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鞠通《温病条辨》辨证法则之研讨

    陆文彬;

    <正> 吴氏尝谓:“后世之失,一失于测证无方,识证不真,再失于有方无法”。并谓:“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所著《温病条辨》详析因症脉治,示后学以规矩,创订新方以补治温热病之不足,其对医学之贡献颇大。爰就吴氏辨证法则予以研讨,以窥其学术思想,俾读吴氏著作之参考。

    1983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吴鞠通对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单书健;

    <正> 清代医家吴鞠通,以三焦辨证为纲领,著成《温病条辨》,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前贤和自己治疗温病的经验,集温病学说之大成。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祖国医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83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吴瑭运用调畅气机治疗湿热诸法

    沈庆法;

    <正> 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生于公元1736~1820年间。一生专志于温热病的研究。“历承诸贤之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著成《温病条辨》一书。吴氏认为,湿热为患,阻滞气机,在表经络之气不通,在内三焦气机阻滞。其中于上焦为

    1983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温热学派对于祖国医学的贡献

    严玉林;肖曙明;

    <正> 《伤寒论》在治疗热性病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它所确定的“六经”辨证论治规律,是温热学说形成的基础,其中不少的治疗方法方药,都能为后世温病家张本。但是,《伤寒论》毕

    1983年02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医海珠玉

    肖永林;

    <正> 此言胀之属虚属实,病机不同。实胀为浊气不降所致。其或由食滞,或由气郁,或为热结,或为寒凝。总为邪气有余致气壅不降,或因气郁致积滞不行。虚胀由脾胃气虚,中气不运,升降失职,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致清浊混处于中,郁而为胀,故治实

    1983年02期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滨教授治学思想简介

    夏洪生;

    <正> 王海滨教授,年逾古稀,现任长春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吉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长春分社副主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吉林省长春市分会副理事长,为我省著名中医。

    1983年02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肺心病100例治疗体会

    谭福天;

    <正> 慢性肺心病临床多以喘咳、心悸、水肿三大主证为常见。笔者根据个人临床实践,将本病分成以下几种类型,进行辨证施治,疗效较为满意,兹介绍如下:

    1983年02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射精症的治疗体会

    程志清;余家琦;

    <正> 不射精症是男性不育原因之一。过去认为大多与性知识缺乏有关,现在看来,实不尽然。从1979年底至今,我们对30例患者经用性知识指导无效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现初步探讨如下:

    1983年02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鹿角胶合剂配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颅裂、脊柱裂并发脑积水58例报告

    张景祥;孙连礼;

    <正> 我院从1970年至1972年,应用鹿角胶合剂配合外科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颅裂、脊柱裂并发脑积水58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58例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个月以内者35例,6个月至1岁15例

    1983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降气消痰汤加味治疗迁延性肺炎72例

    李宏伟;吴运莉;王烈;刘坚;

    <正> 迁延性肺炎是小儿肺炎中多见的一种类型,虽非重症,但多迁延不愈。我科门诊自1980年以来,依据本病多以气痰失调为主而应用降气消痰汤辨证加减治疗7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于下:

    1983年02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七味散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翟跃;

    <正> 笔者几年来,应用七味散治疗本病9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2例中,男性71例,女性21例,年龄在19~56岁间,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9年。全部病例均有明显

    1983年02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大黄白芨粉为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5例

    高广君;

    <正> 内科急症之一的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的“血证”范畴。笔者自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间,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内科进修阶段,采用大黄粉、白芨粉为主,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本病1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983年02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邀请中医专家学者咨询中医科研工作

    韩复孝;陈方良;

    <正> 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加速中医药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党委于1982年衡阳会议之后,邀请我省七位中医中药专家、教授、学者,就如何贯彻以中医为主,体现中医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咨询。与会者畅所欲言,个抒己见,咨询会开得十分活跃。

    1983年02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减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0例

    张学毅;

    <正> 笔者从1979年至1981年间,用加减白头翁汤煎剂保留灌肠对2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中断治疗者1例(并发兰尾炎而转科)。 临

    1983年02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开关饮加减治疗食道癌二例报告

    郁增明;

    <正> 食道癌属于中医“噎膈”证范畴。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甚至食入拒膈不下而复吐出,肢体羸瘦。对本病《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济生方·噎膈》曰:“寒温失宜……食饮乘戾”。而《景岳

    1983年02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椿皮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2例

    高振华;王彦群;

    <正>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祖国医学称为“崩漏”。本病对妇女的健康威胁较大。笔者自1973年以来运用自拟的椿皮饮治疗本病122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983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肌肉与皮下组织囊虫病

    关笑仙;

    <正> 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链状绦虫患者自身感染,或因吞食链状绦虫的虫卵后,受其幼虫感染所致的疾病。我们试用针刺治疗肌肉与皮下组织猪囊尾蚴的方法治疗囊虫病患八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

    1983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股骨干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万芳;

