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医”辨析
周益新;
摘要(Abstract):
<正> “带下医”之称,首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其代称妇科医生,古今一辞,略无异议。但因何以之代称妇科医生,却众说纷纭,颇有分歧,概括计有三种观点:一、因妇人多带下病,俗有“十女九带”的说法,故以之代称妇科医生。如新版《辞源》曰:“带下医,即妇科,因妇人多白带病,故称。”旧版《辞海》注释亦同。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主编的《全国医古文函授教材》第一分册与许敬生等编的《医古文选读》二书,在《扁鹊传》的注释中均言:“一般妇科病以带证居多,故名。”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周益新;
DOI: 10.13463/j.cnki.jlzyy.1990.06.04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段逸山,等.医古文(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6页
- [2]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全国医古文函授教材(第一分册)。第1版。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50页
- [3] 许敬生,等.医古文选读。第1版。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14页
- [4] 罗元恺,等.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2页
- [5]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203页
- [6]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六)。新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
- [7] 清·叶霖.难经正义。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49. 51页
- [8] 程士德,等.内经讲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83页
- [9] 日·丹波元简,等.素问识·素问绍识·灵枢识·难经疏证·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327页
- [10] 唐·孙思逊.备急千金要方。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16页
- [11] 李克光,等.金匮要略讲义(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51页~252页
- [12] 清·徐大椿.徐大椿医书全集(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