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安胎机理研究新进展
岳明明,罗颂平
摘要(Abstract):
<正>胎漏、胎动不安和滑胎,即西医的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是危害妇女健康,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原因。除少数因染色体异常、生殖器畸形致病外,总的说来可分为2大病因:内分泌因素与免疫因素。通过临床验证,用中医中药安胎疗效好,副作用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与单纯西医治法相比有明显优势,但其机理还不甚明了。安胎方面研究早期多为治法及临床疗效的观察。而随早期自然流产病因学的发展,国内外广大医务工作者近10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探讨中医药安胎机制,取得了可喜新进展,现
关键词(KeyWords): 安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机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岳明明,罗颂平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02.05.06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罗颂平,等.免疫性自然流产与兔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J].医学通讯.1999,28(4):10~11
- [2]李恩棠.养血安胎冲剂防治习惯性流产及对短寿命抑制 性T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 (4):248~250
- [3]朱东方,等.磷脂抗体致反复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治 疗[J].新中医,2000,32(8):30~31
- [4]李大金,等.免疫异常增高型反复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 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7):390 ~392
- [5]假野隆司,等.产妇人汉方研究 ,2000,17: 103~107
- [6]吴 宁,等.优生宁对先兆流产病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J].中医药学报,2000,28(2):25~26
- [7]蒋 俭.活血化瘀型胎漏胎动不安滑胎41例临床观察 [J].中医杂志,1992,(11):30~32
- [8]梁国珍,等.助孕1号、2号方对SD大鼠血清抗精子抗 体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1):44~46
- [9]毛俊洁,等.白术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J] .免疫学杂志,1996,2(4):233~236
- [10]早川智.产妇人汉方研究 .1999;16:80~83
- [11]藤井知行,等.产妇人汉研究 ,2000;17:99 ~102
- [12]原合英.神奇保胎煎剂治疗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 国医药学报.1939,14(5):73~75
- [13]李小球.补肾健脾中药对妊娠大鼠孕激素及其受体的 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3):208~ 210
- [14]张 铭.助孕 3号方对脾虚黄体抑制动物流产模型的 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1);64~ 66
- [15]宁 艳,等.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黄体抑制妊娠 大鼠流产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 15(6):28~30
- [16]陈可翼.新编抗衰老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8:520~522
- [17]熊跃斌.淫羊藿及冤丝子醇提取物对雌性生殖功能的 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1994,29(2):89~90
- [18]陈亚琼,等.菟丝子复方对大鼠性腺轴形态和功能的 影响 [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3):S34
- [19]姚道云,等.孕康灵对动物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安 徽中医学院学报[J].1989,8(4):40~43
- [20]早川智.汉方 最新治疗.1998,7(3):197~202.
- [21]千村哲郎.产妇人科 世界.1990,42(增刊号):126 ~133
- [22]镰田正晴.产妇人汉方研究 .1996,13:35~ 39
- [23]归绥琪,等.中药治疗自然流产对封闭抗体B-hCG,孕 酮1、此自二醇的影响[J].中国中西药结合杂志, 1997,17(11):6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