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医籍考对比Comparison of thre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rectory books
张旭;王育林;
摘要(Abstract):
中医医籍辑录体目录以《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为代表。对比这3种医籍考不仅可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也能为更好的利用这3种医籍目录提供便利,同时可以为相关目录的著录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写作时间、收书取材、著录目的与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医籍考》为另两本目录书的著录提供了借鉴,《宋以前医籍考》更侧重版本上的记述,而《中国医籍通考》则扩宽了收书时间与范围。从对比中还可以了解到不同中医书籍在所有书籍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发现这3种医籍考在医籍分类与材料删减方面同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目录学;中医;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北京地区馆藏中医古籍资源的目录整理研究与利用对策研究
作者(Authors): 张旭;王育林;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8.04.0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高光震.中国医籍考识[J].吉林中医药,1991(2):30.
- [2]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1.
- [3]冈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4.
- [4]严世芸.中国医籍通考[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6.
- [5]汪昂.本草易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
- [6]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
- [7]唐宗海.本草问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
- [8]褚澄,卢祥之,张晋峰.褚氏遗书校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
- [9]孙思邈,李景荣.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
- [10]太平惠民和剂局,刘景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 [11]李志庸.钱乙刘昉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
- [12]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语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