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长路;
<正> 自从西汉孔安国在《尚书序》中提出“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的论点之后,两千多年来,围绕《黄帝内经》成书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有赞成“三坟之书”说的,如窦萍的《酒谱》、褚澄的《褚氏遗书》、杭世骏的《质疑》等;有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总结的,如程颢的《二程全书》、
1987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再良;
<正> 痰饮是人体因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脏腑的功能,引起多种病变。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中专门阐述了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证治,在各篇中还论及许多其他各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饮证,其辨证分类与施治方法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现就《金匮》中的饮证,试析如下:
1987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成林;
陈玉峰教授为吉林省名医,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效果显著,其遣方用药有独到之处。郭成林同志于1975年来长春中医学院进修,曾侍诊于侧。本文所举之用药经验可反映陈老治疗的一般特点,今予以发表,供同道参考。
1987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国章;
<正> 朱锡祺是我院内科主治医师,上海著名老中医之一,岐黄生涯四十余载。他精于医理,勤于实践,临床疗效颇为卓著。尤其对各种心脏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在临床上,朱老把心脏的生理功能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主阳气、主血脉、主神志。
1987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秋澄;所梅芳;荣大奇;岳佩芝;姚金福;李桂民;路风芹;
<正> 慢性肾炎目前已普遍认为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是人体对致病物质产生免疫反应的结果。根据慢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我们采用吉林省通化地区民间用以治疗肾炎的药用真菌—一耙齿菌进行深层发酵,制成肾宝多糖(商品名为肾炎康),从1984年始试用于临床,经白求恩医大一院、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省医院临床观察349例,疗效较好,兹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奇玉;金润泉;杨桦;阎洪臣;
<正> 脊髓空洞症、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蛛网膜粘连症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治疗较难。长春中医学院阎洪臣教授根据中医“肾主骨、生髓”的理论,采用益髓填精法,制成“益髓冲剂”(辉南参茸制药厂试制),对此类疾病进行了探索性治疗。五年来经几家较大医院的临床治疗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林;
<正> 乳腺囊性增生症中医称为“乳癖”,多发于中青年妇女。笔者近年来通过学习总结前人经验,根据本病发生的特点及转归,自拟化癖三联汤(丸)治疗观察本病17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曹立钢;
<正>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儿童。笔者自制腮腺炎膏外敷治疗本病31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万明;
<正> 笔者采用推拿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颈椎病200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200例患者中,男114例,女86例;年令38~66岁;病程1个月至2年。治疗方法
1987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管遵惠;
<正>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肱桡滑囊炎,俗称“网球肘”。是指肱骨外上髁、桡骨头、肱桡关节滑囊处无菌性炎症而言。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电针配合醋酸强的松龙加普鲁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现将临床治疗结果小结如下:
1987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益斌;郑玉芝;刘兰荣;姜翠蓉;刘书鹏;黄桂风;
<正> 清代《张氏医通》有夏天用辛热扶阳药穴贴预防咳喘病发作的治法。在此启发下,我们以穴位拔罐后贴药(自拟参龙自芥散)为主治疗气管炎1007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007例中,男558例,女449例;患病者最长18年,最短2天;年龄最大81岁,最小3个月。治疗方法
