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与《伤寒论》汤剂用量的比较研究
张琦;华浩明;
摘要(Abstract):
《温病条辨》157首汤剂及《伤寒论》98首汤剂的用量存在一定的规律,汤剂的药物组成味数、使用药物分类、药物用量、日服用次数及日服用总量等方面都暗含汤剂用量的内涵。《温病条辨》汤剂与《伤寒论》汤剂进行比较后,发现《温病条辨》汤剂的平均药味及煎服法与《伤寒论》汤剂一脉相承,差异较小,在方剂的药物来源分类、方剂的重量及日服用量方面则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KeyWords): 《温病条辨》;《伤寒论》;汤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琦;华浩明;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0.05.03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周益新.关于宋本《伤寒论》之研究[J].河南中医,2006,26 (8):1-4.
- [2]王笑青,林大勇,时红磊.《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折算[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3):591-592.
- [3]柯雪帆,赵章忠,张玉萍,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剂量问题[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7(12):36-38.
- [4]渠敬文.《伤寒论》方药剂量古今折算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2):104-106.
- [5]陶汉华.经方药量换算与考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4):307-308.
- [6]丘光明,邱隆,杨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28-430.
- [7]王艳,刘平夫.刘平夫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129-130.
- [8]史志超,钱桂敏.浅谈如何降低中药的不良反应[J].吉林中医药,2004,24(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