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万义;
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贯心脉行气血,二是走息道而行呼吸。宗气虚,主要表现为心肺功能的下降,宗气下陷是宗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有疲劳、乏力、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表现及神经症状等。其临床表现从初期的活动后呼吸困难到后期的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宗气虚、宗气下陷的病机,升补宗气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则。
2008年07期 469-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梁卫勇;邢淑丽;刘连忠;
湿热之邪粘滞缠绵,致病种类繁多,变化广泛,不易清除。传统认为,肝炎病毒是导致病毒性肝炎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往往许多受到肝炎病毒感染的人并未发生肝炎病,而只有患者机体存在着适合肝炎病毒生存、繁殖的条件——湿热时才会发病。而中医正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驱除湿热的治疗手段,进而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目的。因此,湿热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2008年07期 470-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德霞;姜伟洲;付新利;
关于白塞病的病因病机,脾虚运化无力是其发生的根本的内在基础,邪气内舍是其发病的外部条件,湿热毒瘀胶结是其病机关键。丰富和发展白塞病的辨证理论体系,可以为临床治疗白塞病提供新的思路。
2008年07期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斯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要降低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未病先防,就是要普及COPD的预防知识,戒烟,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COPD的发生;既病防变,就是要早期诊断及治疗COPD,防止其发展、转变;瘥后调摄,就是在疾病初愈时做好疾病后期的治疗与调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008年07期 473-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潘慧;叶丽红;
脏躁的病机责之心脾肾而侧重于心脾,由后天失养、脾胃虚弱、脏腑失养、情志受激而致。按从肝论治、从瘀论治、从五脏论治辨证遣方,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黄连温胆汤、逍遥散等。
2008年07期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菲;
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是人体津液代谢的产物。通检《内经》中200处的论汗内容后不难发现,其对人体出汗之源、出汗的机理、汗与五脏、汗与津液、汗与血的关系有深刻揭示。《内经》从外感性和内伤性两方面论述了病理汗出,认为出汗是病理过程中的主要体征,可根据出汗辨疾病顺逆和病情发展。对《内经》汗法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
2008年07期 47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锋;乔嘉斌;谭奇纹;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2008年07期 480-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裴清华;唐启盛;程远;
目的:观察益肾调气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血瘀型)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应用益肾调气法,以颐脑解郁方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疏肝法,采用逍遥散进行治疗。以HAMD量表、中医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颐脑解郁治疗组中医疗效指数临床显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46.67%);HAMD量表评分治疗前(28.25±5.43),治疗后为(10.32±5.86),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为(21.36±5.20),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益肾调气法治疗轻、中度脑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
2008年07期 48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赵金利;孙文武;
目的:探讨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配合穴位注射川芎素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住院病例68例。B超引导局麻下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侧40mg,肾俞穴位分别注射川芎素100mg,每周2次,共5周,10次。观察注射前、注射6次共3周、10次共5周病人血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血浆白蛋白、总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色素、血脂及合并症和副作用。结果:注射后与注射前相比,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肾功能改善(P<0.05),未发现合并症及副作用。结论:①肾囊内注射配合穴位注射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②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配合穴位注射川芎素(阿魏酸钠)安全、简便,无副作用。③早期注射治疗疗效明显,可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2008年07期 489-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胡宗仁;刘龙民;朱喜英;
目的:观察益肾平肝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常规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肾平肝方。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2组5种尿微量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2组尿微量蛋白正常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正常率较对照组增加更多,其中MA、TRF、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平肝方有减少尿微量蛋白,保护肾脏的作用。
2008年07期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何堂钧;李铁强;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高粘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强的松,每日1mg/kg体重晨起顿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当归四逆汤化裁,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于治疗8周后予复查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其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各组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C、TG、LDL-c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高粘血症有较好疗效。
2008年07期 492-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子亮;刘华珍;
目的:探讨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诊断病例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太子参、苦参、水红子、焦山楂等。本院制剂室加工提取,浓缩为颗粒剂,每包5g。对照组服妈咪爱冲剂(多维乳酸菌散)每次1g,2次/d。中西药均在餐前30min服用,以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72.5%,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治愈率55%,总有效率85%。治疗组食量和体重的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增食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食量、体重增加明显,优于妈咪爱组,且无毒副作用。
2008年07期 493-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娜;孙印石;孙彦君;李伟;郑毅男;
目的:在体外对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次生代谢产物棕榈酸酯(PM1)进行合成研究。方法:运用化学方法进行合成实验,使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棕榈酸酯(PM1)。结果:鉴定了棕榈酸酯(PM1)的化学结构,同时利用液相色谱测定了其转化率。结论:首次在体外合成了人参皂苷Compound K的次生代谢产物棕榈酸酯(PM1),合成产物平均转化率为27.59%。
2008年07期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汝圣;徐宗佩;任永丽;张增瑞;
目的:建立中药"辨证毒理"假说。以附子为例,研究不同证候应用附子后产生的毒性差异。方法:丙基硫氧嘧啶100mg·kg-1·d-1造成阳虚模型,甲状腺素片悬混液150mg·kg-1·d-1复制阴虚模型,同时给附子水煎剂,附子高剂量组为8g·kg-1·d-1,附子低剂量组为4g·kg-1·d-1,空白组使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28d后大鼠股动脉放血处死,取大鼠血清,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乌头碱含量。测试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清中乌头碱含量有差异存在。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附子对阴虚、阳虚大鼠的毒性存在差异,从而说明中药辨证毒理假说的客观性。
2008年07期 526-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杜红光;袁旭江;
目的:建立复方骨刺丸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乙腈-0.1%磷酸水(16∶84)为流动相;波长230nm,流速1mL/min。结果:芍药苷在0.122μg-1.22μg范围内均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43.5X-2.3847(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4%(n=6),RSD=3.38%。结论:建立了复方骨刺丸中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度和稳定性高,可用于复方骨刺丸的质量控制。
2008年07期 528-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青龙;李莹;丁舒;周其;2008年07期 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淑琴;王兆华;耿琍;崔东滨;2008年07期 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兰芳;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药配方颗粒中乌药醚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515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6:44),检测波长为235nm,流速为1mL/min。结果:乌药醚内酯在0μg-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回归方程:Y=756263.38+54368.24X(r=0.9999),平均回收率100.032%,RSD为0.668%(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用于乌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2008年07期 532+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