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晓东
孙思邈专论医德的不朽之作《千金方·大医精诚》包含了儒、道、佛三家的道德观。儒家“医乃仁术”,道家“无为”,佛家“大慈大悲”的思想在《大医精诚》中均有体现,其所树立的医德风范可谓“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
2004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程芳枝,秦玉龙
《儒门事亲》集中反映了张从正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其论重时,治病更为重时,地域气候不同,而治法亦异,年龄、体质不同更需因人而异。
2004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峰,侯玥
《内经》论痹有专篇,其含义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种病证,可以泛指一切因邪气痹阻肢体、经络、脏腑所引起的病证。而当前痹证一般多指外邪侵袭肢体经络所致的肢体痹,对脏腑痹的论述很少,二者有所不同。
2004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罗威,张馨,孙龙
王敬琪教授将过敏性紫癜的病机归为毒犯营血、热迫血行、风扰营阴、瘀血阻滞、脾虚湿盛、气血亏虚、阴虚火旺,临证分邪郁营卫、湿盛血瘀、胃热炽盛、阴虚血热4个证型,自拟方麦牛地黄汤治疗,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2004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任纯玉2004年05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智杰
<正> 2002年6-12月,笔者跟随导师金季玲学习,导师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30例均来源于同期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并根据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确诊。30例患者均为已婚妇女,年龄25-40岁,平均30.1岁。病程最长者1
2004年05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书新,殷允诚
目的:观察益母草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2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益母草合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和消心痛片治疗。观察中医症状、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心电图改善、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母草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2004年05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陆小青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脉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发生一次脑梗塞或短暂性脑缺血(TLA)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服中药益肾活血通脉汤,每天服2次,每次200ml;第2组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每天服50mg。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均连续服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血流速度、弹性及阻力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比西药组更能缩小颈动脉斑块,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益肾活血通脉汤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2004年05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春华
<正> 本研究应用EXPLORER CVS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脑供血不足的患者,用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服用天麻钩藤颗粒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1 临床资料
2004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史继英,回忆
<正>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均与胃液中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溃疡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又称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医学称为胃脘痛。笔者临床运用中药胃舒宁口服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胃脘痛,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20例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2004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淑华
脾胃病证候繁多,临床可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气下陷、寒湿因脾、胃火炽盛、胃阴不足等十一证。分别治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益气升阳、温中化湿、益气摄血、养阴润燥、温胃散寒等十一法。临床具体运用时需把握好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三对矛盾,辨证用药。
2004年05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国斌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为1997年3月-2003年3月期间收治的42例门诊和住院病人。4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2.5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2年。其中房性早搏16例,交界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17例。有心肌炎病史者10例,冠心病15例,肺心病8例,风心病5例,特发性早搏4例。
2004年05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徐鹤梅
<正>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心痛方治疗心绞痛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6例患者均符合WHO制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2.3岁。病程1个月-16年,平均7.8年。合并高血压病者51例,高血脂症者19例,2型糖尿病者24例。
2004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应娟
目的:寻找偏头痛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将140例病人均分2组,每组70例。治疗组分肝郁化火、肝肾阴虚、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等型辨证治疗。对照组服圣都痛宁。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4.2%。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偏头痛有明显的优势。
2004年05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梁宝仪
<正> 自1997年1月-2002的12月,笔者临床应用玉屏风颗粒防治感冒、流感及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体虚患儿30例,并设对照组24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2004年05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青圃
<正>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经常不易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该病多见于成人、老人,其中以脑力劳动者居多。近几年,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验方安神汤治疗失眠6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04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郝芬兰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但大多疗效不甚理想。乌丹芪胶囊是用民间验方提取自制的制剂。自1998年以来,笔者用该制剂治疗260例高脂血症患者,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004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崇文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益气活血立法,拟方芪丹平喘汤辩证治疗。结果:以2周为1个疗程,5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2%。结论:益气活血法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2004年05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相才
<正>l临床资料 15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2例,女61例。年龄21-30岁18例,31-40岁36例,41-50岁48例,51
2004年05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党兰玉
