 v.29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东红;相柏冬;车金录;
<正> 随着肿瘤、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呃逆为其伴随症之一,其发病率也随之增高,自2006年以来,笔者运用针刺配合走罐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脑血管病9例,脑外伤2例;经头颅CT或
2009年02期 v.29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雷;周丹;胡雯雯;郭义;李桂兰;
影响耳针疗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耳针穴位的选择,临床关于耳针穴位选择的方法有根据病变部位取穴,根据经验取穴与功能取穴,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说取穴,根据现代西医理论取穴等。但现行耳针穴位选择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耳针穴位的选择应加强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西医理论的基础研究,注重辨证,深入对耳穴特异性的研究,为耳针穴位选择的标准化提供依据。
2009年02期 v.29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徐俊;李郝;
<正> 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中药熏洗结合牵引推拿,对51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51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4 d,最长16年。51例均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并且近期未用其他方法治疗或服用其他药物。
2009年02期 v.29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史江;
<正> 自2003年2月~2008年9月间,笔者应用手针治疗急性腰扭伤,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与一般体针作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本院门诊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疗程1~3 d。对照组30例,
2009年02期 v.29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坤;余达;
<正> 王玉兴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授业之余从事临床诊疗20余载,医教咸精,学验俱丰,尤于疑难杂证见解独到。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获益良多。现谨择随师治疗舌痛验案2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案1:秦某,女,58岁,退休工人,2007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舌痛8年有余,屡服黄连上清片、牛黄
2009年02期 v.29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晶;赵德喜;
<正> 患者张某,女,27岁,技校教师。因情绪低落1个月,加重2周,于2006年12月2日家属请求导师赵德喜教授往诊。患者3个月前行剖腹产手术,因换药时有医生说她"本来可以自然产,不必手术",于是对自己当时剖腹产的决定深感后悔和自责,对腹部手术疤痕耿耿于怀。曾服用奥贝舒欣片7.5 mg,每晚1次,连用1周,病情无好转。近2周病情加重,情绪低
2009年02期 v.29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婧;
<正> 痛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慢性痛风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或肾衰。急性关节炎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显著上升。臧力学主任医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痛风治疗中心
2009年02期 v.29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燕;
<正> 消风散是治疗肝热生风证的常用方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病的治疗,以下是笔者在瘾疹的治疗中应用消风散的体会。1 古典医籍中关于消风散的记载关于消风散的出处说法不一,药物组成亦有所出入。《方剂学》教材中的消风散,出自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疥疮·第三十七》云:"消风散治风湿浸
2009年02期 v.29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小琪;王爱平;靳洪涛;崔广智;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有补益类中药、清热解毒类中药,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三七、川芎,渗湿利水类中药,以及少数解表、固涩、止血、泻下、驱虫类中药等。物质基础是多糖、苷类、生物碱、挥发成分、有机酸。药理作用包括对免疫器官的影响,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增重,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对T、B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对抗体生成和抗体效价的影响,对血清补体的影响,对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及多种细胞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等。
2009年02期 v.29 160-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倪士峰;刘惠;魏博;仝瑛;赵桂仿;
葎草含木犀草素、葡萄糖苷、胆碱、天门冬酰胺及挥发油、鞣质、树脂、葎草酮及蛇麻酮、大波斯菊苷、牡荆素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菌、抗炎、止泻等作用,结论:葎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希望从中开发出治疗消化道疾病和抗炎的现代药物。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02期 v.29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葛根是治疗消渴的常用药物,通过正确的配伍方法可以增强葛根的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葛根与人参配伍中人参以其固涩之效,能抑制葛根发散之力,葛根与甘草配伍后,甘草可抑制葛根升腾之性,而葛根抑制甘草壅滞之性,葛根与茯苓配伍有一补一行之效,葛根与收涩药五味子相配可增强生津止渴的作用,又能以五味子的收涩之性制约葛根的发散力量,葛根与补阴药生地配伍后可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葛根与清热药石膏、知母、天花粉配伍后,有助于气机通畅、津液输布。
2009年02期 v.29 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林;
蛋黄油主含磷脂类、脂肪酸类、蛋白质氨基酸类、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临床多用于皮肤科、五官科、消化道疾病以及新生儿硬肿症等疾病的治疗。蛋黄油的提取方法传统主要采用干馏法、烘焙法;近年来,氯仿提取法、酶法提取、亚临界丙烷提取以及超临界CO_2提取逐渐被引入到蛋黄油的提取,与各法相对应的工艺参数的确定也为实现蛋黄油提取的现代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帮助。
2009年02期 v.29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