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论黄疸
朱丹;吕文良;
摘要(Abstract):
"黄疸"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而后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都对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金匮要略》中更是出现了系统论述黄疸病证的篇章"黄疸病脉证并治",确立了黄疸病证辨证论治的体系。纵观黄疸病证的古代发展史,其病因病机、分类、症状、治则治法、预后都是在不断摸索中丰富与发展的。因此,通过对古代医家有关黄疸病证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以期对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KeyWords): 黄疸/历史;脾;血败;肝郁;肝热;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朱丹;吕文良;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2.04.03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7.
- [2]傅海燕,邰东梅.《黄帝内经》“”“”“疸”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4,22(4):650.
- [3]谭晓风.“黄疸”病机的渊源与再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5):51-53.
- [4]晋·葛洪.肘后备急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36.
- [5]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385-404.
- [6]宋·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682-1708.
- [7]宋·韩祗和.伤寒微旨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36.
- [8]宋·史堪.史载之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3-70.
- [9]宋·窦材.扁鹊心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