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针刺补泻试析
王传乐;李志刚;
摘要(Abstract):
《难经》针刺补泻的理论是建立在阴阳、四时、五行、经络、腧穴和营卫气血等基础上的,针刺补泻的目的是治未病。具体针刺补泻方法有:根据时间确定补泻、根据五行生克确定补泻(包括补母泻子法、刺井泻荥法、泻南补北法)、根据经脉运行方向确定补泻、根据营卫深浅确定补泻等。《难经》中所蕴含的针刺补泻思想和方法,对于针刺补泻理论研究及提高临床疗效都极有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难经》;针刺;补泻;五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传乐;李志刚;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09.12.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秦越人编撰.难经[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4.
- [2] 陈金禄.不治已病治未病浅析[J].吉林中医药,2005,25(7) :8
- [3] 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 [4] 许丽梅,赖仁奎.《内经》《难经》因时针刺及其区别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6) :40.
- [5] 清·叶霖.难经正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20.
- [6] 韩葆贤.《难经》五输刺[J].吉林中医药,1984,14(3) :45.
- [7] 刘洋.清·徐灵胎.徐灵胎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5.
- [8] 周国琪,李海峰.凌耀星对《内经》《难经》研究的贡献[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