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著作中“膀胱”一词名实析辨
彭鑫;傅延龄;
摘要(Abstract):
膀胱是中医脏腑学说中的六腑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贮尿与排尿。而“膀胱”一词在仲景医学著作中一共出现过10次,其含义有3种:一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足太阳膀胱腑;二是特指小腹区域的体表位置,不包括小腹内的脏腑;三是指下焦,即包括大肠、小肠、一般意义的膀胱腑、肾乃至胞宫在内的整个脐下小腹部以内脏腑的总称。明辨“膀胱”一词的含义,不仅有理论文献意义,更有临床价值。同时,由此而映射出的中医脏腑概念问题,也是目前乃至将来中医学发展的关键课题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膀胱;脏腑;《伤寒论》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彭鑫;傅延龄;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07.04.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培生.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80.
-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5.
- [3]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66.
- [4]苏宝刚.金匮要略讲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188.
- [5]吕志杰.张仲景医学全集.张仲景方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11.
- [6]侯勇谋,罗伟,刘方洲,等.张仲景医学全集.张仲景方剂现代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0.
- [7]浙江中医学院.温病条辨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46.
- [8]童增华.《伤寒论》蓄血部位应在下焦初探[J].中医药学报,1996;12(6):8.
- [9]胡剑北.膀胱实体的古代研究及其对治法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9.
- [10]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036.
- [11]傅延龄,丁晓刚,李德威,等.论脏腑概念及其命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