1987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永顺;
<正> 笔者自拟地狗补肾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寒湿痹72例,疗法较好,介绍如下:地狗补肾活血汤:地龙25克狗骨20克千年健20克熟地20克赤芍15克党参25克甘草10克黄芪20克苍术15克淫羊藿15克地风15克川芎15克桂枝10克,水煎服。
198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长城;
<正> 渠××,男,57岁,军人。患“硬化性骨髓炎”30余年,治疗未效。1976年3月6日来诊。查:左小腿疼痛较剧,坐不逾15分钟,行不逾百公尺。x 线拍片:左胫骨中上段骨皮质增生,骨髓腔消失。诊断:硬化性骨髓炎。治疗采
198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秀芝;
<正> 刘××,女,15岁。头痛、眩晕20余日,近日加重,头痛欲裂,恶心欲吐,心跳气短,身热心烦,眩晕震颤,不能转侧,舌强语蹇,面赤颧红,舌红苔黄,脉细数。血压280/130毫米汞柱。此为阴虚火炽,拟育阴清热,平肝潜阳法,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16克阿胶15克鸡子黄2枚白芍10克元芩10克龙牡各30克,水煎服2剂后诸证大减,唯舌强语蹇,转侧不利如前,上方加勾藤20克、菊花15克,进6剂,血压180/100毫米汞柱,诸证悉除。
198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明;
<正> 笔者运用冰黄汤治疗痔疮52例,其中内痔11例,外痔25例,混合痔16例,均收到满意疗效。药物制备:大黄150克黄柏75克冰片40克(冰片分2包,每包20克)。将大黄、黄柏用纱布装好放入盆中,加清水2500克,用文火煎30分钟,取出药袋,立即放入冰片20克。
198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尉迟静;
<正> 治疗方法取穴:胰、小肠、肝、前列腺。胰穴位于胰胆区和屏间切迹下缘外侧。方法:采用耳穴埋针或耳贴压丸,后者使用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压耳穴,每3天更换耳穴1次,5次为一疗程。在耳针治疗期间均停一切降脂药物,生活、饮食、工作均如常。典型病例冯××,女,51岁,工人。患脑动脉硬化二年。查:血胆固醇280毫克%,甘油三酯160毫克%。经耳穴压丸5次后,查血胆固醇下降至140毫克%,甘油三酯下降至80毫克%。按:笔者共治疗本病10例,8例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2例其中一项下降至正常范围。其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柯;
<正> 治疗方法选穴:极泉穴、阿是穴。阿是穴位于极泉穴上下1.5寸。共取三穴。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住枕骨后,露出腋窝,按针灸常规消毒,快速针刺,徐徐进针至得气,泻法留针30分钟。病例:张××,女,20岁,工人。1983年3月10日来诊。患腋臭6年。经针刺极泉穴配阿是穴治疗7次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按:本病与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阴肺经有关,因汗乃血之余,又为心之液,为肺之所主。心液外溢,皮腠不宣,故心之液郁久则化热而臭。极泉穴起源于手少阴心经,阿是穴起源于手三阴经,故针刺极泉穴、阿是穴,使汗液分泌归经,玄府开张宣散,腋臭得除。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福松;金树文;
<正> 我们采用“以卤代刀”法,用盐胆水灌注窦道,治疗效果满意,兹介绍于下:药物制备:盐胆水即盐卤,为食盐长期存放潮解沥出之卤汁。将盐胆水沉淀过滤后取澄清液,置入瓶内,隔水煮沸15~20分钟或高压消毒后滤去沉淀物备用。治疗方法:将盐胆水加热约80℃后,即刻吸入注射器中,将塑料管徐徐插入窦道尽处(如系骨髓炎则插至骨髓死腔底部),缓缓将热盐胆水(80℃)推入,以注满为止。然后拔出塑料管用黄连油膏纱布堵住,不使药液流出,绷带固定。开始每日1次,待无脓液后2~3天灌注一次。一般经灌注3~4天即见脓液变稀,排出增多,以后逐渐减少,10余天后只流黄水及注入的澄清盐卤,此时可停止灌注,外科常规换药待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永厚;
<正> 婴幼儿腹泻,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其夏秋两季发病较多。腹泻日久不愈,轻则耗伤气液,重则演变为伤阴伤阳、或阴阳俱伤的危重证侯。如迁延日久不愈,常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又易患他症,如佝偻病、肺炎、支气管炎、贫血等。我们用“腹泻宁”治疗婴幼儿腹泻409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
1987年01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良;
<正> 小儿腹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清稀,脱水,电解质紊乱为主的综合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为死亡率高的第四种儿科疾病。笔者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较好,特报道如下。
1987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从有;
<正> 小儿腹泻是临床多发病。积几十年临床经验,笔者自拟止泻汤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每收捷效,现将近年观察的108例总结如下。
