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形成与影响
刘志;
摘要(Abstract):
命门概念自《内经》提出之后,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有双目、两肾、右肾、肾间动气、君主命门等观点孙一奎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他运用理学太极加以解释,将命门从两肾分离出来,提出命门动气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纠正了当时妄用寒凉治疗虚损的时弊,临床治病注重培补元气以及灵活运用温补与滋阴,明确了温补肾阳的重要性,对"命门"的概念以及温补学派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及认识,继承、发扬、间出新意的同时,也推动了命门动气以及温补学派的壮大。
关键词(KeyWords): 新安;动气命门;温补学派;孙一奎;太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志;
Email:
DOI: 10.13463/j.cnki.jlzyy.2013.09.03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如辉.中医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3):3-5.
- [2]邹杰,赵会茹.孙一奎《赤水玄珠》补肾观浅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73-74.
- [3]章增加.孙一奎《医旨绪余》评述[J].广西中医药,1990,13(2):32-34.
- [4]张玉才.孙一奎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5(2):16-19.
- [5]张玉才,王乐.孙一奎“生命在于气之恒动”医学思想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2):23-25.
- [6]徐小玉,叶新苗.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贡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86-87.
- [7]孟庆云.命门学说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7):483-488.