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师愚疫病篇》论治急症大观

    陆文彬;陈予舟;

    <正> 余霖,字师愚,逊清·安徽(桐城)名医。撰《疫诊一得》遗世,王孟英将其书“节取而删润之,纂为圣经之纬”,并易名曰《余师愚疫病篇》,列于《温热经韦》,确系祖国医学论治急症宝贵文献之一,爰就有关内容浅析如下。病因病位疫,大症也。吴又可“以其延门合户,又如徭役之役,众人均等”,明言其为害之

    1985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文囿诊治杂病经验试析

    李兴民;

    <正> 《杏轩医案》是安徽省清代新安学派中影响较大的医学家程文囿(杏轩)的医案集。程氏一生在忙于诊务的同时,十分重视医案的记录与整理。清·嘉庆九年(1804年)他第一次把自己的医案辑成初集,并

    1985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千金方》的学术思想

    何绍奇;

    <正> 在中国医学史上,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两部《千金方》,承先启后,影响深远。本文拟对《千金方》的学术思想作粗略探讨如下: 一、主张医药普及祖罔医学来自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一般人民有了病却得不到治

    1985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冠军学术经验简介

    刘芳;刘虹;

    <正> 家父刘冠军教授,吉林辉南人。弱冠承舅父田润周亲授,后就学于辽源的伤寒论专家洪哲明先生。由于勤奋刻苦,治学严谨,故尽得师传。学成执业里郡,活人甚众,声誉颇隆。1956年受聘执教于长春,先后从事中医、针灸、医教工作近40

    1985年03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刺人参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123例

    田桂荣;张树臣;王新荣;

    <正>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特异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痹证”之范畴。青壮年患者多。我们应用我省长白山特产植物刺人参的浸膏治疗12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

    1985年03期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治疗脑挫裂伤合并脑干损伤

    张玉联;

    <正> 重症颅脑损伤造成大脑皮层弥漫性损伤和脑千网状构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相当高。现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自1979年以来,我们针对病人发热、昏迷、抽搐、失语、肢瘫等症,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治疗脑挫裂伤合并脑干损伤8例,取得满意效果。

    1985年03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辨证治疗晚期视网膜动脉阻塞30例

    庞万敏;

    <正> 视网膜动脉阻塞为一种突然发生的血管意外,后果非常严重,往往造成永久性失明,是眼科急重病之一。在急性发病期内,应争分夺秒,积极采取一切综合性措施,及时给予血管扩张剂,或配合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之类的中药,疏通脉络,解除痉挛,恢复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挽

    1985年03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治疗慢性肝炎与免疫反应的临床观察

    李学中;杨世忠;季守贤;

    <正> 中医药治疗肝病已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疗效是肯定的,并早已被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免疫学对肝病诊断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做为诊治肝病的重要客观指标。近几年来,我科在诊治慢性

    1985年03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肌梗塞后并发声音嘶哑治验

    吴源湘;袁硕;

    <正> 心肌梗塞并发声音嘶哑极为罕见,我们用中药治愈1例,特报告如下。严××,男,53岁,副研究员。病例号182259。患者于1983年7月27日因急性广泛前壁及高化侧壁心肌梗塞住院。治疗第lO天忽感咽干不适,声音嘶哑。检查见咽部轻度充血,故给与青霉素、溶菌酶片及中药汤剂治疗,但症状继续加重,且

    1985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关节半脱位病例误诊原因剖析

    吴谞駋;

    <正> 关节全脱位的误诊,在临床上是非常罕见的,关节半脱位的误诊却不少见。临床医师既要对成功的病例加以总结,以推广经验,也要总结失误的病例,以为借鉴。现将临床上部分容易发生误诊的关节半脱位病例加以小结,并剖析其原因,

    1985年03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行前后排尿时头痛治验

    巩殿琴;

    <正> 经行前后排尿时头痛一证,临证颇为少见,故将治验1例报导如下。程××,43岁,干部,1984年6月16日初诊。每于经前4~5日始,排尿前小腹胀痛拒按,排尿时即感从颈项部向巅顶方向胀痛难忍,至行经后5至6日,疼痛即止,复如常人,已2年余。平素腰痛、尿黄、尿道时有热感。经期正常,量较多,色紫红,时有块。白带量多色黄,微

