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识“毒”浅析

    李丛丛;薛一涛;

    中医学的"毒"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具有多重含义。①"毒"是一种致病因素。②"毒"是一种病理产物,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③药物药毒。④病名病证之毒,包括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⑤治疗。学习中医,必须辨清"毒"之含义,领会其实质。

    2008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肿瘤从虚论治

    曾英;

    传统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为人体正气虚损,外邪六淫不正之气乘虚而入,导致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出现气滞血瘀、痰湿结聚、热毒内蕴等病理变化,日久积块而成。扶正固本是中医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诱导其凋亡,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其转移,达到控制或治愈肿瘤的目的。

    2008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再论肺病之瘀

    陈艳华;

    2008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

    王珏;林胜友;

    中医学认为,放射性肺炎的病机以热毒、阴虚、瘀血为主,治疗中采用清热解毒、养阴润肺、活血化瘀等法,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随着对本病病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与现代先进实验方法的参与,显示出中医治疗本病的强大优势。

    2008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全息理论在中医望诊中的体现

    刘华恩;

    中医理论体系虽未明确提出"全息"的概念,但其精髓和实质早已渗透到中医理论中,尤其在中医望诊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面诊全息观、眼诊全息观、舌诊全息观,等等,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008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经验传承

  • 李鸿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

    陈拥军;庞晓钟;

    李鸿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重视对痰的辨证,并从调整肺、脾、肾功能入手,消除痰液,恢复肺脏宣降功能。临证分为痰热蕴肺、脾肾两虚、痰浊阻肺及脾肾阳虚型论治,分别处以自拟清肺化痰汤、金水六君煎、大剂四逆汤治疗。处方用药主张抓主症,求病源,忌药力分散。认为"肺为华盖之脏",肺气以降为顺,治喘宜降不宜升,提出"咳、喘病机不尽同,单喘不宜小青龙"的观点。

    2008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崔应珉教授治疗肝癌学术思想探讨

    李朝喧;陈淑玲;董青;

    崔应珉教授认为,肝癌的病理基础为脾虚气滞、痰瘀毒结,而脾气亏虚是癌变发生的关键。治疗中从脾论治,以健脾益气为主,结合理气化湿等多种治法,创健脾益气方,临证辨证加减施治,同时结合调畅情志、饮食摄生等配合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2008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医案医话

临证经验

临床研究

  • 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研究

    仝小林;董柳;毕桂芝;刘喜明;刘霞;周丽波;甄仲;陈良;赵昱;张燕妮;于波;孙鑫;

    目的:针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难题——降糖疗效不佳,在全面分析肥胖2型糖尿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提出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本研究旨在观察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研究,对248例肥胖2型糖尿患者进行降糖疗效观察,观察周期为12周,观察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结果:观察组降糖有效率为75.1%。并将248例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3个等级,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在入选观察范围内,降低空腹血糖最大限度范围为(5.43±2.34)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最大限度范围为(6.65±2.88)mmol/L。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开郁清热法降糖疗效显著,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不同水平患者均可应用。

    2008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李林森;田金洲;蔡艺灵;时晶;孙文军;杜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4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凝血因子含量(PT、APTT、TT、FIB)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凝血因子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证候要素评分与凝血因子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常规的4项凝血因子检测不能作为血瘀证微观辨证的指标,急性缺血性卒中凝血因子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8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消增舒乳丸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

    刘锦霞;张素真;孙长岗;

    目的:研究消增舒乳丸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106例门诊随访病例,治疗组39例口服消增舒乳丸,对照组34例口服天冬素片,安慰组33例口服谷维素。治疗3月后通过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情况及催乳素浓度降低两个方面进行对照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安慰组(P<0.05),催乳素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尤为显著(P<0.01)。结论:消增舒乳丸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制剂,同时证实了"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为治法"的临床价值。

    2008年01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王萍;赵明君;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中药桃仁红花煎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及单用西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08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益气滋阴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