    <正> 股骨干骨折若治疗方法不当,常致复位不理想,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甚至造成残疾。本文拟就股骨干骨折治疗中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谈几点体会,供同道们参考。

    1983年02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活血疏风汤治疗松皮癣

    张林;

    <正> 笔者用活血疏风汤治疗松皮癣18例,疗效较好。兹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病程最长者四年,最短者一周;皆为经其它药物治而疗效果不显者。

    1983年02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痈30例

    杨德昌;

    <正> 痈是外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0例,均获治愈。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22例,女8例;其中15~20岁者4例,21~30岁者2例,31~40岁者3例,41岁以上者21例。

    1983年02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天仙子及其伪品的鉴别

    赵科;郭晓芹;何玉贤;韩风先;

    <正> 天仙子系茄科植物茛菪 Hyoscyamusniger L.及北茛菪 Hyoscyamus bohe-micus F.W.Schmidt(H.agrestisKit.)的种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毒草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七七年版)定为大毒药。功能为解痉,止痛,安神。主治胃痉挛疼

    1983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天仙子中毒五例报告

    姚尊华;姚秀丽;

    <正> 一、一般情况;五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4成人例,儿童1例。服药原因:将天仙子误认为地肤子。口服剂量:多者25克,少者7.5克。服药后中毒症状:多在15分~30分钟内出现。中毒表现详见下表。

    1983年02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旋复花琐谈

    余国俊;

    <正> 旋复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复花的头状花序。首载《神农本草经》,为常用的化痰止咳药。根据前贤的经验结合本人临床实践,兹论述如下:宣降肺气如《南阳活人书》金沸散,

    1983年02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府逐瘀汤合小健中汤治疗胃窦炎一得

    张国乾;张荣显;

    <正> 王××,女,10岁,学生,初诊时间1980年12月20日。患儿于四、五岁时患有胃疼,经治不愈,最近胃脘部仍阵发性剧痛。尤以早晨为甚,精神不佳,时有恶心头晕,腰胁腹脐间均有刺痛,痛则难忍,按之痛稍缓和,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虚烦纳少,二便尚可。诊见面色无华,唇赤,舌紫有瘀斑,舌淡苔薄黄,脉弦涩。化验:大便潜血试验(一),X 线摄片诊为胃窦炎。治宣健中化瘀,用小健中汤和血府逐瘀汤加

    1983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非室医话

    沈仲圭;

    <正> 胃脘痛胃脘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胃痛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因多由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木失条达,横逆犯胃所致。其病机则有气滞、火郁、血瘀及脾胃虚寒等不同。亡友李重人,四川奉节人,向在万县悬壶开业,其治胃脘痛常用驱寇

    1983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狂证治验一则

    陈渭凌;

    <正> 王××,女,32岁。因精神受刺激而于1976年10月12日始烦躁不安,语无伦次,哭笑无常,心悸不寐,头晕纳少,大便秘结。一周后经某县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曾服用冬眠灵、柏子养心丸等治疗一月,均无明显疗效。

    1983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我见

    肖永林;

    <正> 自叶天士《外感温热篇》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后,诸家解释颇不一致。章虚谷说:“以卫气通肺,营气通心,而邪自卫入营,故逆传心包也”。后世多根据这一说法,不仅把此处之“肺”说成是卫,“心包”说成是营,而且

    1983年02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纲非“纲”论

    王琦;

    <正> 长期以来,许多人将《伤寒论》之第1、108、263、273、281、326(条文号码按明赵开美本)等六条条文,称之为“六经提纲”或“纲领”。此种提法始自柯琴,所谓“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有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

    1983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医古代手术学及其他

    刘柏龄;

    <正> 我国是运用麻醉进行手术最早的国家。因历史久远,加之旧社会对这门科学重视不够,几濒于失传状态,对祖国医学手术疗法极为不利。——下面对祖国医学中的古代手术学的有关内容作一粗浅的考证,不当之处请指正。

    1983年02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痛验案一则

    魏淑敏;

    <正> 陈××,女,52岁,某中学教员。主诉:头痛一周。病史:因工作过劳复加心情不悦,于1982年8月19日开始头痛,呈阵发性加剧,伴有恶心。经某院神经科检查,确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服谷维素、米古来宁、安定均无明显效果,一周后,来我院就医。既往史:美尼尔氏综合症。

    1983年02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四讲 词义(二)

    崔仲平;

    <正> 这一讲里,我们谈谈与词义古今变化有关的几个问题。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造字时本来具有的词义,称为本义。了解词的本义,主要根据字形,同时要用上古文献材料来证明。引申义则是从本义派生出来的含义。

    1983年02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春中医学院青年教师业务考核医古文试题(乙组)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编选了部分中医学院及有关省市中医晋级考试的试题,以备学习中医者之参考。试题答案一般放在刊登试题的下一期发表,俾令读者有一思考的时间,以益提高。

    1983年02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