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象学说的研究进展
王琦;杨健武;
摘要(Abstract):
<正> 三、脏象实质的探讨与实验研究近来采用多学科多途径对脏象的实质进行了探讨和实验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现按五脏分述如下:(一)肝肝的生理病理功能,危氏认为可概括为:思维、意识等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肝气
关键词(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琦;杨健武;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1984.04.02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50] 危北海:对肝脏脏象研究的一些看法,湖北中医杂志(1) :10,1980。
- [51] 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137例肝郁脾虚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湖南医药杂志(5) :2,1981。
- [52] 王冠庭等:慢性肝病虚证(肝阴虚、脾气虚)血中微量元素锌铜的变化及其意义,中西医结合杂志(3) :145,1982。
- [53] 蒋傅梅等:96例慢性肝炎某些免疫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3) :147,1982。
- [54] 周楣声:灸感对中医基本理论“心主汗”的论证,中医杂志(1) :58,1983。
- [55] 樊良卿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探讨,中医杂志(7) :28,1981。
- [56] 吴瑞荣:阴虚冠心病人尿17羟皮质类固醇昼夜节律变化与脑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杂志(2) :100,1982。
- [57] 李震生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生理基础初步探讨,中医杂志(5) :26,1980。
- [58] 邝安堃等: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病人的血浆环核苷酸变化,上海中医药杂志(3) :2,1980。
- [59] 毛良:中医的脾和胰,上海中医药杂志(1) :44,1979。
- [60] 李聪甫:中医坐理学之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 [61] 顾选文:祖国医学中的胰腺及其临床
- 初探,中医杂志(8) :9,1981。
- [62] 北京中医医院:对“脾主运化”的初探,中医杂志(3) :61,1981。
- [63] 侯灿:对中医“脾”本质的初步探讨,新医药学杂志(10) :5,1977。
- [64] 张万岱:中西医结合研究“脾”本质的进展概况和今后设想(一)及(二),新中医(1) :34、 (2) :37,1980。
- [65] 陈泽霖等:脾的研究近展,中医杂志(12) :67,1980。
- [66] 司徒桂连等:纤维胃镜检查138例结果与中医辨证及舌象的关系,湖南医药杂志(4) :9,1981。
- [67] 杨如哲等:舌苔与胃病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浙江中医杂志(8) :357,1981。
- [68] 吴涛等:22例脾阳虚患者探讨,江西中医药(3) :32,1981。
- [69] 蒋天佑:近几年来国内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诊断分型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山西中研所,中西医结合研究资料,1975. 1。
- [70] 李莱田:从系统演化论“肺外合皮毛”,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 :48,1981。
- [71] 王今达等:祖国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学说的临床意义及其本质的探讨-临床病例分析与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2) :77,1982。
- [72] 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肺气虚的实质研究,广西中医药(6) :43,1981。
- [73] 温州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呼吸组实验室:肺脾肾气(阳)虚型“肺心病”血浆内环核苷酸水平初步报告,浙江中医杂志(2) :64,1981。
- [74] 张凤山:肾虚与血浆睾丸酮含量的关系,中医杂志(8) :60,1982。
- [75] 刘正才:从现代免疫学角度探讨中医药的“抗老”作用,浙江中医杂志(6) :272,1981。
- [76] 黄铎香:“肾主骨”初探,新中医(4) :16,1980。
- [77] 曾兆麟等:中医“肾”与耳关系的实验性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1) :2,1980。
- [78] 张矩等:中医肾实质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4) :157,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