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刚;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免疫学思想和内容。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表现为防御、自稳、监视3个方面。而中医学中与此功能相类似的无疑是“正气”。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在,正气必趋。正气又以卫气、元气、脏腑之气等为主。卫气的主要功能就是护卫机体,抗御外邪;元气对人体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人体各脏腑必赖元气激发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和抗御外邪。历代医家特别注重脏腑免疫思想,《诸病源候论》曰:“脏气实者,邪不能伤”。
2006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沈开金;
《医宗金鉴.妇科》以其病种广、论述详、歌韵易记、妙句连篇为特点,而最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其中治疗经断复来用芩心丸、益阴煎、十全大补汤、八珍汤、逍遥散、归脾丸等方,仍为今天治疗上述疾病的有效方剂;认为妇人之病多郁气结在心,气结久而血亦结,故症瘕痃癖疝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有大七气汤、助气丸等诸多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剂;治疗前阴之疾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和补中益气汤二类方剂;调经重在调和气血,疏解肝郁;安胎以治病为先。
2006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喜周;王彬;李霞;
《医学心悟》融汇了《内经》、《难经》及历代名医对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之精华。提出“凡看伤寒以传经直中四字为纲领”。关于传经的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并指出直中的治法,“当急温也。”遵循历代医家之旨,将六经分表里,将伤寒的辨证按表里寒热之不同四分为八。提出“邪之在经……均可汗之而已,邪之入腑……皆以下为功。”第二卷条分缕析伤寒论各经主要见证。如对四肢拘急一证从寒热表里不同角度去分析,辨证思路十分清晰。
2006年04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永军;任继学;2006年04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东强;
痰瘀是形成窠囊的病理关键,朱丹溪首创“痰夹瘀血,遂成窠囊”之说。窠囊可以存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脑髓也不例外。痰瘀的现代医学的研究是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为“微观之痰”,窠囊与中风的关系密切,痰瘀也是导致中风的致病因素。因此,笔者首次提出:“窠囊中风及窠囊中风痴呆”这一新的中医病名。
2006年04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杜淑娟;郑燕霞;
罗笑容主任根据小儿脏腑辨证特点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容易出现肝木乘脾土的病理改变,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杂病,并重视扶土抑木与抑木扶土的不同侧重。而扶土之法不在补脾、贵在运脾,抑木之法则根据肝气郁滞、肝火内扰、肝风内动、肝阴不足的偏重选药。
2006年04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红;2006年04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立富;杨缙;2006年04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亚光;文立平;2006年04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于秀明;刘学明;
对20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舌脉象、关节状况、证候分型以及年龄、病程与分型关系等调查,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以疼痛、僵硬、肿胀者居多,疾病早期以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多见,晚期以瘀血痹阻型为主。
2006年04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李敏;2006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淑玲;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心梗后心衰的疗效。方法:6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参麦注射液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40~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3周后的心电图疗效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30%,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40%。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梗后心衰患者的预后。
2006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段北野;周正国;
目的:观察自拟清化培元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8例采用清化培元汤治疗,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有显著降低尿蛋白量,改善肾功能的功效。
2006年0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何泮;郑粤文;游敏玲;
目的:探讨和中方递减法服用配合心理疏导对老年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36例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测定,经8周和中方递减法服用配合心理疏导后测定症状积分,随访2个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显效21例,有效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情绪而直接影响疗效,和中方药性符合FD的病理基础,和中方配合心理疏导疗效安全确切,不易复发。
2006年04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泽仁;2006年04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昕烨;王中男;
目的:进一步探讨气虚血瘀型中风发生的中医理论,分析其机理。方法:采用银杏叶注射液,临床收治40例中风(气虚血瘀型)病人,与目前公认的西药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结果:银杏叶注射液组的总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15%,显效率为30%,有效率为45%,尤其在改善证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相对于西药效果明显。
2006年04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惠;李七一;
为了观察抗栓Ⅰ号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血小板活化,通过临床35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并与对照组3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相比较,结果抗栓Ⅰ号在症状缓解、心电图、血液流变学、GMP-140、D-D等指标改善上优于肠溶阿司匹林,副作用少于肠溶阿司匹林。说明抗栓Ⅰ号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
2006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尧兴;俞如期;2006年04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丹;2006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谭志新;2006年04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国峰;杨世忠;单金平;2006年04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润生;2006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秀齐;2006年04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奕馥;2006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秦婵娟;2006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谷雨;谷志国;2006年04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跃来;于耀杰;2006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霞;2006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保申;刘革命;周建合;2006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展宇;王洪峰;2006年04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锦程;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双足三里穴注射治疗放、化疗后病人所致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3年收治的180例放化疗后白细胞低于3.6×109/L的患者,分为A、B 2组治疗3d后进行观察,A组(治疗组120例):予苦参素注射液2ml双足三里穴连续注射3d;B组(对照组60例):用瑞白(rhG-CSF)100μg皮下连续注射3d。结果:A组有效率86.7%,B组有效率91.7%,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双足三里穴注射治疗放化疗引起血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且价格低廉。
2006年04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阮华沙;
目的:观察自行推拿结合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自行推拿法,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法(在患侧头面部取地仓、颊车、下关、翳风等穴位)。2组均结合牵正散加味(僵蚕、白附子、全蝎、白蒺藜、姜黄等)治疗。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取得疗效时间长短。结果:2组在临床疗效和取得疗效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行推拿结合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瘫有较好的疗效,且简便易行、显效快。
2006年04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野光;周爱香;2006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丽;2006年04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蓓;
增液汤原为治疗热病伤津阴虚便秘之症。《温病条辨》:“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方中玄参壮水制火,滋液润肠,以解热结;麦冬能润能通,以利于大便畅行;生地滋液而不腻并能走肾。三药合用,寓泻于补,作增水行舟之计。增液汤功专养阴生津,急性咽炎、乳汁分泌过少、泛发性皮肤瘙痒、继发性闭经、糖尿病等见口干、舌红少津、脉细等一派阴津亏耗之象均可应用。
2006年04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骆淑媛;2006年04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付霞;2006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秀云;2006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志云;2006年04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于秀荣;纪敏;2006年0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京丽;尹明浩;2006年04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济海;2006年04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革非;梅洪玮;龚学庆;2006年04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建平;刘彦生;李聪;原忠;2006年04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盛民;张瑛;侯新江;孟建国;王成;孙涛;
目的:研究生脉饮膨化处理后的药理作用变化。方法:将生脉饮按常规方法和膨化处理,分别制成生脉饮常规煎剂和膨化品浸剂。用环磷酰胺造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分别用常规煎剂和膨化品浸剂灌胃,检测实验动物溶血素含量,WBC数目,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生脉饮常规煎剂和膨化品浸剂均能升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和WBC数目(P<0.01),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但两组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脉饮膨化后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作用没有影响。
2006年04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顾红缨;罗晶;2006年04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熊丽辉;张绍灵;陈锐;李萍;2006年04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4期 6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