    石冲;赫岩;周建华;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滋阴润肠通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福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滋阴润肠通便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阴亏虚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08年01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30例临床观察

    魏晓冬;刘铁军;于洪涛;范振林;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组和护肝片对照组各30例,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08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临床报道

针灸与推拿

方药园地

中药现代化

  • 莪术醇生物构建自体瘤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研究

    高鹏;徐立春;陈平;刘晓丹;倪庆;方晓华;王家兴;周娟;刘丽娟;许祥裕;

    目的:探讨自体瘤苗治疗胃腺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效应。方法:9例瘤苗组实体瘤术后患者应用自体瘤苗,并与对照组8例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判断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其NKC活性及CD3+、CD4+、CD8+水平。结果:实验组使用自体瘤苗治疗后,其NKC细胞的活性及CD3+、CD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自身治疗前,其CD8+水平低于其他组;近期随诊其生存质量及疗效也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结论:莪术醇生物构建的自体瘤苗能增强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自身细胞免疫功能,副反应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2008年01期 54-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实验研究

  • 九味至宝胶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窦丽娜;王秀全;张桂英;王宝贵;李广智;

    目的:观察九味至宝胶囊的抗疲劳作用。方法:以负重游泳的方法制备疲劳模型,观察小鼠力竭性游泳时间及血乳酸、尿素氮、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九味至宝胶囊3个剂量组的肝糖原、肌糖原、血乳酸、尿素氮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九味至宝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2008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益阴明目合剂对高眼压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

    王静波;陈美荣;李伯勤;林海青;于文洲;

    目的:研究益阴明目合剂对实验性缺血大鼠视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高眼压方法制作Wister大鼠眼缺血模型,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造模组、预防组、益阴明目合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益阴明目合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复明片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视神经超微结构。结果:预防组,高/低剂量组、复明片组视神经的显微结构均优于造模组,逊于空白组。结论:益阴明目合剂能有效改善视神经缺血缺氧状况,对青光眼后期造成的视神经损害有一定的作用。

    2008年01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小型猪TXB2、6-K-PGF与心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许文玉;王伟;刘蕾;于永新;

    目的:探讨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小型猪血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浓度与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即动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第一间隔支起始部远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中血栓素TXB2、6-K-PGF1和TNF-α的浓度。结果: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后,血中TXB2、6-K-PGF1α、TNF-α浓度与假手术组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TXB2与EDV呈负相关、与TNF-α呈正相关,TNF-α表达水平与EDV、ESV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的恶化,其表达量增高。说明血小板的激活程度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越差,血小板的活性越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就越大,尤其易造成微血栓。

    2008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医史文献

  • 从五运六气探讨消渴之诊断治疗

    蔡松穆;

    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不同大司天关于消渴的诊断治疗。历代中医大家对于消渴诊断治疗,有各自不同的立论,这往往使后学者不知所从。从运气学说中大小司天的变化,探究不同司天下不同医家对于消渴的诊断治疗方式,从而得知不同司天对于消渴诊断的异同点。

    2008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概况

    禹长杰;

    从IgA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入手,从以病辨证、分期辨证、按临床表现辨证、通过免疫机理微观辨证几个证型进行分析探讨,阐述了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概况。

    2008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刘锋;刘浩;夏庆;

    讨论中医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原理。以攻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SAP有改善胃肠功能、改善腹腔器官血供、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胰酶吸收、消除氧自由基及抑制细菌感染、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保护组织器官等作用,攻下法在多个环节阻断或抑制了SAP的病理生理过程,为其治疗SAP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8年01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美容方药发展史

    樊玺;

    中医美容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明清时期,在长期的发展沿革中,中医美容已经形成的自身独特的历史理论体系。

    2008年0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余皎莹;何贵翔;

    黄体功能不全是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可导致月经失调、流产、不孕症等疾病。中医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独道的方法及疗效,从分析病因病机入手,采用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8年01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