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证求因”源流探析
黄兰英;李其忠;
摘要(Abstract):
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中医"审证求因"的源流发现,"审证求因"方法源于《易经》之整体、变易、形象等思维,秦汉时期初步奠定了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宋金元时期,"伤寒学"的研究蔚然成风,且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了"审证求因"的最初表述,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明清以降,"审证求因"趋于成熟,其对"证"与"因"的重视前所未有,多样化的辨证与诊断方法丰富了其内容,并且突出了体质因素在"审证求因"时的重要性。
关键词(KeyWords): 审证求因;源流;思维方法;病因;易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兰英;李其忠;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0.03.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其成.东方生命花园——医学与中医[M].北京:中国书店,1999:225.
- [2]姜玉宝,鞠宝兆.浅论“百病生于气”.吉林中医药[J],2008,28(8):547-549.
- [3]王象礼.陈无择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3-36.
- [4]赵恩俭,李特,韩学礼,等.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
- [5]清·吴谦.医宗金鉴[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5-959.
- [6]张洪义,陆小左,吴复苍,等.中医临床诊断全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
- [7]马壮.再论中医体质学说.吉林中医药[J],2008,28(3):157- 158.
- [8]李其忠.中医基础理论精解[M].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