1987年01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淳;
<正> 脾常不足、肾常虚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小儿初生,若草木方萌,阴阳稚弱,气血未充。钱乙指出:“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幼幼集成》云:“幼稚之气,尤为易亏,唯必根究先天之薄弱,而从方脉诸书,求源探本以为治”。故认病辨证应结合小儿之生理病理特点,不可视小儿为成人之缩影。
1987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朝晖;
<正> 近年来,笔者拟用槟砂止痛汤治疗小儿腹痛25例,收到较好效果。方药组成:槟椰5克克白芍10克香附巧克积壳15克佛手15克麦芽16克。乳食少者加石解,腹痛甚者加元胡、乌药,大便干者加番泻叶、积实、郁李仁,大
1987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文;
<正> 小儿疾病,脾病多见。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母,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脏受病,则诸证蜂起。笔者治疗儿科疾病,多从脾立论,颇有指导意义,兹举例如下。
1987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凤纯;
<正>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伤食泄泻旨多于其它原因所致之腹泻。笔者自1981年以来自拟“消食止泻饮”治疗婴幼儿伤食泻1,258例,收效较好,兹介绍于下。一般情况本组患儿男586例,女672例,年龄1月以内218例,1个月~1周岁689例,1周岁以上251例。病程1~3天527例,4~7天389例,7天以上34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粪便稀溏,杂有残渣和乳块,气味酸臭,常伴有呕吐、腹痛胀满,并以啼哭为信号。
1987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维超;
<正> 升陷汤,见于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方由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诸药组成,有补气升陷之功,故能治疗大气因虚而陷之证。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内科多证,疗效显著。现举验案五则:
1987年01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经梅;
<正> 还阴救苦汤出于李东垣《兰室秘藏》,由升麻、柴胡、藁本、细辛、羌活、防风、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连翘、知母、甘草、生地、当归、川芎、红花、桔梗、苍术等药组成。功兼升阳化滞,益阴泻热,活除湿。“治眼暴发,赤肿睑高,苦疼不任者”。后世眼科医者多推崇本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白睛、黑睛和瞳神等多种急重
1987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永林;
<正> 本刊1985年一期,曾载《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一文,但在辨证上过于粗略。本文予以补充。咳嗽一证,历来名目繁多。《素问·咳论》有肺咳、心咳、脾咳、肾咳等名;《医学入门》有风嗽、寒嗽、郁嗽、劳嗽以及食积嗽等十几种名称。对此,张景岳有独道之论:“咳嗽一汪,诸家立论太繁,以余观之,止唯二
1987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荣延振;
<正> 慢性腹泻,包括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功能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等,临床上较常见,且往往难于治愈。笔者自拟养阴止泻方(山药、北沙参、薏米各30克白术、扁豆、莲肉、石斛、白芍、甘草、葛根、玫瑰花各10克荷叶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本病41例,全部治愈。现举验案以资说明之。
1987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长清;杨荫森;
<正> 笔者用茅地汤治疗急性肾炎57例,治疗时间短者一周,长者29天;结果痊愈52例,转院3例,无效2例。现举验案一则如下:鞠××,男,40岁,农民。1979年9月14日初诊。诊见:颜面及上肢浮肿,头痛,发热恶风,胸由痞满,不能平卧,微喘,肢疫,舌质淡红,苔白
1987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有势;
<正> 处方:侧柏叶、地龙各20克黄连、大黄名25克雄黄15克轻粉10克松香6克,共研细末备用。疮局部用盐水洗净(如有痂可将痂洗掉),取上药粉适量(病灶大小),香油调成糊状,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黄水疮可洗后上药,暴露患处。用本方治疗蛇串疮(包括缠腰火丹、带状疱疹)23例。黄水疮17例,均在3~7日内治愈。
1987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学贤;
<正> 笔者自1970年以来,用“温阳扶脾汤”(自拟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300例,疗效较好。简介如下:方剂组成:党参、白术、干姜、山药各3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灶心土60克萝卜老根1个(或用莱菔子6克)母乳炒焦米、红糖各30克,水煎二次,将两次药液混合,一日内代茶频喂。加减:兼表证加藿香1克、防风2克、蝉退3克、鲜荷叶半片;寒泻加肉桂1克、附片1克;热泻减党参、干姜加黄连1克、黄芩、鲜荷叶半片;乳食滞阻加焦三仙各3克、鸡内金1克;腹痛加陈皮1克、木香1克、厚朴1克。