<正> 2000年2月-2004年2月,笔者门诊治疗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辨证治疗虚寒型慢性结肠炎患者5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46例,女9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4个月。以脓血或粘液便为主者24例,以腹泻为主者31例。
2004年05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戴玉兰
<正> 外阴瘙痒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外阴、阴道不同病变引起的一种症状,给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我院依据中医理论,参考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制了主治外阴瘙痒的专科用药妇洗散,专治妇科外阴瘙痒症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2004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少霞
<正> 自2000年1月-2003年5月,本人运用中药周期给药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42例,并设对照组30例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我院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年龄25-50岁,平均34岁。末婚者10例,已婚者32例。病程最
2004年05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韩福勇,刘超
<正> 笔者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自行研制了甲蛭胶囊,由本院药剂室协作制成,于2000年6月-2002年6月应用于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112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2004年05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大庆,李春莲
<正> 经多年摸索,笔者运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甚佳,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30-40岁7例,41-50岁30例,51-60岁58例,61岁以上5例。治疗最短2个疗程,最长21个疗程。2 治疗方法
2004年05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董微,张博
<正>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我院近年来采用理冲汤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2004年05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姜秀贤,赵峰,高玉峰2004年05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艳贞,牛章杰
<正>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之肝郁气滞证;失笑散出自《和剂局方》,主治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痛经、产后恶露不绝、心腹疼痛之气滞血瘀证。二方合用,失笑散得柴胡疏肝散行气解郁之力,则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更显;柴胡疏肝散得失笑散之活血祛瘀之力,则行气止痛之功更著。笔者用此二方加减治疗老年带状疱疹103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2004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徐金鹏
<正>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9例,其中男46例,女43例;年龄1周岁以内者38例,2-14岁者25例,14岁以上者26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5年;发病部位在头面部42例,全身23例,四肢24例。
2004年05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宗瑛
<正> 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皮肤科门诊病人,年龄18岁-30岁,平均24岁;病程3个月-4年。发病时均有面部或胸背等处炎症性丘疹,偶感痒痛,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其中辨证属肺经风热型25例,属脾胃湿热型40例,属冲任不调型25例。
2004年05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长涛
<正>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在8-45岁之间,其中男25例,女10例,病程5个月-3年。临床表现:肛门发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犹如虫咬、虫爬,有时肛门周围可见到细小蠕动白色小虫,肛周皮肤局部有抓痕、皮炎、湿疹,患处皮肤变厚灰白,呈苔癣样变化。
2004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武建华,丁发扬,徐同印
<正> 笔者自2001年1月-2003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临床确诊和经颅脑CT证实为脑梗塞的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1-68岁;病程1d-5年;有高血压史者55例;只发生1次梗塞者51例,2次22例,3次7例;晨起或安静状态发病52例,活动时发病28例;不完全偏瘫47例,完全偏瘫33例。
2004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渠立华
<正> 笔者自1997年10月-2002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6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治疗组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15岁以下者41例,16-30者岁17例,30岁以上者4例;血沉(ESR)增高者58例,抗“O”(ASO)增高者60例。对照
2004年05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黎,杨素兰,潘祥红,蒋丽娅,王立群
<正>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病人均系2001年3月-200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就诊患者,年龄最大者40岁,最小者23岁;病程最短者2年,最长者9年;属原发性不孕者4例,继发性不孕者42例。
2004年05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向娜,郝建香
<正>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生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我院自1999年10月-2003年5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外阴尖锐湿疣114例,并与用激光结合干扰素治疗的10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2004年05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开宇,蒋兰娟,王正文
<正> 笔者自1995年2月-2003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13岁,平均41.5岁;病程最长者26d,最短者2d,平均11.5d。52例
2004年05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丽英
<正>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护理继教)是提高临床护理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护理继教工作,以适应新世纪卫生事业的发展,满足临床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现就现今护理继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表述如下。
2004年05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晓松
<正> 紫癜是一种以全身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春秋季多发。我院儿科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住院治疗的该病患儿有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5-13岁。由于该病易反复,影响学习和儿童健康成长,因此,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促进身休康复显得十分必要。
2004年05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大旭,王秀玲,张娅婕,杨洪兴
<正> 失眠是人体在受到年龄、环境、心理、疾病等因素影响后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症状。近几年来笔者以针刺内关、公孙、百会、关元、风池、三阴交6组穴治疗失眠,疗效满意。此针法使心包、肝、脾、胆、肾、膀胱六经和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阳跷、冲脉六脉相互贯通,可以叫做六交会穴针法。
2004年05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庞保珍,赵焕云
<正> 自1996年12月-2002年12月,笔者以针刺疗法治疗无排卵所致不孕症10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年龄22-43岁,平均33岁;结婚时间2-20年,平均4年;其原发病为多囊性卵巢综合征37例,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8例,继发性闭经26
2004年05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刘文华,段英春,陈立忠
<正> 自2001年以来,我院采用电针配合超短波治疗上颌窦炎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7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1周。所
