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热敏化在艾灸抗运动疲劳中的应用
孔叶平;张宏如;顾一煌;
摘要(Abstract):
运动疲劳属传统中医"虚劳"范畴,而艾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的缓解运动疲劳。腧穴热敏化是近年来灸法临床应用领域的一个应用性突破和创新。热敏化腧穴是开通经络艾灸疗法的最佳施灸部位,可以有效提高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把腧穴热敏化作为抗运动疲劳有效切入点。
关键词(KeyWords): 运动疲劳;艾灸;腧穴热敏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技局管课题(编号:TY11117)
作者(Author): 孔叶平;张宏如;顾一煌;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3.03.02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勇,胡柏平,吴鹤群.运动性疲劳与运动性力竭现象与本质的对比性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7,29(2):100-103.
-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21.
- [3]周宝宽.中医对疲劳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385-2387.
- [4]李术钗,王松,钱宁.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中医研究,2008,21(12):6-10.
- [5]唐晖.艾灸疗法的临床研究及发展趋势[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235-237.
- [6]顾一煌,金宏柱,吴云川,等.不同艾灸量对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影响的实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373-375.
- [7]贾天奇,常立云,宋佳霖,等.中医艾灸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29-1531.
- [8]顾一煌,金宏柱,史曙生.艾灸对小鼠抗运动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28):42-43.
- [9]顾一煌,金宏柱,任建宁,等.艾灸对力竭运动小鼠肌糖原、肝糖原影响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8,39(11):61-62.
- [10]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62.
- [11]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1.
- [12]陈日新,康明非,陈明人.《内经》腧穴概念在热敏灸中的重要指导作用[J].江西中医药学报,2010,22(3):36-38.
- [13]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
- [14]张波,陈日新.“开通经络”艾灸疗法[J].江西中医药,2006,37(1):7-8.
- [15]杨思奇.热敏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6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9):887-888.
- [16]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 [17]吴立红,方剑乔,邵晓梅,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对抗大鼠运动性疲劳[J].中国临床康复,2005,40(9):114-117.
- [18]刘晓锋,王蕴红,洪峰,等.针刺足三里对运动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93-798.
- [19]张玉丽,白妍,东贵荣.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36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22-23.
- [20]诸毅晖,梁繁荣,成词松,等.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48-50.
- [21]陈永珍,许易,杨威斌,等.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08,28(9):656-657.
- [22]王禾,王国祥.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性激素水平和性腺结构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31-632.
- [23]于浩.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9,41(5):69-70.
- [24]陶胜国.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74-76.
- [25]项丽静.灸足三里、关元穴对运动大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