1987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亚敏;李大经;杨明;李英杰;
<正> 雄黄临床常用干解毒、杀虫,为毒剧药物之一。其成分除二硫化二砷外,尚含少量砷的氧化物及重金属盐,三氧化二砷(砒霜)是造成其常量中毒的主要成分。因此,雄黄在应用前需经炮制。古本草多数载为干研法、水飞法和煮法等,《中国药典》85年版规定,雄黄以干研或水飞法炮制。但由于雄黄来源复杂,质量差异较大,故有用水飞法除砷效果不明显的报道。实际即使原药材质量相同、但水飞后干燥温度和粉碎度的不同,对其质量亦有很大影响。现在我们用银盐比色法对其
1987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钱裔勤;
<正> 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广泛开展,临床中中西成药合用于同一疾病或其并发症甚为普遍。但由于配伍失当以致影响疗效,产生药源性疾病,甚至引起毒副作用。亦有虽是单用中成药,但因是数种中成药联用或辨证施治不当,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这种不合理的配伍用药,自应值得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举例说明如下:
1987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荣大奇;张春霞;陈晶杰;
<正> 何首乌为蓼科属植物何首乌(Polygounm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又名地精、赤敛、首乌、陈知白、红内消、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制首乌味苦、甘、涩,性温。生首乌味苦、涩,性平。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用于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生首乌能润肠、解疮毒,用于肠燥:便秘,痈疽瘰疬。近年对何首乌的研究日益深入,取得很多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现将部分基础研究成果简介如下。
1987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洁;杨艳春;祖春香;
<正> 安脑牛黄片由多种名贵药材配成,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开窍之功用,对于无名高热等症有显著疗效。我们选择其中有效成分冰片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冰片的主要成分是龙脑、异龙脑,具有挥发和升华的性质。根据文献报道,以正十八烷或正十九烷等链烷为内标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冰片的吸收
1987年01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华强;马继松;
<正> 由高光震、单书健主编的《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从老中医对一方一药的运用和一病一证的治疗经验中,挖掘、整理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及其特长,并以此而将医案、医话、医论贯串汇合,熔为一炉,不仅真正总结了老中医独特而较为系统的经验,且进一步将其提炼升华,因而成为一部较有学术价值的专辑,获得众多中医人士的好评。喜读之余,略作评述,以为广之。
1987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戴月笙;
<正> “三阳结谓之隔”语出《素问·阴阳别论》。此“三阳”自唐·王冰以后迄至近代,皆认为是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但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认为,手足太阳经脉所出现的一系列主要病证中,与隔病不符,各注家所解说的发病机理与实际情况亦有出入。“三阳结谓之隔”之“三阳”应按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改为“二阳结谓之隔”。这既符合杨氏原文,也符合于阳明经脉所出现的主要症状。
1987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春甫;
<正> 阴火论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阴火而言,有正邪的含义及阴阳的区别,小议如下:火在人身即阳气,无处不有。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火,且有邪正之分。《内经》所说的“少火”即指能温养脾胃,助长元气的正常之火。它发源于命
1987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梅林;
<正> 《伤寒论》第181条云;“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白虎汤是清解里热之剂,其证为里热证无疑,然条文却说“里有寒”。对此,后世注家众说纷纭,有谓“寒”字作“邪”字解者,有谓“表热里寒”应改为“表寒里热”者,亦有谓“白虎汤”系“白通汤”之误者。余认,为“里有寒”的寒字乃实字笔误。其理由如下:
1987年01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韩蔚;