2004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桂泉
<正>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6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8年。2 治疗方法 令患者仰卧,取穴:阳陵泉、内外膝眼、足三里、阴陵泉、血海、委中、太冲。上述穴位每次选取5-6穴,风痹加风市,寒痹加殷门,湿痹加三阴交,热痹加大
2004年05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乐琴
<正> 背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背部酸痛、压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笔者采用刮痧并针刺治疗该病,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56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
2004年05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浩,曲萍,袁家群
<正> 肾绞痛多为肾及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引起肾盂、输尿管痉挛,或由结石在输尿管狭窄处嵌顿引起的肾盂积水及输尿管扩张所致,其发病急骤,患者疼痛难忍。自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电笔点穴治疗肾绞痛发作5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2004年05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英絮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治疗方法颇多,以往在非手术疗法中,急性期主要采取抗炎脱水止痛、卧床休息为主,稳定期以水平牵引、推拿、热敷为主,疗程较长。2002年我科使用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4年05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松涛
<正> 笔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6例,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35岁,平均52.4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5年。所有患者均经腰部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
2004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健
<正> 近年来,笔者综合运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6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其中男64例,女96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17岁,平均46.2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2d;发病部位左侧72例,右侧84例,两侧同时发病者4例;有外伤史者52例,急性发病68例,慢性发病92例;主诉均有
2004年05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洪才,张敏秀,周祥华,黄来顺
<正> 急性肩胛提肌损伤属中医“落枕”范畴,属临床多发病。近年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急性肩胛提肌损伤24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48例患者中,男130例,女118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5岁;病程最短者1h,最长者6h。2 治疗方法 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拟舒筋肌、缓拘急为治则。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004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宇丽
<正>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灸甘草、通草、大枣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主治血虚寒凝证。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闭塞性脉管炎、三叉神经痛、荨麻疹、腰椎骨质增生、顽固性闭经等病证属血虚寒凝、经脉痹阻患者,疗效显著。
2004年05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祁宏
<正> 益气聪明汤出自《证治准绳》,由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气、升清阳、散风热之功效,善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而致风热上扰、头痛眩晕、内障初起、视物不清、耳鸣耳聋或齿痛等症。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其他病症,均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2004年05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旭初
<正> 苏子降气汤由苏子、前胡、橘皮、半夏、肉桂、当归、厚朴、炙甘草、生姜组成(一方去肉桂、加沉香)。本方以苏子为主,功在降气豁痰,止嗽平喘。综观全方,有行有补,有润有燥,具有治上不遗下、治内不遗外、标本兼顾、攻补并施之妙。凡气痰交阻、气逆不降之证运用本方每能应手奏效。现例举数则,以陈管见,并就正于同道。
2004年05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家华,王杰
<正> 张某,女,29岁,职员,2001年3月16日初诊。患者舌体疼痛、活动不灵活半年,多处求医治疗,服用B族维生素、谷维素、中药汤剂等,疗效均不佳。诊见:患者舌体疼痛,活动不灵活,口中有甜腻感,乏力,食少,消瘦,舌淡红,苔白稍厚,舌下静脉色紫,脉沉。西
2004年05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凤,冯觉民,云雪飞
<正> 中药免煎颗粒是江苏省江阴市天江制药有限公司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和国际领先的制备工艺,将原药材按照传统方式炮制,全成份提取制成单味或复方颗粒。这种免煎颗粒用于临床实践,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认可。
2004年05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诚光,许家骝,罗霄山
目的:研究观察抗病毒颗粒对流感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分3组实验分别观察抗病毒颗粒的3个作用。(1)采用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造模各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抗病毒颗粒、板蓝根冲剂、病毒唑及蒸馏水(下同),观察不同组小鼠存活时间及存活率;(2)采用2,4-二硝基苯酚使大鼠体温升高,各组分别灌胃给药,测定给致热剂后不同时间大鼠体温,观察抗病毒颗粒对高热大鼠体温的影响;(3)各组先灌胃给药,然后在大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致炎剂,测定给致炎剂后不同时间大鼠足肿胀值,观察抗病毒颗粒对致炎后大鼠足跖体积的影响。结果:在第1个实验中,抗病毒颗粒组小鼠存活率明显提高,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在第2个实验中,抗病毒颗粒组高热大鼠给药后体温也明显下降;在第3个实验中,抗病毒颗粒组大鼠足跖肿胀值明显缩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病毒颗粒具有很好的抗病毒解热及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04年05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李忠远,刘伟,朱琳
<正>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高17倍,欧美国家发病率占糖尿病人的40%,我国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呈增高的趋势,60岁以上病人可达50%以上[1]。现将近年来本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如下。
2004年05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华,杨丽华
<正>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急性期经中西医治疗缓解后,大部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医药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已积累数千年经验,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临床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现就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2004年05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军,陈波,罗才贵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以腰腿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一般趋向于保守治疗,特别是其中的牵引推拿疗法,以其独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痛苦小、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近十年来,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2004年05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利国
<正> 祖国医学无肝纤维化之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肝纤维化当属祖国医学“臌胀”、“症瘕”、“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2004年05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