    1985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养阴增液汤治疗慢性咽炎84例

    张承恩;苑润野;金贵学;

    <正> 慢性咽炎,中医称为“喉痹”,认为多由痰热蕴结日久,耗伤肺阴,或由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西医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单纯型、增生型和干燥型。该病临床较为多见,但疗效颇差。我们采用西医

    1985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手法治疗肩周粘连症103例

    王宝山;

    <正> 肩周粘连症是常见病,近三年来,我们采用手法治疗,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3例,均经明确诊断为肩周粘连症患者,其中男62例,女41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61岁。治疗次数少则3次,多则7次。

    1985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热化瘀汤治疗产后腹痛出血

    刘福春;

    <正> 笔者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产后腹痛、出血,收效较好,现将198l~1982年收治的21例,小结如下。一般资料 21例病人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25~3l岁,其中产后恶露不尽、腹痛者11例(双胎分娩5例),人工流产术后、早早孕术后出血不

    1985年03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冰片霜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秦志贵;

    <正> 笔者将冰片制成霜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效果较好。制法及用法:用二个标准平口磁碗,将冰片适量放入碗内,碗口上下对准,用白胶布密封。碗底用武火薰烤约3~5分钟,冷却后开封,将飞到碗边的霜刮下入药。用时应先清除耳内脓

    1985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一例

    贾淑瑛;

    <正> 关××,男,56岁,干部。住院号34105。因胸中憋闷,时有胸痛,左上肢麻木感2天于1984年11月30日入院治疗。12月3日突然心前区剧痛,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大汗淋漓。查患者颜面苍白,肢冷汗出,舌淡而胖大,舌苔厚腻,

    1985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加近红外线照射治疗面瘫

    陶汲;

    <正> 我们从1981年l2月以来,用针刺加近红外线照射方法治疗面瘫98例,有效率达98%。本组病例以阳白、下关、地仓、禾髎为主穴,翳风、合谷为配穴。针刺时病程短者以泻法为主,

    1985年03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黄汤加减治疗劳证

    黄阳生;

    <正> 三黄汤系仲景方,为孙思邈收入《千金翼方》中,故又名《千金》三黄汤。全方由麻黄、独活、黄芪、黄芩、细辛五药组成,“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余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类痹证,常随手取效。本方寒

    1985年03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阳和汤的临床运用

    刘玉坤;

    <正> 阳和汤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中以熟地温补营血;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姜炭、肉桂温经通脉;麻黄、白芥子通阳散滞,可使熟地、角胶补而不腻,使全方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故凡属营血虚寒,以致寒凝痰滞之患,均可加减用之。现将治验列举如下:

    1985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治郁不可专用疏泄之法

    肖永林;

    <正> 郁证范围较广。如戴氏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丹溪心法》)。六郁有气、血、痰、火、湿、食之分,乃朱丹溪所创。张景岳则有“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府,一有

    1985年03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崩漏证的治疗十法

    李焕溥;

    <正> 崩漏治疗十法,乃我祖传治崩经验。先父在世时,尝用此法治验颇多。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滋肾固摄冲任法:月经初为淋漓,继则突然大下,血色鲜红无臭,腹部无胀痛,多伴有足跟痛,头晕头眩,耳鸣健忘,心悸盗汗,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脉多弦细兼数。治用止崩汤

    1985年03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皂角粉取涕法治疗鼻腔异物

    柴发;

    <正> 临床上鼻腔异物患者,多见于小儿。治疗常用异物钩、镊等,用钩或夹取。患儿多不合作,易造成付损伤,孩子痛苦,家长不安。我院近年来,采用皂角粉取涕法治疗本病12例,效果满

    1985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窦汤合肃窦散治疗慢性鼻窦炎

    缪宝迎;

    <正> 清窦汤:桔梗、黄芩、花粉、贝母、蚤体各9克金银花叶12克苍耳子、甘草各6克,水煎服。头痛加白芷9克;鼻窦有积脓加败酱草15克;鼻道受阻加皂角刺、炮甲片各9克;血热者加归尾6克,紫草9克;鼻涕带血者加小蓟9克。

    1985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治验二例

    王建中;

    <正> 笔者用自拟“猪胰麦芽汤”治疗糖尿病二例,均获满意疗效。现简述如下: 猪胰麦芽汤组成:生猪胰150克麦芽300克加水1000~1200毫升,煎成600~800毫升,当

