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类方归类特点研究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陈广坤;杨阳;李园白;李萌;徐春娟;
摘要(Abstract):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在理、法、方、药上的辨证论治特色。其类方,在辨证论治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的归类方式具有不同的研究特点和意义。伤寒类方归类方法主要有六经分类、以方类证分类、君药分类、主方分类、功效分类和疾病分类等分类方式,且类方归类的规律即重在类证。伤寒类方的归类方式多以"病、证、症、方、药、量、疗效"七者之一作为归类标准,来研究伤寒类方归类的规律性。通过伤寒类方分类的研究,认为建立相关数据库对伤寒类方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伤寒类方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伤寒类方;类证;归类方式;六经分类;数据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03068)
作者(Author): 陈广坤;杨阳;李园白;李萌;徐春娟;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5.09.03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9.
- [2]冯世纶,张长恩.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6-63.
- [3]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伤寒约编[M].张立平,付国英,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1-2.
- [4]朴恩希,谷浩荣,贾春华.五苓散方证与猪苓汤方证辨析[J].吉林中医药,2011,31(1):63-65.
- [5]左季云.伤寒论类方汇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
- [6]欧阳兵.明代《伤寒论》研究方法述略[J].国医论坛,1995(6):11-13.
- [7]邢斌,曾林蕊,周纪芗.类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7-18.
- [8]黄煌.中医十大类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105.
- [9]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24.
- [10]杨金萍.伤寒类方临证发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2.
- [11]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0-13.
- [12]李婧,辛莉,吴立旗,等.清宫医案中止咳类方药临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4,34(3):289-291,310.
- [13]孙晓峰.基于数理统计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温里法类方方证辨治规律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14]周英信.论《伤寒论》脾胃病的类方运用规律[J].时珍国医国药,2008(9):2304-2305.
- [15]孙铮,方向明.《伤寒论》中兼治脾胃病方药规律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3):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