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规律探讨
宋坚;倪光夏;
摘要(Abstract):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而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相关疗效。对比不同时期单纯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针药结合治疗,在脑梗死的超早期以溶栓治疗为主,急性期以神经保护剂和针刺治疗,恢复期以针刺治疗为主,中药结合治疗为辅,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KeyWords): 缺血性中风/针灸疗法;缺血性中风/药物疗法;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宋坚;倪光夏;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0.03.02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键,刘昕.缺血性中风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述评[J].中医药通报,2003,2(1):13-16.
- [2]范刚启,蔡辉,赵凌杰,等.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J].中国针灸,2004,4(6):434-436.
- [3]徐斌,陆金平,孙建华,等.针药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神经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19(7):2646- 2647.
- [4]许佳年,贾怡蓓,韩天雄,等.针药结合对脑梗塞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28-1529.
- [5]陈莉秋.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67-68.
- [6]李宗桥,韩永,陈会君.针药结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25-26.
- [7]高建平,邱霞,廉世松.早期补肾醒脑针法干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367-368.
- [8]陶陶,徐坚,董佑忠,等.电针及天麻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9):645-648.
- [9]成泽东,陈以国,王树东.针药结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SOD、MDA及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8,21(10):9-11.
- [10]严文广,谢雪姣,黄政德,等.针药结合干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ATP酶活性及能量代谢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59-62.
- [11]陆寿康.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及其疗效的评估[J].中医杂志,1991,(10):49.
- [12]石学敏,李军,阎莉,等.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2;11(4):4.
- [13]范刚启,刘冠军.针刺治疗中风病的时机选择[J].中医杂志,1997,38(3):178-179.
- [14]徐振华,许能贵,符为彬.不同刺激量针刺对脑缺血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6,38-40.
- [15]何扬子,韩冰,郑仕富,等.不同留针时间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针灸研究,2007,32(5):338- 341.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