    1985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齿苋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

    曲淑岩;

    <正> 马齿苋,别名马舌菜或马齿菜等,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的全草。生于园地、路旁、田野及荒地,产于全国各地。《本草纲目》谓其:“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近期其临床应用日趋扩

    1985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长白山珍贵药用动植物介绍(四)

    刘联声;

    <正> 手掌拳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R.Br.的块茎,又名阴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肥厚形似手掌故名。茎直立,甚部有淡褐色叶鞘,抱茎生长4~7枚长圆状披针形叶。穗状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或淡紫色,蒴果

    1985年03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名称浅释

    李定国;

    <正> 中药的名称,大都有其一定的来历和意义,不少药名概括了该药的特点和功用。然而,中药沿用数千年,某些药名已不为后代医者所理解。兹就前贤在有关医籍中,对药名的注释,归类摘录如下,仅供参考。汪昂尝日:“药有以形名者,有以色名者,有

    1985年03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内经词语辞典》样稿选登(四)

    高光震;

    <正> 生气通天论《素问》篇名。王本第三篇,全元起本第四卷,《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太素》卷三调阴阳篇。生气,生命之气,即生命的机能,此篇主要指人体的阳气而言;通,构通,通达;天,指自

    1985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讲座(八)

    夏洪生;

    <正> 上一讲,讲了太阳腑征。太阳腑征和太阳经证,这是后世为太阳病总结的主干内容。除此以外,在太阳篇里,还有太阳病变证,这是太阳经腑证所概括不了的内容。所谓变证,是指由于感邪较重,正气较弱或误治,导致证情错综复杂,不能

    1985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匮要略》讲座(九)

    袁世华;

    <正>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一、概说 (一) 释名:奔豚之奔,又作贲;豚,又作犭电,或鱼屯。豚,或谓小猪。因该病发作有气上下游走,如猪惊而奔之。有谓江豚,系一种水兽,因该病发作时,其气自下奔上,犹如江豚涌水,

    1985年03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经》训诂初探(上)

    罗荣汉;

    <正>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毛诗古训传疏》中曾阐释过:“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之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自汉代毛亨将“训”、“诂”连用以后,到现在“训诂”的意义已基本定型为:“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

    1985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欲作谷疸证和欲作固瘕证浅议

    戴玉;

    <正> 欲作谷疸证与谷疸证欲作谷疸证见于《伤寒论》l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不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对于本条所述欲作谷疸证,一般认为属寒

    1985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第48条“但坐”析疑

    王庆国;

    <正> 自成无己氏首注《伤寒论》开始:迄今已八百余年,其间对第48条“但坐”二字的解释,一直存在两种意见。其一、以“坐”为动词,认为“但坐”是一症候,与“咳逆倚息不得卧”同例;其二,以“坐”为介词,认为“但坐”意在强调

    1985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家”字解

    李知白;

    <正> 《伤寒论》以“家”字作词尾之词,如风家、淋家、喘家、疮家、……多达十二个。《金匮要略》更有黄家、失精家等多种称谓。凡此,诸注几乎皆以为是指素有宿病者言。因而常以“平素患有

    1985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读张子和医案“惊证”一得

    赵羽;

    <正> 金·张子和著《儒门事亲》内伤门载:“卫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坠床下。自后每闻有声响,即惊倒不知人事,家中人辈,蹑足而行,莫敢冒触有声,岁余不痊。诸医作心病治之,人参珍珠及定志丸皆无效。戴人见之日:‘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

    1985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第91条新释

    王家喻;

    <正> 本人诊余温课,对《伤寒论》第91条玩味再三,觉得历来的注疏似有昧仲圣原意,兹不揣浅陋,提出新释,以就正于同道。一、原文重新加标点如下: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

    1985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始方”小议

    洛雨;

    <正> 《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云;“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脾”。关于“天气始方”句的解释,历代注家颇不一致。王冰:“方,正也。言天地气正,发生其万物也”。张景岳:“方,

    1985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伤寒论》“脾家实”新探

    金东明;

    <正> 《伤寒论》278条之“脾家实”,历代注家大都释成脾阳恢复之意。笔者对此略陈管见。一、“脾家实”体现正气驱邪。《伤寒论》278条日:“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

    1985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