<正> 一般认为头汗在心,朱震亨在《伤寒论纲目》中说;“心气受伤,既不能主血,亦不能作汗,故但头有汗而不能遍及于身也”。然其论未明何以但头有汗之理,从192及210条(赵开美本)等条文来看,认为头汗只在心确已不妥。综观诸条,似可认为头汗在胆,既在其腑,又涉其经。
1987年01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汉良;
<正>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故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有形之物,痰无疑是有形的病理产物。近年来论痰之作不少,在谈到痰的含义时,提出了“无形之痰”的见解。如说:“有形之痰,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无形之痰,又谓广义
1987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季仁述;
<正>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四味药组成,是临床妇科病的常用方剂。故《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妇科心法要诀》曰:“妇人血病主四物,归芎白芍熟地黄,血瘀改以赤芍药,血虚易用生地黄”。并注四物汤乃妇人经产一切血病通用之方,故主之也。《中国医学大辞典》、《简明中医辞典》、《中医大辞典》、高校方剂教材均以《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
1987年01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正> 在中国历史上,灵芝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据说这种多孔菌科植物是神仙的食物,能治人间百病,有返老还童的功效。临床上证明灵芝能降低血压,改善高血脂,可以治疗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对痔疮、前列腺炎、气喘和糖尿病也有疗效,甚至能治癌症。
1987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天津第二医学院儿科最近对儿童锌铜缺乏症进行观察治疗。共发现儿童锌铜缺乏症患儿398例,男197例(49.5%),女201例(50.6%),6岁以内占80%。诊断以临床表现和头发锌铜测量值为依据,头发锌值正常范围为20~90ppm/g,铜值为2.2~59ppm/g。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71%),生长发育差,影响身高(12%)、影响体重增长(37%)。
1987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贫血是人体单位容积血液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除用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在饮食上加以调理,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下面介绍几种不同性贫血的食疗方法。缺铁性贫血:①红豆100克红枣50克,加红糖适量,煮成粥食用,每日2次,1个月为1疗
1987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最近美国医疗研究部门经过分析和研究,发现苦杏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_(17),经过提取后用于临床,对癌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据报道美国某医疗单位利用维生素 B_(17),对250名癌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48例治愈,2例好转,到目前为止,美国利用维生素 B_(12)已经挽救了4000多名晚期癌症患者。
1987年01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光震;
应省内读者要求,本刊从一九八七年第一期始,举办《如何撰写中医论文》专题讲座,主要由编辑部刊栏责任编辑撰稿。讲座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讲解科技论文、医学论文的基础知识,以及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程序和概念;下编为各论、讲解中医论文各种体例的写作要求及撰写方法。由于缺乏经验,更限于编者的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匡正。
1987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洪生;
<正> 六、阳明发黄证发黄证,即黄疸病。病在阳明阶段者,称为阳明发黄证,因其病因由湿热所致,故亦称湿热发黄证。本证属阳黄范畴。《伤寒论》论述发黄证有三,一是在太阳腑证中阐述的蓄血发黄证;二是湿热发黄证;三是太阴病中的寒湿发黄证。本讲主要阐述湿热发黄证,现分述如下:
1987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由吉林省卫生厅主持召开的朝医学理论体系论证会于1986年8月29日在延吉市举行。参加论证会的论证委员有:刘冠军、李玉奇、李经伟、柯利民、韩柏灵、刘荩文、蔡景峰、薛崇成、夏洪生、王耀廷、王庆文、金凤寿、南征、高光震、庄树范等15位专家。此外,还有从事朝鲜民族医工作的郑基仁、崔成伦、孙永锡、朴常烈等同志。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刘庆欣同志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论证会由吉林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苗洪
1987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